摘 要: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我國各階段教育領域的不斷滲透,智慧教育也逐漸進入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視野,尤其是對于小學高年段數學探究式教學來說,傳統課堂環境已經無法適應當今教學趨勢的發展,因此如何在智慧教育環境輔助下打造更加高效的探究式數學課堂就成為一線教師面臨的重要教學任務。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智慧教育環境下小學高年段數學探究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接著通過教學案例著重探討了智慧教育環境下小學高年段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智慧教育環境;小學數學高年段數學;探究式教學
智慧教育環境是常規教育環境的一種高端形態,也是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其強調充分借助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來打造出高效優質的教學課堂,從而完全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活力;探究式教學法則是由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杜威所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其強調在課堂中不直接給學生傳授知識,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逐步探索前進,在過程體驗中實現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將智慧教育環境與探究式教學相結合已經成為小學高年段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并且在教學實踐中其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一、 智慧教育環境下小學高年段數學探究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
教師是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具體實施者,其教學態度將直接決定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而在當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都比較僵化死板,側重于給學生灌輸課本數學知識以及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題目訓練,對于探究式教學和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則不夠重視,不敢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革新與調整。這就導致智慧教育環境和探究式教學只能淪為形式化的口號,無法落實到數學課堂實踐中,進而使小學數學教學無法與時代發展相接軌。
(二) 教師的教學策略有所偏差
智慧教育環境下的探究式教學是對“科技”和“探究”這兩個概念的有機整合,其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然而在當前的小學高年段數學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存在著“重科技,輕探究”的問題,只知一味地使用互聯網和多媒體的新穎功能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卻不注重與課本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習實際相結合。這就導致數學課堂教學很容易陷入“有形式無效能”的誤區,教師的教學活動也無法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適應,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難以集中注意力,阻礙正常教學工作的進一步深入。
(三) 智慧教育環境不夠完善
智慧教育環境并不是指單純的電腦、互聯網、PPT等基本教學工具,而是指由社會化云平臺、電子白板以及網絡等各部分綜合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然而由于目前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十分不平衡,有許多小學尤其是農村小學都缺乏必要的教育建設資金和教學基礎設施,無法搭建起完善全面的智慧化教學平臺。這在一定程度就阻礙了探究式教學的順利開展,使教師的各項教學活動只能局限于簡陋的黑板與講臺之間,從而大大降低探究式數學課堂的實際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 智慧教育環境下小學高年段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 合理創設探究式教學情境
探究式教學的基本原則就是“過程與結果并重”,只有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使教師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因此在智慧環境下的小學高年段數學課堂中教師就要注重利用現代科技來合理創設探究式教學情境,突破以往口頭講述的單調形式,為學生從多個維度展示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跟隨教師腳步進行探究。比如教學《大數的認識》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各種大小的地圖:華東地區面積為79.83萬平方公里,我國領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世界五大洲面積為1.35億平方公里,通過圖片創設出形象化情境,加深學生對數字大小的直觀認識,幫助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地逐步學習數學知識。
(二) 延伸拓展課堂探究過程
探究式教學是一項持續連貫的綜合性教學活動,僅僅依靠課堂的40-45分鐘時間往往很難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知識印象。因此在智慧環境下的小學高年段數學課堂中教師就要注重利用現代科技來延伸和拓展課堂探究過程,幫助學生突破課堂的時間空間限制,促進學生更加系統、更加全面地學習數學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探究實效性。比如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將課本中的圖形性質、平行與垂直關系等內容制作成簡短的微課視頻,課前指導學生進行預習,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物體,使學生能夠初步形成感性認識,課后則指導學生依據所學內容使用橡皮筋和木棒自己動手制作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課前、課中、課后互相串聯,使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夠不斷循序漸進。
(三) 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探究式教學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整合各種生成性資源來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智慧環境下的小學高年段數學課堂中教師就要注重利用現代科技來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發散思維,促進學生在交流思考中逐步降低對教師的依賴感并形成適合自身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比如教學《圖形的運動》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3D展示平移、旋轉以及軸對稱的運動過程,解決小學生抽象思維較弱勢的教學難題,而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運動前后圖形的各方面變化,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身見解,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對學生的自主探究進行評價糾正,從而使學生的探究學習與教師的探究教學相統一。
三、 結語
綜上所述,智慧教育環境為小學高年段數學探究式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開展途徑,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探究式教學情境、延伸課堂探究過程以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進而為學生打造出更加現代化的數學課堂,使學生在探究中能夠真正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徐亮,陳青青,張宇,等.交互式電子白板環境下小學數學智慧教育案例研究——以《鴿巢原理》一課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35(47):143-145.
[2]王紅,王柏松,王淑文,等.電子書包環境下小學數學智慧教育案例研究——以《數學廣角優化——烙餅問題》一課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26(17):146-149.
[3]付玉卿,鐘永江.電子書包環境下小學數學智慧教育案例研究——以《展開與折疊》一課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25(11):138-141.
作者簡介:沈世珍,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深橋中心仕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