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 要: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夠有效幫助我們對一堂課中學習的知識進行消化和鞏固,將我們學習的知識轉化為技能。那么在課堂練習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參考,從教學目標出發,對于課堂練習進行精心的設計,不斷地完善和優化課堂練習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發揮出課堂練習的真正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練習;練習效果
課堂練習的設計并不是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出課堂練習的價值和作用,教師需要對教材本身進行認真的研讀,明確教學中每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了解學生的水平和基本情況,從而合理地設計課堂練習的難度和數量,爭取能夠通過課堂練習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熱情??v觀目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我們發現很多的課堂練習流于形式,很多的教師選擇的練習題目不精不細,沒有真正地通過練習對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內化和鞏固,為此我們針對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如何提高課堂練習的效果展開探究。
一、課堂練習內容適中,合理選擇
雖然我們的新課標一再強調改變以往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但是在目前的一些數學課堂中還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很多教師沒有有效地把握課堂練習的數量,導致了講授的內容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學生的課堂練習也沒有達到真正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師對我們的學生足夠地熟悉,清楚他們的認知和能力的水平。選擇的練習題目難度太低,無疑是浪費和消耗時間,而選擇的內容難度過大,則會導致學生產生疲倦和抵觸情緒。
比如我們在學習華師版關于“圓周角”的知識后,本節課的重點是對圓周角的定理的推理,那么我們的練習方向也就相對明確了,但是在我聽過的一堂課中教師選擇的練習題目涉及了勾股定理等內容,這嚴重偏離了本堂課的基礎知識,導致學生練習的效果并不理想。這個案例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發揮出課堂練習的作用,我們必須要結合本班內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課堂的重點內容進行練習的選擇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課堂練習的效果。
二、結合學生實際,展開分層練習
前面提到了因為班級的學生情況的不同,我們需要針對性地選擇練習的內容,那么對于一個班級內的學生,也自然存在著差異性,因此為了使得每個學生都獲得一定的收獲,我們在課堂練習的設計上要注意分層進行。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應當選擇不同的練習內容,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成績一般的學生通過練習較為容易的題目獲得成功的快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好地通過訓練較難的題目突破自我,獲得更大的進步。
三、課堂練習應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
數學課堂往往是先對一些公式、定理、法則進行推理,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適當的練習和鞏固。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夠錯誤地認為數學的課堂練習就是學習完所有的知識點后進行的最后的鞏固練習。那么這就會出現在定理的推理中學生成了被動接受這些知識的局面。比如在華師版七年級上冊我們會學習到有理數的加減乘除的運算,那么學習完了有理數的加減運算后,就完全可以依靠學生自己得出乘除相關的符號和絕對值。通過學生主動地參與定理的探究和運算,通過師生之間的活動才能讓學生學習到新的知識,其實這也是有效的練習的一種形式,所以說我們數學的課堂練習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
四、豐富課堂練習形式,提升學生的興趣
一味地采取一種形式的練習時間久了自然會讓學生產生厭倦,那么為了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課堂練習,提升他們練習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適當地變換我們練習的形式,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們學習了關于一元一次的方程后,如果只是單純地設計一些計算類的題目,肯定不能夠吸引學生,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選擇題、填表題、判斷題等多種題型不斷地變換和穿插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我們還可以適當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將題目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結合,真正通過練習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課堂練習的效果。
五、課堂練習注重實踐探究,提升素養
新課標中提出了各個學科的教學都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那么課堂練習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設計的題目應該強調實踐性和可探究性。讓學生通過練習能夠提升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總之,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提升課堂練習的效果,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針對性地設計具有探究性的題目進行練習,通過課堂練習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趙中.課堂練習重在“能力素養”:對當前初中數學課堂練習教學的點滴思考[J].文理導航(中旬),2015(3).
[2]張曉東.巧借練習教學,推進教學進程:淺析初中數學課堂練習教學活動的開展[J].考試周刊,2014(92).
[3]李建.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J].南北橋,2014(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