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琴
【摘 要】我國目前的臨床護理教學,相較于國外水平,在教學內容、實踐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影響了學生對臨床護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不利于我國臨床教育學的深度發展。在本文中,我結合“互聯網+”背景,主要探討現有臨床護理教學問題的創新化解決思路和方式。
【關鍵詞】互聯網+;護理臨床教學;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1
一、引言
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理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的重要環節。在我國目前的臨床護理教學中,存在教學理念不完善、帶教管理體系不健全、師資力量薄弱與帶將方式滯后等問題。隨著互聯網+的帶來,這些問題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決。“互聯網+”是一個全面體系,從底層技術和系統上的互通互聯,到知識、數據的實時傳遞共享,再到互聯網思維的形成與發展。在“互聯網+”環境下,臨床護理教學有了新的發展方式和完善方法。
二、互聯網環境下教學內容體系的完善
(一)臨床護理教學內容體系的欠缺
理論知識是臨床護理教學的基礎,但是我國臨床護理教學在內容體系上還存在改進空間,相較于國外的內容設置還存在不足。
1.教學理念不完善。國內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理論教學的授課方式主要是以授課教師為中心,進行知識的直接傳授。但是在國外的發展中,他們更加注重學生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并在理論教學中不斷完善學生的從業人格以及職業素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亟需轉變教學為科學、可持續大的教學理念。
2.帶教方法滯后。在我國的臨床護理教學中,由于學校內部相關教學設施的配備不齊全,因此學生實際上卻上見習程序,難以及時將理論實施內化為實踐。并且由于我國大量高素質的師資力量,因此也缺乏方法的創新。
3.帶教內容單一。國外的帶教內容的設置是多元化的。國外護理系學生可以在社區、醫院、幼兒園等各類場所展開自己的臨床實習工作。多元化的服務對象以及應用場景,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建立系統的實踐觀念。而國內臨床護理的實習主要在醫院進行,學生的服務對象只是患者,缺乏多樣性,并且其實習的內容也較為簡單、初級。
(二)互聯網教學平臺的運用
1.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互聯網+”促進了知識共享類平臺的發展。在學校教育體系之外,學生可以通過慕課、網易公開課等渠道來學習護理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觀看護理臨床教學的實踐案例。這些網課內容大多為國外的護理學體系,能夠與我們所學的國內體系所互補,幫助我們形成更加完善的護理學認知和理解。并且,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在各個高校的內部也不斷搭建了自己的網絡學習平臺。在學習平臺中,學生依靠學教育資源進行自我學習。網絡教學平臺的搭建突破了知識在空間上的隔閡,使知識流動、共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國在護理教育內容不完善的問題。
2.翻轉課堂的創新。信息化的發展促進了新的教學模式的產生。在護理臨床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翻轉課堂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為核心,利用互聯網課堂內容機制,實現在線教學、自主教學、討論教學、教育評價等多個環節。在我國,互聯網直播的形式也同樣可以運用到翻轉課堂中,幫助學生突破時空限制,與老師、同學進行學習交流。翻轉課堂的運用能夠改良現有的護理臨床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主角,不斷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完善
(一)臨床帶教管理體系的不健全。不管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需要都對教學質量、教學成果進行及時、全面的評價。目前,在我國的臨床護理教學中,教學評估僅僅是一種回顧總結,缺乏對教師、對學生的科學評估和考察。這也主要是源于我國在評價系統建設以及信息反饋系統建設上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沒有辦法及時將學生表現數據化,傳輸到教師終端。從學生角度而言,學生管理系統的內容不夠強大,在學生成績、表現考核和評估上存在不足;從教師角度而言,教師管理系統還缺乏信息收集功能以及分析功能,沒有辦法高效的協助教學。
(二)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完善。隨著“互聯網+”與企業服務的深度融合,各種SaaS軟件服務技術不斷發展,定制化的軟件設計不斷發展,能夠為學校提供系統化、低成本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和安裝。在學生管理系統中,主要發展的就是學生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通過記錄學生考試成績、上課打卡狀況、在外的實習狀況,形成全面的信息評價。為了能夠收集學生在醫院的實習信息,需要學校與相關醫院進行數據的連接與共享。同時,在教師管理系統中,不僅僅能夠看到學生信息數據,更能夠協助教師進行辦公,如幫助教師設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在通過底層架構的數據連接,分享給學生。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完善有助于信息反饋系統的科學化以及臨床帶教系統的完善化。
四、共享平臺
(一)學校與醫院之間缺乏深度互通。對于臨床護理教學而言,在理論教學中需要大量的案例資料和數據,在見習教學中,需要在醫院進行實地的實踐。因此,護理學校與醫院之間需要共享學生數據、教學數據等信息。但是目前,由于雙方在共享機制上建立的不完善,因此學校難以充分利用醫院的資源,也難以對在外實習的同學進行全面、及時的跟蹤、反饋與評價。學校與醫院之間的信息壁壘,不利于學校完善自身教學,也不利于醫院今后的人才招聘和培養。這種信息共享的缺乏既是由于技術原因,也是在于觀念局限。
(二)建立高校與醫院的共享平臺。護理學校與醫院之間存在較高的關聯性,因此雙方可以實現數據的對接。因此,高校可以利用醫院的實際數據和案例,醫院可以了解高校的護理研究成果和進展,雙方能夠在信息上實現共享。同時,在今后,雙方可以進行深度的合作,實現人才上的共享。醫院中的醫生或者護士能夠進入到高校中的教師團隊,同時高校中的教師也能夠有機會在醫院中進行臨床實踐,促進師資團隊的壯大,提升教師資源的素質。在“互聯網+”環境下,實現技術層面的數據共享難度不大,關鍵就是雙方如何尋找到共同利益,進行思維上的開放與共享。同時,為了擴大臨床服務對象的范圍,高校應該對接更多的社會資源和信息,不斷完善學校內部的數據庫,幫助學生提供更多元的案例研究以及見習場所。共享平臺的設立是一個雙贏的概念,能夠幫助流動社會閑置的教育資源,幫助護理臨床教學進行理論充實和實踐發展。
五、結束語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的臨床護理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不斷走向了數據化、信息化和共享化,促進了臨床護理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評估等方面的完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互聯網+臨床護理教學還處于發展階段,還需要不斷深化,實現教學用具、教學信息、教師人才的互通互聯,促進社會相關教學資源的流動與利用。
參考文獻
臨床護理教學潛在問題及教學模式研究[J].王惠,唐金鳳.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44)
臨床護理教學存在的問題討論[J].湯霞.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16)
探討臨床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臨床護理教學模式[J].孫葓.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