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寒梅
摘 要:新時代的教育工作,面臨著教育技術、教學理念和社會背景的不斷變革,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培養學生現代化的政治理念和認知“家事國事天下事”的習慣。對此,教師要根據現代的教育背景創新教學,使高中政治課堂凸顯當代化、中國化、大眾化、生活化等特點,讓學生獲得更加廣闊、積極、先進的世界觀。
關鍵詞:高中政治;創新教學;現代化;大眾化;生活化
一、高中政治創新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1.創新教學是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必要條件
現代化的教育主張向學生滲透更新的、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的知識,以便學生感知和理解,促進學生社會適應性的提升和適應生活必備能力的增長。對此,教師的教學應當提升現代化、中國化和大眾化。對學生而言,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適應社會的過程,是適應知識更新、時代更新的過程,是適應實踐創新的過程,教師照本宣科、因循守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只能教會學生一些“死”的知識,學生不會應用、不能體驗到新知學習給自己生活帶來的便捷性,也就難以感知新知學習的重要意義,教育工作反而成為學生成長的負擔。因此,創新教學,滲透更新的、現代化的、生活化的知識是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必要條件。
2.創新教學是幫助學生及時更新政治觀念的主要途徑
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新的政治規律和政治理念不斷更新,而政治規律和我國的先進性的政治思想正在國家的不斷發展中、在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得以總結、得以應驗。學生的感知,應當是以更切身的、更貼近學生生活體驗的、更具現代化的內容去感知和理解,并且在更加復雜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地位下,更新的政治理念應當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去滲透,而不是依賴教科書上有限的內容去展示。
二、高中政治創新教學措施
1.高中政治教學應當凸顯時代特點
從高中政治新修訂的課程標準來看,在課程內容上便凸顯了時代主題這一特點,涵蓋了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包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等內容,這些更新的教學內容都在向教師釋放這樣的信號:新時期的教學、新時代的教學,更應當關注時政發展,更應當向學生滲透新的政治知識,讓學生用政治實踐去檢驗政治理論和理解感知政治理論。
例如,在“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近現代中國政治歷史曲折的發展過往中,對比農民階級領導中國的狹隘性、資產階級改良派不能撼動封建社會根基、資產階級改革派的兩面性等失敗的領導歷程中讓學生感知中國共產黨勇擔重擔,挑起反帝、反封建、反官僚的重任;也可以給學生呈現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尤其是近年來對我國貧困地區的扶貧攻堅工作取得的偉大成就,讓學生感知到中國共產黨作為人民選擇、人民信賴的執政黨,正為人民謀福利、保發展、促提升,不斷為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而不斷奮斗著。此外,也只有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核心,才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維護社會環境和諧統一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以上教學方式的使用,讓時代化的實踐和中國共產黨革命性成果驗證了人民選擇的正確性,更能夠幫助學生堅定政治理念和政治信念,讓學生更加信賴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高中政治教學應當凸顯生活化特點
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應當以更有助于學生感知和體驗的方式進行教學,應當以更易于引發學生爭議的話題、對學生更有觸動性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和學習,才能實現更加高效的政治教學。例如,在“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在2018年8月受洪災影響后,其蔬菜價格暴漲,尤其是以壽光為主要蔬菜供應地地區,其中香菜價格已經飆升到50元一斤,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尋找價格變動的影響因素;再比如,在“征稅和納稅”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偷稅漏稅的案例進入關于稅收的話題,并且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偷稅漏稅會引發人民的憤怒?我國稅收的性質是什么,作用又是什么?圍繞這一話題,關于本節課的稅收問題便可以獲得高效的解決,并且也能以這種能夠吸引學生眼球、引發學生爭議性的話題,讓學生提高對政治學習的興趣,便于提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
3.高中政治教學應當展現新氣象
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加速變革,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給學生呈現更多積極的教學內容,要善于挖掘和利用關于我國新社會背景中的積極案例和現象,讓學生去感知中國自信、體驗中國智慧和探尋中國方案。例如,在“在文化生活中選擇”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呈現能夠讓學生感知我國文化魅力的現代化作品,如: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國家寶藏等節目,讓學生從現代生活中、從新的生活氣象中穿過跨越數百上千年的時代更迭和時光旅途,感知我國文化的魅力,體驗我國文化的精妙和魅力。
新的時代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更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更要貼近大眾、貼近現代化,才能更新學生的政治觀念,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對此,教師需要秉承這種創新性教學的理念,在教學中不斷更新、不斷創新,獲得更高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董英俊.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活力課堂構建策略探討[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8).
[2]董文匯.基于合作學習視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的分析[J].華夏教師,2016(10).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