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香
摘 要: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思想政治課程如何避免簡單灌輸、空洞說教的舊習,彰顯探究、活動、體驗的價值,實施活動型學科課程是當務之急。活動型學科課程如何厘定、實施、評價,對于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實效意義重大。
關鍵詞:核心素養;活動型;學科課程
新修訂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要構建以培育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本課程力求構建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活動型學科課程,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表現,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長遠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和學生活動的主題之中,讓學生在體驗社會生活及自身的思維活動中理解理論的旨趣,在踐行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中逐漸內化成為自覺的價值取向。那么,到底什么是活動型學科課程,它和原來的思想政治課程有什么異同,如何實施活動型學科課程,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實效,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而奠基,以下筆者以“經濟與社會”模塊中的“市場配置資源”為例,探討活動型政治課教學實施路徑。
一、精研課程標準,細化素養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行為的任務和指引,又是教學效果評價的依據和指標。培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活動型政治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師應精心研究課程標準,細化核心素養目標,從以往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發展為素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思維目標,從知識教學轉為素養教學。
“市場配置資源”素養教學目標為:(1)了解市場經濟的形成與發展,明白市場經濟的定義,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和優點,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展現道路自信,培育政治認同素養。(2)解析市場經濟的優勢和局限性,理性看待市場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辨析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培育科學精神素養;對于市場調節的負面影響,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宏觀調控手段,培育法治精神。
二、精選真實議題,活化素養載體
議題即活動圍繞的主題、合作探究的課題、展示交流的話題、評價測量的命題,是活動型政治課教學的起點和基點。那么議題怎么選擇呢?活動型政治課的議題既包含學科具體內容以實現學科教學的知識議題,又是展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基本觀點以實現價值澄清的價值議題,更是注重師生互動貼近學生活動的生活議題。沒有精細主題、遠離學科內容、淡化價值引領的議題只能算活動主題,不能作為學科性課程議題,達不到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目的。
作為經濟與社會重點和難點的“市場配置資源”一課,如果只有照本宣科式的理論分析,學習效果肯定欠佳。我以“從大白菜的家庭故事看市場經濟的時代歷程”為議題開展活動型政治課教學,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動中,讓學生理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培育學生剖析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及思辨生活中經濟規律的科學精神,堅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的政治認同,通過法律手段加強宏觀調控的法治意識。我設計的主議題:從大白菜的家庭故事看市場經濟的時代歷程。下面有四個分議題:
議題1.計劃經濟時代下的當家菜;議題2.計劃經濟結束后的家常菜;議題3.市場自發調節的傷心菜;議題4.宏觀調控下的舒心菜。大白菜的故事是學生可觀、可感、可思、可議的真實生活議題,議題被分成4個生活小議題,分別探討計劃配置資源的局限性,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和缺點,辨析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堅定道路自信。
三、優化活動設計,巧化素養培養
精選議題是優質高效實施活動型政治課教學的前提,圍繞議題優化活動設計則是素養培養的關鍵環節。優化活動設計應該做到精準、精細、精巧。活動設計應符合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目標要求,每一個活動都有的放矢,都有清晰的設計意圖。活動參與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能越俎代庖;教師是活動設計的主體,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作用不能越位和錯位。教師應教會學生查找資料、選擇素材、運用資料的方法。細化整個活動流程,讓每個環節都清晰、每個活動都可行、每個行動都有效、每個學生都參與、每個目標都實現。
“市場配置資源”整個教學活動我是這樣設計的:活動過程(1)視頻觀看及探究;活動內容:觀看“計劃經濟時代”視頻,探尋大白菜成為那個時代當家菜的原因;設計意圖:明白資源配置的原因和手段;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觀點展示。活動過程(2)資料閱讀及探究;活動內容:觀看大白菜成為家常菜的圖片和資料,思考市場調節優點;設計意圖:懂得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認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培育政治認同素養;學生活動:同上。活動過程(3)模擬游戲及對話;活動內容:學生模擬菜農和教師模擬種子店老板圍繞是否購買大白菜種子展開對話,探討市場如何配置資源;設計意圖: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學生活動:同上。活動過程(4)模擬決策及反思;活動內容:學生根據不同市場信息模擬何時決定購買白菜種子來種植。教師對決策失誤學生進行淘汰;設計題圖:懂得市場調節的不足,辨析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培育科學精神和法質意識;學生活動:同上。評價維度:(1)態度:積極參與、主動承擔、積極分享。(2)過程:與小組同學相互配合,資料收集、分析的方法科學、精準、充分。(3)成果豐富、效果明顯。
2018年1月正式頒布的思想政治課課標明確規定:本課程力求構建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相結合的活動型學科課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教師習慣以經驗課堂抗拒理論課堂,以過去的課堂教學模式教育當今學生去面對未來社會,顯然不符合時代發展潮流。我們每一個政治教師,都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豐富、發展活動型政治課,推動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發展,達成素養目標,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