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麗
摘 要:政治課的復習要選擇好的生活案例,通過案例將學生調動起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案例分析、提煉、歸納、掌握并運用知識。通過對生活的體驗、觀察、思考,培養和提升他們的學科素養能力和水平,實現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辯證法;復習案例
沒有經驗,任何新的東西都不能深知。
——培根
我們這一輩人本來誰也不曾走過平坦的路,不過,摸索而碰壁,跌倒了又爬起,迂回而前進,這卻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經驗。 ——茅盾
眾所周知,經驗產生于各種實際生活案例,案例就是活的理論,所以高中政治復習課有必要運用案例教學,通過優化案例來提煉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又能夠讓學生參與其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思考、體驗、感悟、領會并掌握運用知識,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以及培養和提升學科素養的目的。下面我就“生活與哲學”的辯證法范疇的復習課案例設計談一點想法。
“生活與哲學”的辯證法范疇即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由辯證法的聯系的觀點、辯證法的發展的觀點、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構成。我采用“共享單車”的案例對此知識進行復習。
首先,學生到生活實際中體驗、考察、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素養。
復習時提前讓學生去體驗或者走訪調查關于共享單車的情況:為什么有共享單車?共享單車的投放和使用情況如何?共享單車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怎樣?你覺得應該如何做好共享單車這件利國利民的事情?學生要分兩組進行。而后,各組進行探究分析,并結合所學的知識提煉、歸納理論知識。
其次,在復習課堂上我讓每組學生的代表發言,介紹體驗、調查的情況,落實學科素養。
第一組學生:關于為什么有共享單車?我們走訪了使用共享單車的市民,自己也體驗了,共享單車我可以直接騎到校門口,方便快捷,還無污染,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總的來說,共享單車解決了人們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尤其是在路況不好、天陰下雨的時候,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市場前景很好;我們也詢問了共享單車的投放和使用情況,市民們說不知道突然從哪里冒出那么多的共享單車,弄得到處都是,連我們行走的邊道都占了,使用的人也挺多的,但好像是投放得有點多了;在共享單車點上的管理人員說,投放者看到了人們不斷增長的需求,大量投放共享單車,不同的單車企業在搶市場;現在共享單車大量出現,甚至擠占機動車的車道或者人行的邊道,在使用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共享單車的使用率不高。
以上情況反映了共享單車與市民生活、市場需求、投放的企業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也反映了生產與需求的對立統一關系,它方便快捷、綠色環保,符合人們的低碳生活觀念,深受廣大市民好評,是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的,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
這樣的分析分享即將理論知識還原于生活,又通過實際生活案例提煉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也培養了學生積極主動關注生活學習知識的能力,達到培養學科素養的目的。
在案例問題的分析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復習內容。第一組的分析中透露出這些知識點:辯證法的聯系的觀點,不能孤立地看問題;矛盾的觀點,堅持用一分為二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發展的觀點,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有堅定的信心。
第二組學生:關于共享單車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怎樣我們做了實地考察,也詢問了很多的市民。因為共享單車投放者如果不進行市場需求調查,容易盲目投放,產生使用率不高且資源浪費嚴重的現象;還有就是使用者素質不高、缺乏維護公共利益、公共財產的意識,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加上管理不到位,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總之,共享單車作為一個新鮮事物,其發展需要經歷一個坎坷過程,目前來看確實是在困境中生存,但是共享單車在解決市民出行的現實問題方面展示了它的優勢,受到了人們的好評,其發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如此看來,必須解決好相關問題,讓共享單車這件利國利民的事情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我們組覺得應該由政府、企業、市民大家共同承擔責任,政府要出臺一些管理方面的政策,堅持“放管服”相結合,引導共享單車良性發展;企業要誠信經營,保證單車的質量,嚴格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單車的投放,防止資源的浪費;作為使用單車的市民要提高公民素養,尤其是公民思想道德素養,遵紀守法,自覺維護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公共財產,明確大家的事要大家管,社會給你提供服務,你應該為社會承擔責任,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所以,共享單車只有在全社會共同關注努力下才能走得更遠,也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有利于改善人們的出行,提高人們的社會生活質量,最終促進社會進步發展。
教師引導學生分享案例問題,歸納復習內容,案例反映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政府、企業、市場無不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世界是永恒發展的,堅持發展的觀點,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對新事物要有信心。樹立創新意識,促進社會進步,政府企業采取新舉措,熱情關注扶持共享單車的發展,引導帶動公民共同維護公共利益,為生活作貢獻,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共同總結歸納復習內容,辯證法有四個觀點一個意識,并形成知識結構圖(略),從而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即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理論來源于社會實踐,對于枯燥無味的思想政治課來說,我們只有把理論和生活實際案例結合起來,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實際中探尋知識,把握理解和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公共參與能力等素養,實現政治課的教育教學目的。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