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苓
摘 要:音樂課程是小學階段的主要課程之一,在原有教學模式上對小學音樂課程教學進行創新,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同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得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更加全面。從事小學音樂工作多年,總結了一些教學經驗,針對小學音樂教學應該如何創新談些心得體會。以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為切入點,提出一些的教學建議,希望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共勉。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創新;開展對策
小學是學習音樂課程的關鍵階段,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然,對于多種事物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認知,是培養學生想象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小學時期對學生進行科學的音樂教育,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在我國新課改不斷深化的情況下,小學音樂教學不適宜再堅守原來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而是應該做到與時俱進,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式,有效提升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同時,新時期教育部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那么作為音樂老師應該如何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進行創新教育呢?下面筆者將會對此一一列舉。
一、更新教學觀念
在我國傳統教育模式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雖然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教學實踐中往往教師會忽略這一實質,將自身置于主體的地位,學生在課上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實踐證明,傳統方式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存在一定弊端的。所以,筆者認為小學音樂的創新教育首先就要從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開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非一切聽從老師的安排。教師應該將自己放于引導者的位置,為學生更好地服務,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思想意識,為學生創建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讓他們在歡快的環境中進行創新,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構建學習環境
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始終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思維能力的創新也有積極的作用。課堂教學中,想要讓學生能夠對學習產生興趣,就需要教師進行科學的引導。根據每堂課的教學內容,筆者認為老師可以設置不同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與音樂情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意識更加活躍,也讓枯燥的課堂煥發出一絲生機。例如,以湘版音樂教材中《茉莉花》為例,我會在上課之初為學生播放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接過奧運圣火時,中國小女孩站在大燈籠上演唱《茉莉花》的視頻,巧設懸念,與本節課內容銜接起來,隨后給學生講解為什么會在如此重要的場合演唱《茉莉花》,讓學生能夠領略茉莉花的魅力。演唱是教學的主要板塊之一,為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會用CAI創設情境,畫面為潔白的茉莉花,以《茉莉花》的音樂相配,最后灑一些空氣清新劑,讓學生慢慢吸氣呼氣,循環往復,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給學生帶來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在這樣的場景下學習,會產生各種聯想,發揮想象力,構建自己的一個音樂世界,從而實現小學音樂的創新教育。
三、突出學生主體
我國教學中,一直強調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原則,但是從過去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來看,更多還是流于了形式,并未真正落實。部分教師認為,教師才是教學中的主宰者,他們才是教學的主體,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筆者認為教學中應該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教師對于教學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不過受教育者始終是學生,所以應該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權威人士,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有的時候教師講課過程中出現錯誤,學生也因為老師的權威,不敢提出來,長此以往,會致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創新教育也就無法順利實施。想要真正克服這一問題,教師就應該意識到音樂課程的特殊性。音樂課程也屬于藝術類范疇,教師應該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創新的空間,適當摒棄個人的權威性,與學生進行更加真切、和諧的溝通,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綜上所述,創新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推動整個社會科學進步的有效途徑。小學音樂教育創新教學可以說也是我國素質教育的衡量指標之一,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要對于實踐中的教學經驗不斷加以總結,在現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改變教學方式,將音樂的專業知識以及鑒賞等進行有機的融合,為學生創造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帶著愉悅的心情學習。通過學習音樂課程,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音樂的基本樂理知識,對于音樂的美感與鑒賞能力都有更為明顯的提升,創新能力在這樣的條件下自然也就可以不斷地進行培養。所以,筆者認為,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加專業的人才是新時期教育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耿瀟逸.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多元文化主題的內容分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曹勇冠.新疆多民族聚居地區塔城市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與反思[D].上海音樂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