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飛
摘 要:小學教育是教育進程的基礎,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需要教學各學科基礎知識外,關乎學生未來的健康發展的一系列法治以及心理健康類教程也應該開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小學教育中起著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增強小學生抵制各種不良誘惑的能力,促進小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僅可以學習基本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還可以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材知識與案例、學生日常實踐以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來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知識能力、思想情感以及理想目標等各方面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創新意識;理想教育
新的時代要求學生具有更高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對于教師來說,就是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重視對教學理論和方法的革新,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不再拘泥于知識的灌輸,應充分結合小學生天真活潑的特性,通過更多的實踐與體驗來強化情感體驗和道德學習,從而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意識。
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方法
教師可通過借助教材知識與案例培養學生情感態度方面的創新意識,借助學生日常實踐培養理想目標方面的創新意識,借助學生自主學習來培養學生情感能力方面的創新意識。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課堂教學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引導小學生熱愛生活,關愛家人,珍惜當下幸福生活,從而以健康向上的態度迎接小學生活的每一天。小學生正處在懵懂時期,他們的思想和“三觀”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師應該運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小故事,結合相關知識來培養學生情感、態度方面的創新意識。例如《國慶節》一文,可以引導學生講述自己所知的紅軍故事,并進行角色扮演,如果自己是一名紅軍,自己會怎樣做,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一個懷揣夢想的少年應該具備目標明確、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能夠在生活實踐中具備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理想情懷。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該做到將理論教學與生活實踐相互結合,積極運用課堂教學中涉及的積極向上的小故事來引導小學生樹立遠大的思想抱負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好少年。
教師應該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新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課堂教學體系,推動學生學習能力、思想情感和綜合素質的共同提升。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利用動畫視頻、小組討論等形式開展教學,切實提高學生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開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推動小學生知識學習、能力發展、情感培養三方面的和諧統一。
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途徑
1.改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方法
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很大一方面取決于課堂教學,而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則與德育教學工作息息相關。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否做到效果顯著、影響深遠,關鍵取決于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德育教學理念的創新發展。學校領導應該合理編排課堂教學時間,落實各種德育教學實踐,積極組織開展專題課堂研究討論工作。在授課教師層面,小學教師應該更加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認真研究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社會和生活實踐開展課堂教學,組織學生認真觀看社會中道德模范事跡和法治教學案例,從而能夠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在學生層面,應該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對于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性,學會認清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遠離假、惡、丑等現象。
例如,針對最近新聞上比較火的一個“老人摔倒應不應該攙扶”話題,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一起討論發表意見。教師可以先了解一下小學生一開始內心的觀點,然后將小學生分為兩隊,一隊的觀點為該扶,另一隊的觀點為不該扶,隨后讓這兩隊進行辯論并闡述自己的理由。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以及團隊的唇槍舌劍之后,小學生自然會明白,碰見需要幫助的老人,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幫助他們,但是同時我們也需要運用一些合理的方法保護好自己。通過這樣的一個教學形式,讓小學生參與其中,積極地思考和討論,既提高了教學效果,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2.創新教學工作,增強教學針對性
隨著經濟以及社會的發展,世界逐漸變得越來越不同,我們的思想領域和社會結構中出現了很多不如意的現象,在教育領域突出表現在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困難群體等特殊家庭中。因此,我們必須借助學生自身的生活環境以及身邊的體現思想品德的小事,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增強課堂針對性,通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首先,學校要保證留守兒童在學校學習和社會生活中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保證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能夠豐富有趣。其次,學校應該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態,對于單親家庭、困難家庭、殘疾家庭等做到登記在冊,給予每一名困難學生物質、生活上的支持,讓他們自信、堅強、獨立。最后,針對學生身邊的社會丑陋現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知識點來明辨是非,提高自身的抵抗能力和是非觀念。
總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由于多年的傳統教學模式和學生思想認識的局限性,導致很多課堂教學只是注重教學內容的灌輸,忽略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利于學生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的有效提升。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增強課堂教學針對性,抓好理想道德教育,實現學生思想情感、理想目標、專業能力等各方面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靜.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德法融合策略的實踐[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9(1):61-63.
[2]段亞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德育研究[J].學周刊,2018(36):43-44.
[3]張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74-7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