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笑華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法制觀念、自我發展能力進行培養的重要學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設計和規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產生直觀的影響。本文選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作為研究對象,從課后強化入手進行系統的探究,希望能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化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小學教育 ; 道德與法治;? 課后教學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將學生道德認知、道德行為和法治觀念的培養作為核心和重點,注重在教學中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訓練,希望能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使學生能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教學組織活動中,為了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教師針對課后強化教學進行探究,能為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重要的輔助,有助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
一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強化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主要是針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法治觀念等進行培養,核心教學思想在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能將道德理論轉化為合乎社會規范的道德行為,并且能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保持理性思考,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1]。因此為了實現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強化學生道德行為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完成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活動后,還要強化課后訓練,設計能讓學生在生活中對所學知識進行體驗、檢驗和實踐的環境,真正內化課堂教學知識點,并將所學理論知識外化為道德行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綜合素質水平,全方位提高教學改革的整體效能。鑒于此,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課后強化訓練,能增強教學活動的生動性和有效性,有助于進一步發揮道德與法治教學效能,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二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后強化訓練組織措施
為了突出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果,強化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新時期要科學合理的對課后訓練進行組織設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道德成長空間。
(一)布置課后作業,深化思想認識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后,教師為了能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可以嘗試結合教學內容布置開放化的作業,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與自身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開放化作業實踐中幫助學生深化思想認識[2]。
如教師在講解“試種一粒籽”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就可以設置生活化作業,即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家庭生活的情況設計“種植計劃表”,明確自己想要種植的植物,能幫助自己種植的家庭成員,在種植活動前需要準備的工具等。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定期完成種植觀察日記,將自己的種植感受、動手操作的體驗等融入到日記中,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點的理解。如此就能借助課后鞏固訓練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
(二)發布探究任務,引發深入思考
探究性課后任務的設計和實施能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提供有益補充,并且在探究性任務中引發學生深入思考,能指導學生聯系自身生活實際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理解和內化,有助于增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能循序漸進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整體效果[3]。
例如教師在講解“試種一粒籽”課程內容中,就可以在課后鞏固訓練階段為學生發揮課后探究任務,要求學生嘗試種植一種植物的種子,并觀察植物生長的全過程,在此基礎上聯系自身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對種子成長為植物的認識。在課后探究任務中,學生選取不同的種子進行種植,并觀察種子的生長狀態,感受每一次澆水、松土等對植物生長產生的影響。以此為基礎,學生按照教師的引導聯系自身生活實際,能深入思考自己作為種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需的養料,對教學活動對于自身成長發育的重要性形成深刻認識,提高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
(三 )開發課后實踐,強化學習體驗
課后實踐活動能為學生創造學習體驗的空間,能有效激活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知識點進行探究,凸顯思想道德教育的價值和作用。
例如在“試種一粒籽”課程教學后,教師就可以設置到植物園中觀察植物生長狀態的課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結果嘗試寫觀察報告,在教學中重點對學生觀察能力、實事求是的思想等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科學文化精神的形成,在激活學生學習體驗的基礎上,突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整體效果[4]。
綜上所述,在深入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按照立德樹人和依法治國先進理念的指導,教師對課后鞏固訓練進行強化,能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能力,也能促使學生將道德與法治方面的理論知識外化為道德行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供重要的教育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鄔云禮.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課后強化[J].教學與管理,2019(05):61-62.
[2]潘卓翡.課已終 情未了——談道德與法治課后延伸的實施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9(24):53-54.
[3]王春.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模式探研[J].成才之路,2019(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