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潔 蔣林利



【摘 要】本文分析計算機類課程崗位能力需求及高職學生能力差異,提出應在高職計算機課程中實施混合分層教學模式,論述從建立基于“互聯網+”混合分層教學框架、計算機課程崗位群教學目標的設定、基于崗位群技能需求的教學內容組織、建立混合分層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制定高職計算機課程混合分層教學模式的改革方案,實現個性化教學。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計算機課程? 混合教學? 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C-0168-03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招生渠道及生源結構的多樣化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個體的差異化越來越明顯,這種個體差異主要表現在文化基礎差異、學習態度差異、興趣愛好差異、學習目標差異等方面。此外,社會的用人需求發展出現了新的趨勢,行業之間的關聯越來越多,社會對崗位分工也越來越精細化。傳統的高職院校同質化人才培養模式針對性不夠強,沒有結合目前高職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培養,已不再適應社會人才需求向類別多樣化、專業化發展的趨勢。高職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作出改變,結合高職招生的顯著特點,將學生進行分類分層按未來就業崗位需求進行針對性培養。
一、混合教學模式及分層教學的發展現狀
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各種智能終端對學校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有效地利用互聯網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發揮智能終端在教育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已成為近幾年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向。結合傳統課堂教學和翻轉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經研究及實踐證明,混合教學模式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是值得應用和推廣的教學模式。在信息化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情況下,國內外許多網絡教學平臺和慕課資源平臺應運而生,例如中國大學慕課網、學習在線、藍墨云班課等。許多高職院校通過信息化技術開展了個別課程的翻轉課堂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因材施教”是由我國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一條重要的教育原則,也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方法。分層教學模式不僅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同時也適應了目前高職生源多元化的現狀和學情現狀,因此,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將分層分類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改革之中。近年來,高職院校對分層教學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提出了不同類型的分層教學改革模式,在不同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收獲。但目前高職院校所開展的分層教學仍存在不少的問題:分層教學實踐主要集中在公共基礎類課程上,且大多是在依據對學生進行課前測試結果的基礎上進行分層分班教學,而學生的知識起點水平只是暫時性的差異,隨著時間和教學的推移,技能水平的差異性又會再次出現,仍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和教學的開展。對于專業課程特別是計算機類課程來說,課程知識的深淺及范圍與職業崗位需求有關密切的聯系,不同課程、不同崗位需求不同,不能效仿公共基礎課程簡單分為兩層或三層。另外,以職業院校專業招生人數來看,專業課程采取分班分層教學方式也會存在教學成本過高的問題。
結合目前高職院校專業生源及培養目標來看,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及翻轉課堂的教學優勢,結合社會職業崗位群技能需求分析,開展混合分層教學更符合學生個體差異性的發展需求,也能更好地解決傳統簡單分層所存在的問題。
二、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分層教學模式的優勢
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分層教學模式是借助翻轉課堂突出個性化教學和網絡教學平臺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根據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及學生學習能力,將計算機類課程知識進行分層整理,以線上線下課堂相結合的同班分層教學模式改革。其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以職業、就業為目標導向,優化培養模式。高職教育以培養社會崗位所急需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或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為企業、行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產業技術人才。但是,高職多元化的招生途徑導致生源差異性越來越明顯,學生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學習習慣、參差不齊的知識基礎,以及對于未來就業不同的目標等。傳統的同質化人才培養模式,以職業崗位構建專業主要強調學科的完整性和邏輯性,教學效果較差而且很難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化的高技能應用人才。職業崗位的多樣性對技能需求不同,相關專業知識在深度或廣度上需求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圖像處理課程,將來就業的崗位可能包括淘寶美工、網頁美工設計、影樓修圖、廣告設計等,每個崗位對圖像軟件的知識和技能需求是不一樣的。只有細分職業崗位需求層次,以學生自身特點及興趣確定個人職業規劃,以不同的崗位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消除課堂教學與學生需求之間存在的不平衡性和差異性,才能做到以職業、就業為導向,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二)因材依崗施教,個性化教學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個性化教學是一種可以促進個性和能力最大化發展的教學模式。對于普通教育來說,個性化教學應尊重學生個體的個性特點、學習習慣、知識水平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但對于職業教育來說,除了學生自身的差異也應考慮崗位群技能需求的差異。因學生施教加以崗位施教的培養模式,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在課程體系中突出不同技能的培養?;旌戏謱咏虒W模式下,相同的課程在保證基礎內容的情況下,不同層次的學生因其自身差異選擇不同崗位就業方向,有利于高職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和快速地適應社會崗位需求?;旌戏謱咏虒W模式既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同時也適應了目前學生生源現狀和學情現狀,符合社會對高職人才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三)提升教師團隊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盎ヂ摼W+教育”已經成為引領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強大動力,要加強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創新,需要一支信息化教學能力很強的教師團隊。信息化教學可以推進高校教師在教育觀念、手段、形式和內容等方面的變革,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需要,更是適應互聯網時代學生學習的需要。個性化教學過程中,教師由教學的主體轉為學習的協助者,借助信息化教學輔助手段,結合學生及課程特點,以多元化的知識呈現、教學案例、教學手段,讓學生真正掌握課程知識學以致用。
(四)提升學生信息化素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移動互聯網技術不僅滲透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對教育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高職學生對新媒體信息環境的了解和運用更多是用于課程外娛樂的初級階段,學??梢酝ㄟ^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影響,增進學生對新媒體信息環境的了解,提升對信息獲取、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或信息化教學手段,結合課程內容將互聯網動態交互軟件平臺運用于教學課件開發、制作等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職業能力。學生可根據自身個性化差異、需要和興趣愛好選擇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度與積極性,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掌握知識的靈活性。
三、高職計算機課程混合分層教學模式的改革方案
(一)建立基于“互聯網+”混合分層教學框架。高職教育的特點是一方面要根據最新行業動態以及企業的用人需求,及時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在規劃職業生涯時主要以自身的職業興趣為標準。因此,根據學生個體情況及發展需求實施差別化人才培養才是與時俱進、符合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的培養模式。建立“互聯網+混合分層教學”的模式可以在兼顧職業化技能系統教育的同時,最大化地實現個性化人才的培養:線下傳統課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系統梳理課程知識,解答學生疑問,營造強大的學習氛圍;“互聯網+”線上課堂可最大化整合課程資源,課程知識依據基礎到拓展分層呈現,學生可不受時空限制,選擇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層次進行學習。
(二)計算機課程崗位群教學目標的設定。職業教育中不僅學生個體間存在著差異,相同職業不同崗位對技能的需求也存在著差別。針對分層教學模式,首要的任務是課程教學內容根據崗位需求進行分層。企業在招聘時考查的重點都是應聘者的職業能力和崗位勝任力,總會優先選擇能快速適應崗位工作、崗位工作能力強的人才,以減少企業的人才培養成本。課程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也應該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不同的崗位對課程理論、實踐等方面的要求會有所不同,在滿足崗位需求目標的情況下,針對性地設置教學目標和組織教學資源,為混合分層教學做好基礎工作。
(三)基于崗位群技能需求的教學內容組織。計算機類課程具有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結合崗位群定位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和縮短學生崗位適應時間?;趰徫蝗憾ㄎ粚虒W內容進行模塊劃分,并配以不同的文字、案例、練習等教學資源,才能更好地開展混合分層教學。
(四)建立混合分層教學評價體系。分層教學中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因此,在教學效果上也應該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這也是分層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衡量分層教學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手段。與傳統教學相比,混合分層教學應更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工作崗位技能需求,其教學形式也更豐富多樣,因此,混合教學的評價方式也應更多元,側重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及自主性評價。結合混合教學的特點,教學評價體系包含線上和線下兩個方面: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線上教學平臺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時長、作業上傳情況、章節測試成績等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和自動評價;線下傳統課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參與分組討論、課程期末考試等內容給出評價結果。基于互聯網的混合教學多元化評價體系,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更注重學生的參與性。
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教育”在許多高職院校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計算機課程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高職院校除了為所有專業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外,還分別在不同的專業中開設有多門計算機課程。但是由于高中課程開設、家庭環境、個人興趣等因素影響,學生在計算機操作基礎和學習能力上存在較大差異,教學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在“互聯網+環境”下,借助信息化教學的手段,結合課程崗位技能需求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學生個體差異帶來的教學問題。近兩年電子商務和計算機應用這兩個計算機課程較多的專業招生情況呈快速上升的趨勢,因此,針對計算機類課程開展混合分層教學改革更能凸顯出分層教學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曹蓉.高職院校實施分層教學探討[J].現代農村科技,2018(10)
[2]劉艷榮.關于計算機專業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的分析[J].計算機應用教學研究,2014(8)
[3]譚永平,梁建智,麥宏元.高職院?;旌鲜秸n程教學評價指標和機制構建研究[J].廣西教育,2018(12)
【作者簡介】鄧 潔(1979— ),女,廣西南寧人,工程碩士,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蔣林利(1976— ),女,廣西全州人,碩士,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混合教學。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