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智萍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數學思想的養成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核心素養理論內容,引導學生養成數學思想,發展學生運用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26-01
一、引言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都比較強的學科。對學生來說,數學能力的培養比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重要,數學學習方法又比數學結論更重要。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地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而是要將眼光放長遠,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思想。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形成的,要想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下引導小學生養成數學思想,教師就必須深入思考數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二、數學核心素養概念
數學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應當具備的符合數學發展要求的必備素質和能力。與傳統的數學素質和數學學習能力相比,數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其本身具有極強的永久性和綜合性。因此,培養數學核心素養,不僅有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學生數學思想的養成。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的數學思想梳理分析
1.抽象思想。
新課標將抽象思想作為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思想之一。抽象思想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邏輯思維方式,舉例說明,比如學習圖形,是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每一個圖形的,尤其是初次接觸圖形,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實物的形狀來感知圖形,從桌子的形狀、紅領巾的形狀、球的形狀等等來理解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具體形狀,感知他們的特點,從而抽象出能具體畫出來的、展示給大家的圖形形狀,認識圖形。隨著小學生數學知識以及理解能力的增長,一些已經學過的抽象知識就會出現在教材之中,目的是為了引出其他的數學教學思想,形成完整的數學思想體系。
2.模型思想。
從廣義角度來看,小學數學課本中的幾何圖形、數學公式、數學概念、數量關系等數學結構都屬于數學模型。數學模型是數學知識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師需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模型思想,確保學生能夠針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構建數學模型,進行問題解決。小學數學階段,小學生接觸最多的數學模型就是數量關系模型,例如速度=路程÷時間,還有一些特定的數學模型,例如時鐘的“時針、秒針、分針”。從狹義角度來考慮,針對特定問題而形成的結構性算法也可以被稱為數學模型。數學模型思想在數學教材中頻繁出現,注重小學生數學模型思想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3.推理思想。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處于萌芽時期,學習能力大多數來自于對教師的模仿。教學中,教師要給出標準的示范,讓學生模仿推理,最終形成自己的能力。教材是教師授課的依據,是學生最好的模仿教材。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已有知識,結合內容的特點,有意識給學生示范,教會學生如何推理。
4.其他數學思想。
在數學學習中,數學思想的滲透無處不在,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過:“數無形時不直觀,形無數時難入微”,這句話表明了數形結合思想的重要意義,另外轉化思想、分類思想、符號思想等等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中都有廣泛應用。
四、核心素養影響下的數學思想養成實踐
1.抽象思想的養成。
小學生正處在抽象思維形成和培養的初級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時機,將抽象思想與教學內容深度融合,以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并進行自主性研究,通過循環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悟抽象思想,從而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數學素養。比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時,由于學生接觸除法是通過動手分東西得來的,因此教材安排的是分鉛筆的場景,在分鉛筆的過程中,發現不夠繼續進行平均分的鉛筆就是余下的。在這個情境里,由鉛筆的不夠分到有余數的除法就是一個抽象思維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里,引進了余數這一新的數學概念。
2.模型思想的養成。
數學知識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教師進行數學模型思想培養活動時,可以構建數學模型試驗,幫助學生進行數學概念、數學理論的理解。構建數學模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利于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數學模型,教師可以借助數學模型試驗。例如《分數的意義》中提到,分母不能為0,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多會直接告訴學生,這是學生需要記住的知識。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為什么分母不能為0,教師可以將分數還原成事物原型,創設數學模型試驗,比如糖水的含糖量,如果水的重量為0,則不存在糖水,更不存在含糖量。通過直觀的數學實驗模型,了解如果分母為0,那么分數就不具有任何意義,其也不能被稱為分數,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3.推理思想的養成。
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在解題時不經意地會用到演繹推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多問為什么,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學生說理,養成推理有據的好習慣?;卮饐栴}時.學生組織語言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如何判斷的推理過程。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多問為什么,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推理的依據。例如:14和15是不是互質數時一定要學生這樣回答: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因為14和15只有公因數1,所以14和15是互質數。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有意培養.有利于學生推理能力的形成。
4.其他數學思想的養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新知可以轉化成舊知進行學習,圖形與公式、數字與函數等的相互轉換學習,解答應用題時可以圖文并茂、數形結合進行分析等等,這些數學思想的養成很好的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數學思想的養成實踐。
五、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養成數學思想的基礎,亦是發展數學能力的關鍵階段。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并在核心素養的影響下,幫助學生養成系統、完整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學乾.淺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對數學思想養成影響[J].文理導航,2018(01).
[2]姜羽秋.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J].華夏教師,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