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東萍
【摘 要】作為一種非常特殊的教育方式,心理暗示法契合了對心理學的研究。如今有很多高中體育教師都在應用心理暗示法,其在引導學生形成出眾的品質與素養、積極的學習態度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本文將以心理暗示法為對象,分析這種方式在高中體育中的條件與應用思路,希望可以發揮這種教育技術的價值與作用,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心理暗示法;高中體育;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45-02
前言
高中是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階段,該階段體育教育的作用是非常突出與巨大的。高中體育教育需要重視以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其將直接影響學生最后的身體素質。過去很多體育教師并沒有以心理學角度出發,所以體育教育效果與質量不盡如人意。心理暗示法很好的改善了這一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調控學生的心理。如果教師可以在體育教育中合理應用這種方式敢于學生身心狀態,學生學習熱情將得到很好的調動,學生會更加主動的參與到體育學習當中,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一、心理暗示法概述
這是一種利用特殊方式影響他人態度、情緒、想法與意愿的舉措,是一種人或環境以自然方式傳達信息的模式,能夠讓對方無意間接受信息,做出對應的心里反應。這種方法可以讓對方無抵抗的接受自己的想法[1]。
二、心理暗示法特征
首先是建設性。作為一種用肢體動作、眼神交流、語言等手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的方式,心理暗示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建設性。
其次是無影響性。對于層度低、錯誤類心理暗示,學生無法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變化,也就沒有辦法達到預期要求。
隨后是正影響性。教師在活動中需要用環境、服裝、肢體動作以及語言等手段,幫助學生調節心理,在師生之間建立感情共鳴,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最后是負影響性。教師的暗示方法如果有誤就會導致學生出現負面心理情緒,表現為學生出現沮喪、不安心理,影響教學效果。
三、心理暗示法應用條件
1.師生關系融洽。
師生關系是否融洽決定著心理暗示法在課堂中的應用有效性。和諧、愉悅、輕松的師生關系能夠確保教學中教師可以順利的滲透心理暗示法[2]。教師需要主動創造合適的條件,以此保障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需要信任、真誠的關系,打造和諧、安全的課堂。用正面的心理暗示使學生能夠和教師建立良好的關系,這一過程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從多種角度、渠道與學生建立交流,拉近師生心理距離,這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
2.契機的合理選取。
教師需要把握好心理暗示法應用時機,一味濫用心理暗示法將無法發揮心理暗示法的激勵與引導作用。教師需要在正確的時機、地點應用暗示法,確保學生能夠在暗示法的引導下,形成內心波動。如高強度訓練中、學生犯錯后都是很好的心理暗示法應用時機[3]。這些時候應用暗示法可以保障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3.教師的良好榜樣。
教師個人素質決定著學生是否能夠聽進去教師的暗示。教師是體育教學活動的思路引導者,學生的學習參照人。所以教師需要學習新知并主動提高自身素質,發揮課堂表率作用。只有當教師成為了學生的榜樣,教師所講的話語才能夠打動學生內心。
四、高中體育中心理暗示法的應用思路
1.田徑項目。
在高中體育中田徑是最基礎的內容。不同田徑項目所考察的方向是不同的,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開發身體潛能、克服生理極限,減少學習抵觸。這是每一名優秀教師都需要做到的事情。心理暗示法的應用可以體現在長距離跑以及力量訓練等活動的心里層面障礙突破。學生在面對這類項目的時候害怕受累,所以不愿意參與。此時教師就需要主動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問題。再比如鉛球、跳高以及跳遠都是對技術有很高要求的項目,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順利達成目標,激發學生創造力、思維與個體潛能。
如短跑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視頻帶領學生觀看專業運動員視頻,并在視頻觀看中講解動作的具體要領。實踐中,要讓學生不斷回憶,想象自己是專業的運動員。學生在這種暗示力量的作用下,成績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
2.球類教學。
高中體育教育中有著很多的球類項目,球類項目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內容。可是球類項目通常對學生的身體條件、技術條件有著很高的要求。學生在學習球類技能的過程中時常會因為無法達成預期期望產生失落感、挫敗感,這種負面心理會影響到學生后續的技能學習效率。面對此情此景教師就需要用心理暗示法引導學生。例如在投籃活動中,在面對學生遲遲無法進球的情況時,教師不妨肯定學生的其他優點,比如動作規范、動作好看、動作細膩、動作流暢等,隨后在糾正學生的投籃思路,使學生對球類學習產生更強烈的熱情。
事實上很多高中生都沒有籃球基礎,正因如此才不愿意表現自己。學生在實踐課中經常出現抵觸情緒,這種情緒不利于體育課程的順利推進。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給學生講解籃球明星中,有很多是突然產生靈感決定打球的。所有成功者都是從0開始的。用勵志故事暗示學生,使學生克服抵觸心理,主動參與到籃球訓練當中。
3.舒緩情緒。
高中體育中學生經常會遇到許多之前并沒有接觸過的項目,比如鞍馬、山羊等。在遇到這些器械的時候,學生雖然有想法,但是學生的實際行動卻表明學會僧普遍存在緊張感與恐懼感。此時教師需要用有效、科學的心理暗示,引導學生消除緊張和壓力。教師不妨在課前不經意之間完成動作,用這種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課堂中應盡量不用易受傷、危險等詞語影響學生。教師需要用不難學、富有挑戰、動作優美等詞語鼓勵、激發學生好奇心。使學生能夠喚起內心的潛能,消除學生對陌生事物的緊張感與恐懼感,保障訓練效率,提升學生訓練水平。
結語
面對素質教育時代的到來,教師需要了解如何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的興趣。教師需要意識到當代體育教育的目標早已不在局限于技術教學,教師還要承擔體育文化、體育理念傳播的責任。只有當教師意識到了這一要求,能夠主動深入到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學生才能夠實現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的全面協調。教師需要合理、科學應用心理干預,用心理暗示法這類的方式幫助學生突破內心障礙,喚起學生學習熱情,使教師能夠順利達成教學目標,保障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洪福.高中體育田徑教學中的訓練強度及訓練量研究[J].田徑,2019(03):32-33.
[2]陶輝.試談高中體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J].田徑,2019(03):54-55.
[3]余豐.淺談心理暗示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8(1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