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海
【摘 要】在當前,社會的城鎮化腳步正在逐漸的加快,導致一些留守兒童伴隨著父母到外地就學,使得農村學校當中的生源在逐漸的減少,流失非常嚴重。在這樣的條件下,原本一個班級的十幾名學生逐漸的縮減成二三十名甚至是十幾個人,使得在現在的農村小學中,小班化成為主要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也應借助小班化來引導學生間進行互相幫助,使得學生間進行優勢互補,使得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基于此,本文將以此為課題,對相應的開展策略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班化;互幫互助;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74-01
前言
自小班化這一教學模式走入到人們的視線以來,這樣的教學模式也發揮著獨有的優勢,比如,可以實現面向于學生個體,針對學生個性,來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時效性,并使生生和師生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就經常可以發現,小班化模式的應用可以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更好的展現出來,真正地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更多的發展力和原動力。所以在數學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利用好這一模式,引導學生間進行互相幫助,為學生后續的學習發展打下基礎。
一、實現合理分組,促進互幫互助
在目前農村地區的課堂教學當中,在數學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小班化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但是,教學效果的提升卻是永恒的教育命題[1]。從以往的教學模式上看,在小班化這一模式下,學生間非常容易出現兩極分化嚴重的現狀,學生間的差異性非常大,這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均衡教育得到實現。因此,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在實踐教學的實際開展中,就可以采用互幫互助這一模式,將中等生和優等生的優勢展現出來,和學困生、后進生一起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小組,使得學困生在這其中受到相應的影響和感染,知道自己是被幫助、被重視、被關注的,使其能端正好學習心態,進入到相應的學習狀態當中,使其能跟隨住課堂的腳步,達到理想中的教學成效。
例如,在小班化模式下,教師在構建互幫互助小組的過程中,可以實行2+1這一形式,也就是在一個小組中應有一個學困生、一個中等程度的學生、一個優質生,三個層次的學生共同組成一個小組,使得學生在合作當中互幫互助,實現共同進步。在這其中,針對于學困生,教師應對其進行積極的鼓勵,給學生預留更多的發言機會,使學生數學習慣的良好養成。中等生和優質生也應對學困生起到帶動作用,小組成員間都應共同發展、和諧平衡。在學習當中,任何一個學生都不能處在旁觀者的位置上,而是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發言機會應是均等的,學困生在這其中應學會獨立思考,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得小組成員間實現相互交流,使得小組間實現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達成最佳的發展和進步。
二、合理設置內容,開展有序教學
在數學教學當中,要想使得互幫互助這一模式得到良好的運行,教師首先就應對學情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基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設計出相應的教學環節,使得學生增強興趣,在學習中更加主動和積極,使得互幫互助這一模式在每個環節中都得到滲透,將效用真正的發揮出來[2]。
例如,在課前導入當中,教師就可以選擇情境創設的方式來對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一個集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拋出一些數學問題對教學內容進行聯系。比如,在講解“分數認識”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創設生活情境,現在一共有五個蘋果想要分給五個人應該怎樣分呢?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都可以自己回答;在那之后,教師可以再拋出一個問題,現在有三個蘋果要分給五個人應該怎樣分呢?在這時,很多學生都會遇到困難,使得學習停滯不前。在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間進行合作交流、互相探討,借助集體的力量使這一問題得到解決,可以通過畫圖或者實物的方式,對蘋果進行劃分,使得學生嘗試著找尋到正確答案,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得學生得到鍛煉,使學生間真正的實現互幫互助,使得每個學生都能進行發展和參與。
再例如,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使用任務驅動法,就是將教學任務視為一個整體拋給學生,讓學生采用合作的學習方式予以完成。比如,在講解“圖形的平移和旋轉”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現代技術制作微課,可將圖形的動態過程以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而在課堂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微課展現出來,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這些內容進行探究,最后對學習成果進行總結,使得學生在這其中發展思維,實現互幫互助,達到理想成效。
三、善用合理評價,增強激勵效用
在小班化模式下,要想使學生間實現互助,教師應對合理評價這一方面加以注重,應結合學生現階段的表現欲強等特點,來發揮激勵效用,使得學生深化在合作當中的體驗感,使得學生在合作中始終保持激情和興趣,達到理想中的合作效果[3]。
例如,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結合在一起,先對小組整體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價,只要學生的合作態度是端正的,教師就應給予激勵評價,使得學生的體驗感、成就感得到增強。在這之后,再對個人進行評價,特別要對學困生予以關注,對學困生的微小進步予以鼓勵,使得互幫互助這一模式得到真正的實現。
結論
綜上所述,眾所周知,數學學科有著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與小學生現階段的發展特點是不相符的。因此,農村小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基于當前的教學現狀,巧妙地借助小班化這一模式,來促使學生間實現互幫互助,并要針對學生實際的心理訴求和認知規律,來對小班化這一模式進行深入性的探究,促使學生間實現共同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增強,保障教學目標得到一一的達成。
參考文獻
[1]楊明杰.農村小學高年級小班化數學應用題有效教學之我見[J].學周刊,2019(02):74-75.
[2]周廣玲.小學英語小班化有效教學法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0):103+107.
[3]王建草,劉志霞.小班化環境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甘肅教育,2018(1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