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在多媒體的廣泛應用,初中學生的認知面更為廣闊,在此基礎上開發應用的多媒體教學技術迎合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在提高學生興趣,學習積極性方面發出了巨大的光芒,聽覺視覺的雙重沖擊,使課堂活色生香,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也開拓了學生潛藏的學習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電教媒體的運用在數學課堂上大放異彩,不僅要用,還要運用的足夠好。
關鍵詞:初中數學;電教媒體;教學運用
一、 引言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學好數學雖然沒有所說的那般夸張,但是學數學的意義則是人盡皆知。辯證思維的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都在數學的不斷推進中漸漸走向成熟。《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一個行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鑒于此,電教媒體的運用和數學教學有機結合,為學生學習數學開辟了另外一條康莊大道。對此,淺談一下電教媒體在實際操作中的幾點運用。
二、 情景再現——激發興趣初入殿堂
數學相對于其他文字學科而言,常常被人認為是枯燥乏味的代言詞。而且數學要求的精準,不像文科類思維可以隨意馳騁游走,因此被學生本能抗拒。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正是人們太過于誤解她,才使她的光彩被迫收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句里用數字構建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如果沒有數學,中華寶庫的華彩樂章也會黯然失色,詩詞歌賦也就沒有什么藝術形象可談。數學和其他學科一樣,鮮花配綠葉,綠葉扶鮮花,沒有孰輕孰重,有的只是比翼雙飛!
數學如此生動多彩,幸得伯樂相知,這個伯樂不是教師,而是電教媒體。餐飲界有色、香、味引人胃口大開,多媒體卻有聲、色、形引人眼球。教師把教材上生硬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的幫助,演繹得更為生動活潑。迎合了初中生好奇求新求異的心理,使課堂教學效率更上一層樓。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小節的平面圖形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圖形的形狀,以及了解圖形千變萬化都有它最初的聯系,在學生心中產生更好的立體感。教師就我國的國旗、奧運標志,一個孩子穿梭于高樓大廈等場景編造了一首歌曲,制作成了有音有形的視頻,教師獨創的音樂一下子就讓教室鴉雀無聲開始聚精會神地傾聽:“世界真美妙,祖國的花花草草都別有味道。如此光明的大星星,四顆小星星都在她的懷抱環繞。呼啦呼啦手拉手,呼啦呼啦往前走,奧運健兒在我家。天和地,你我他,萬事萬物永不分離,共建美好天下不遠矣!”視頻中圖形的隨意變化,再配上美妙的音樂,很快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中,使他們輕易地明白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雖然是不同的類別,但是立體圖形有些面是包含平面圖形的。
由此可見,以電教媒體為杠桿,就能夠輕易激發學生興趣,步入數學的殿堂。
三、 五味俱全,學生和電教媒體意氣相投——馳騁于數學課堂的海洋
電教媒體吸引學生眼球的作用實屬一絕。學生喜歡數學用電教媒體演繹,電教媒體用它豐富的圖文聲樂滋養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化死板為活潑,化生硬為形象。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十三章軸對稱第一節認識軸對稱時,為了讓學生真切的了解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在上課前,并沒有開門見山而是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同學二個人為一組,在公園,在自然博物館,天文博物館一起探究尋找一件能互相重合的東西。于是,播放一曲《輕風》,在悠揚的音樂聲中打開幻燈片,畫面在不同的場景之間切換,同桌為一個小組,開始尋找對稱之旅。在這個過程中,圖文并茂,聲色俱全,學生不僅在美的感受中前行,欣賞了生活中美麗的畫面,對軸對稱的理解更為深刻。果不其然,在播放結束后,學生開始討論: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么多美好的東西都和數學有關,都和軸對稱有關,真是沒有想到呢……
電教媒體的運用和學生的需求完美結合,互相成就,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成為一個自覺自愿學習的主體,而教師由主講變成主導。電聯媒體的運用,使師生對數學這門學科會更加深入的探究,順其自然的提高課堂效率更是不在話下。
四、 巧學活用,電教媒體教學讓數學走得更遠
教師教授學生知識的目的不是單純的教和被動地接受,而是要內化成自己的經驗,并且用這個經驗校正未來的學習。在現在的數學教學課堂上,學生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荀子有句話說得好:“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而于行而止矣”,圣人的話點明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意義。電教媒體的教學作用在有限的課堂上創造了無限可能,恰到好處地填補了這項空白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完九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十七章第二節《相似三角形》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出了幾個不同的復雜圖案,要求學生根據課件的圖示進行動手操作。并且教師在黑板旁邊寫出了一個問題。操作要求是把圖示的圖案用一張紙分解成若干個圖形,問題是“這些剪下來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有什么關系?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相似的嗎?”。通過動手動腦,延伸拓展的練習,學生不僅能積極的配合加深了相似性的定義,而且還明白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多種相似的關系。
五、 結束語
電教媒體的投入使用,是對教師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改革。摒棄了傳統的三尺講臺一本書一支粉筆的固有模式,讓學生從教師枯燥無味的自導自演的講解中解放出來。雖然有電教媒體的輔助教學,但是教師不能全部依靠這種教學工具,在學生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潛能沒有被完全調動的情況下,不能一葉障目而舍棄開拓數學教材深度的內容,創新更多適合學生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主體地位隨時調整。
參考文獻:
[1]侯德才.論初中數學教學中電教媒體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6(2):54.
[2]張洋.初中數學教學中電教媒體運用的技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1):156.
作者簡介:包彥平,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小寨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