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緊密結合社會實踐、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引導學生經歷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進程,培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因此,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要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模式,探索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簡約教學;思想政治;核心素養
一、 簡化課堂教學素材的選取,一例貫穿始終
在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情景式教學法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分析解決問題,自主獲取知識,培養提高能力,引發情感共鳴,那么情境素材的選取就顯得十分重要,對此筆者有著深刻的體會。記得剛參加工作的頭兩年,在備課過程中,由于過分追求面面俱到,對于一堂課的每個知識點都搜羅了大量的材料,自認為準備非常充分,可課堂效果不盡人意,學生忙于觀看一則又一則材料,目不暇接,基本上沒有思考和消化的時間,課堂效率可想而知。經過老教師的指點迷津、同行的誠懇建議及個人的深刻反思后,我開始嘗試簡化選取教學素材,每節課盡量精選一兩個經典材料貫穿課堂始終。例如,在講到《傳統文化的繼承》這一框題時,我引用有關我國的清明節習俗的視頻、圖片及文字材料,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設置一個個問題: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特點、作用以及應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等,這樣為學生創造了參與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盡量保持學生思維的連貫性,使學生能集中注意力較為深入地展開探究和討論。學生在分享探究、討論分析中對我國的清明傳統文化也能有了深刻和全面的認識,培養了學生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和科學精神,也使學生多了一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增強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
二、
簡化教學流程和教師活動,還課堂于學生
教育家皮亞杰說:“一切真理要由學生自己獲得,或者由他重新發明,至少是重建,而不是簡單地傳遞給他。”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師習慣大包大攬,留給學生思考和活動的時間少,老師講得眉飛色舞,學生聽得一知半解,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很難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很難得到情感價值觀的升華,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政治認同素養和公共參與意識。新課改一直呼喚改革傳統教學模式,轉換教師角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特別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因此這需要政治教師簡化教學流程,轉變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如在講到《民主管理:共創幸福生活》時,課前我先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去走訪本村(如涂嶺鎮的松園村、外厝村、西楓村等)的村民和本社區(幸福社區、西霞小區等)的居民如何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調研搜集相關資料。課堂上各小組代表分別展示調研成果,包括走訪視頻、圖片和文字材料等,學生們在討論交流分享自己搜集的第一手資料的過程中就能了解我國基層民主自治(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具體內容,進而較容易地理解了我國實行基層民主自治的意義,從中享受到自主獲取知識的快樂,而老師所做的只需要課前布置任務、課堂中適當的引導及簡單的講解和歸納總結,學生儼然成了課堂的主角。課后還可以鼓勵學生去調查和收集有關資料,確定一個共同關注的問題(如當地石材廠的污染問題、農村留守兒童愛的教育、農村的彩禮文化等),嘗試提出若干項改進本村和本社區管理的意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走出教室,邁入社會實踐活動的大課堂,可以學習民主管理的知識和技能,體驗民主管理的意義和價值,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從而在民主實踐中逐步增強和提高學生政治參與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本領。
三、 學生評價機制簡約化
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機制也十分重要,可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實行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新課改形勢下,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和活躍程度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標準,每個班級可分成4-6人一組,每組選一個有一定領導能力、責任心較強的組長。在小組學習合作探究這一環節中,開展小組競賽活動,這種良性競爭使各組不甘落后、積極參與,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挖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合作參與意識,在快樂中學習,老師則根據學生課堂各方面表現予以客觀綜合性的評價。落實背誦和檢查作業的環節可由組長負責,每次檢查結果匯總登記在專門制作好的表格上,也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因素。通過層層分解任務化整為零,學生自覺性增強了、積極性提高了,學生更有自我認同感和成就感了,教師也可以有更多精力致力于教學教研中,同時學生之間相互監督、互相傳看作業,能交流各自作業的長處和不足,引發他們思維火花的碰撞,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多角度發散思維的能力,也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他人,接納自我和他人,使學生在自評、互評中優勢得以彰顯、個性得以張揚,促進學生培養健康人格。
四、
以問題為導向,簡約練習講評
為了檢查學習的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培養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適當的練習是必須的。現在各種練習卷和輔導資料鋪天蓋地,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所以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老師需要精選適合學生的練習。筆者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每課編寫校本練習,題量不多,選擇題7-8題,材料題一般一大題兩小問,學生基本一節課時間能完成。題目有些從學科網站挑選,有些是根據剛發生的社會熱點問題自己命制,如2018年11月4日泉州市泉港區一化工廠發生油品泄漏事故,泉州市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成立現場處置、群眾工作、海洋影響、事件調查等工作小組,迅速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針對這一當地剛發生的直接影響生產生活的大事,我設置了兩個問題:1. 面對這次事故,泉州市政府是如何履行職責的?2.
海產品養殖戶和居民如何向政府尋求幫助?這樣的練習很富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學生完成練習的積極性很高,使學生感受到政府與我們息息相關,感受政府的管理與服務,激發了學生關心家鄉建設、關注百姓生活的熱情,提高了學生參與公共生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法治意識、環保意識和生態理念。
參考文獻:
[1]許欣然.基于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設計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2]南洋.思想政治課學生政治認同培養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3]楊平.思想政治課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路徑探索[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4]吳存存.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創新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5]張遠明.基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6]溫馨.基于政治核心素養水平的活動型課程構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3):55.
作者簡介:
楊詞娥,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