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求實 危浪 陳穎
摘 要:《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的實施,對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思路,同時給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帶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文章以“優質校”建設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改革實踐為例,對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性研究和探討,以促進高職電子商務教育順利發展。
關鍵詞:優質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
一、背景及人才需求現狀
發展與改革高職院校一直是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高職優質校建設是繼國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設計劃之后推出的又一個全國范圍內高職院校提優工程。新時期為了適應教育與國家建設之需求,高等職業教育實現推陳出新,以增強和提高高職院校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高職院校優質校建設急需按新政策、新方法、新理念、新途徑,緊緊抓住職教發展的新機遇,為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探索“優質校”背景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學生是學校的“產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用來培養“產品”。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社會將檢驗其質量是否合格,同時也是檢驗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和贏動教育共同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中可知:電商企業員工年流失率在30%以上的企業占22%,離職的主要原因:抗壓能力和薪酬待遇,其中抗壓不僅是玻璃心問題,也是與企業文化的溝通問題;電商人才具備15項素質中,其中學習能力占比70%,行業敏銳度與創新能力、專業知識和技能、責任心和敬業度、團隊合作能力分列其后。從中可以看出:電商企業最看重的是員工的學習能力、行業創新能力、責任心,要求員工不僅要掌握必要的崗位知識技能,而且工作中思想穩定、有較強的愛崗敬業奉獻精神、有責任感、扎實肯干、積極務實和吃苦耐勞的品質。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理念
社會對人才的期望使高職教育從業者要以新視覺審視傳統人才培養方案,對專業人培養方案改革。人才培養一是要培養人格獨立、身心健康、品德修養良好、職業精神優良的人,二才是專業技術技能精湛,所以“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使命感、良好品德修養、優良職業精神”等是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中應有的描述。結合新經濟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學生畢業5年后的能力要求應加入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可設計其如下表所示。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人文素養、藝術素養、興趣體育等必修和選修課,進行思想品德、意志信仰、團隊精神、家國情懷、全球視角和溝通能力等素質教育;開設專業拓展課程,讓學生跳出專業圈子俯視專業,從學生的大工程觀、系統觀出發,培養其視野更寬、思路更廣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大學3年的培養,使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更具有健康向上的人格、扎實的工匠精神、強勁的團隊精神。
三、專業課程體系的新結構、新內容
構建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對接學科前沿和技術發展、找準方向服務地方經濟,逐步培育特色。電商專業的專業建設要以本地區(長株潭)電商服務業為入口,圍繞電商服務、運營、推廣,構建課程體系、課程開設、課程內容、實驗實踐體系等進行教育教學,校企深度合作與共建,通過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學校與企業實現“雙贏”。
1.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加強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電子商務行業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特征日新月異,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創新創業基礎及能力強等。要奠定基礎,即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借鑒德國應用科學大學的模塊化教學方案思路,構建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2.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注重培養工匠能力
中國制造與中國創造都離不開“工匠精神”。大力培育與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加大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助推中國經濟發展加快進入質量時代。高職電商教育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一線崗位需要的人才為目標,人才培養過程中將良好的品德修養、優良的職業精神與精湛的技術技能相融合,通過開展入學教育、開設軍事理論與軍事訓練、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素養提升、創新創業基礎與實踐、大學生就業指導等系列素質教育課程,從吃苦耐勞、人際交往、職業規劃、就業創業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通過樹立典型人物示范、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參觀企業和觀摩企業工作流程等,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塑造其工匠精神。
3.校企合作、協同育人,著力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從工作實際和職業標準出發,建立基于崗位勝任的實踐培養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踐課程要培養工作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和完成任務過程中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首先是校內課程實踐,加大實踐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比例,側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如網店運營與推廣、SEO搜索引擎優化課老師提出實踐目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如網店美工課把店鋪頁面設計與制作作為教學實踐的切入點,鼓勵學生融入創新創業活動中;課程考核方式由“過程考核+綜合考核”構成,綜合考核以能力測試為主,綜合考察學生網上開店、運營、推廣、維護等工作能力,更加側重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通過以上措施,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
建立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重心的校企實習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內容,在教學中融入企業生產過程,形成開放育人的教學環境,探索“專業基礎技能-崗位操作技能-職業綜合技能”的職業能力遞進關系,實現校企資源共享、人才共育。如引進湖南犀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給學生提供真實環境、真實崗位、具體項目來學習,提升其專業能力。通過無縫對接學校課堂和企業工作,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企業家創新創業精神。
四、教與學的新方法
運用項目案例教學方法,對接學生興趣和信息化課堂,培養學生的思維和綜合能力。
1.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了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但要有與時俱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高職教學中要牢固樹立素質教育、創新教育、開放教育、個性化教育和終身教育等新型教育觀念,摒棄不利于創新人才價值觀、人才觀、質量觀培養的教育教學思想。
2.教育教學活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能力為導向進行教學,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實踐。同時關注學習成效,建設質量文化,持續提升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水平。通過引入基于項目案例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注重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喚醒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互聯網+”時代,學生興趣的傳統的“單聲道”面授課堂難以激起,“低頭族”、“一抬頭一節課”在高職課堂中非常普遍,利用網絡技術大數據、云教材,使用微課、MOOC、翻轉課堂等把課堂變為“多聲道”場所,以一系列合作學習方式——師生的互動、學生的分享交流,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果。在實踐教學中利用AR推廣“模擬+實戰”教學。
4.加強校企深度融合、協同育人。課程調查、課程設計、課程實踐、課程實習等都在真實的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中學習。
5.以職業技能大賽推動教學與技能競賽融合。2010年,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比如將電子商務技能大賽模塊內容引入商務網店運營推廣的課程實踐環節,將市場營銷技能大賽模塊內容引入到市場營銷與策劃課程實踐環節,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深化和探索學校教學、課程改革。
五、結束語
高職優質校建設大幕已經拉開,融入地方經濟,支撐和引領區域技術發展,創新與實踐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動態過程。融合了多學科的電商專業,其應用性特征大過理論研究特征,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獨特性不易突出,對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大難題。優質校建設的提出,對電商專業是更多機遇與挑戰,以地區經濟發展與行業特點、學校定位與學情變化等,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競爭力,快速成長為支撐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2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EB/OL].http://www.100ec.cn/zt/17rcbg/.
[2]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66-69.
[3]張振鋒.工業4.0背景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河北職業教育.2017(05).
[4]郭斐然,黃文川.發展新經濟培養新功能[N].天津日報,2016- 08-23.
[5]于洪波,馬立權.高職院校培育塑造學生工匠精神的路徑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8):110-112.
[6]孫愛晶,范九倫,趙小強.卓越背景下實踐教學方法改革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3,6:79-80.
[7]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與教師[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25.
作者簡介:文求實(1973.11- ),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碩士,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運營與美工技術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