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
[摘要]進入互聯網時代,網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傳播手段,網絡輿論更發揮著巨大作用。基于載體多樣、開放自由的網絡輿論環境,良莠不齊的網絡輿論信息,以網絡輿論生態為視角進一步探討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為此,高校輔導員應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理念,提升教育內容吸引力,實現教育方法多樣化和優化校園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從而完善高校網絡輿論生態系統.增強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網絡輿論生態;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4-006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4.03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發展,網絡已成為現代人們生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場所,而網絡社會也成了常見的重要術語。在日益規范化、體系化和科學化的網絡社會研究下,網絡生態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甚至采納和運用的一種新型研究方法,尤其是將網絡生態引入高校的網絡輿論中。作為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的“知心朋友”和“骨干力量”——高校輔導員,更應該明確:構建校園網絡輿論生態是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務和課題。因而,在新時代,探討網絡輿論生態視域下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掌握高校網絡輿論生態對高校輔導員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出的新要求,從而創新其路徑,使其更為規范、科學,是當下必須思考的重要理論問題。
一、高校網絡輿論生態是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新要求
網絡時代的到來,不僅使得人們在獲取信息的深度和廣度上得以拓寬,同時網絡輿論也伴隨而出現。所謂高校網絡輿論,是指高校的輿論主體即在校大學生以網絡為媒介,并用一定的網絡話語或某種方式對學校、社會的一些公共熱點問題和事件發表自己意見的特殊輿論方式。在當下,將“生態”一詞引入到互聯網網絡輿論之中,并將其內涵做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是當前探討的熱門問題。高校網絡輿論生態是指由高校網絡輿論主體、高校網絡輿論客體、高校網絡輿論載體和環境等要素構成的動態發展的生態結構系統,其中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協同發展。因此,網絡輿論生態對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一)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更加注重有效性和互動性
高校網絡輿論是大學生對高校中或社會某一事件情緒化的深刻表現,通過新媒體這一有效途徑做傳播,有時會導致大學生情緒化擴大這一現象的發生。因此,作為高校大學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主要組織者實施者即輔導員,應時刻關注和掌握學生的日常動態,及時了解情況并做出相應對策,將可能產生的“隱患”盡最大努力消除。一方面,輔導員應掌握與在校大學生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方式,依據客觀事實情況做出準確判斷和分析,以說服教育為主,而不是靠簡單的強制和懲罰。另一方面,高校輔導員還應注意保障網絡信息交流的透明度,網絡信息的透明從一定程度上也能折射出育人的效果如何。網絡信息越是透明,育人的效果越是良好。
(二)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更加注重平等性與針對性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以輔導員為主體,單純地解決學生的日常生活瑣碎的問題,缺少與大學生有效地互動。而在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平等性就要求高校輔導員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平等對話”與交流。這既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同時也為輔導員掌握大學生真實的思想與行為創造了一定的時機。正當網絡輿論熱點事件聚焦時,輔導員就可以利用手中的網絡通信設備在短時間內與大學生及時展開溝通,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大學生對網絡熱點事件的分析判斷能力。
(三)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更加注重需求的滿足和價值的實現
人的需求具有層次性,這一層次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另一層次的需求就會相繼產生。即使在同一階段,人的需求也會表現出一定的重要性和次要性的。因此,高校輔導員應主動去了解學生的需求,研究大學生日常需求的層次性,通過揭露需求、分析需求、引導需求、滿足需求來贏得學生們的信賴。同時“現實的社會生活和虛擬的網絡空間是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緊密相連的,高校輔導員應把滿足網絡大學生參與者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要與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緊密關聯起來,從而引導大學生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
二、網絡輿論生態視域下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新時代,由于網絡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陳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滯后的教育內容和方法以及復雜的網絡環境在一定程度對高校輔導員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構成了挑戰。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急待轉變
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輔導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特別是有時針對高校網絡輿情存在著片面的理解,最終導致對高校網絡輿情很難做更深入的剖析。所以高校輔導員在一定程度上會忽視網絡輿論生態主體即大學生心理需求特征的研究,在教育理念上缺乏一定的創新性,采用千篇一律的育人理念。2016年12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堅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問題導向,以開放的視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因此,輔導員在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應要不斷更新和深化育人理念,樹立網絡輿論生態意識,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樣才能適應高校網絡輿論所提出的新要求,滿足在校大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的現實需求,為大學生更好地服務。
(二)教育內容和方法相對滯后
當下,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時間都是利用課余時間安排集體學習,集體學習就是學習傳達的文件或者聽報告等,內容和方法都相對滯后缺乏創新性。同時,就高校輔導員本身來看,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不高。此外,在紛繁復雜的網絡時代,輔導員在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未能和網絡輿論生態主體的切身實際問題聯系起來,缺乏對網絡輿論生態主體生活和學習的關注和實際脫軌,從而導致網絡輿論生態主體對高校輔導員不太受歡迎和不太信任。因此,在網絡輿論生態視域下,高校輔導員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滯后性和方法的單調性是導致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的影響因素之一。
(三)網絡輿論環境待優化
互聯網對人們的影響具有雙面性。互聯網在快捷便利帶來大量資源信息的同時,也描繪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即提供各種色情、反動和暴力以及反對當前主流意識形態的信息。正是這把“雙刃劍”的到來,尤其是里面紛繁復雜的負面因素的不斷淤積泛濫,使得當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如果高校輔導員對高校網絡輿論疏導不力,那么就會對網絡輿論生態造成“失控”或“失效”的影響。因此,輔導員應主動對校園網絡輿情進行正確地分析和積極地引導,樹立網絡輿論生態意識,共畫網上“輿情引導”網下“立德灌輸”同心圓,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達到有效監管高校網絡輿情的功效。
三、網絡輿論生態視域下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新時代,要有效指引高校網絡輿論生態導向,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內容、方法、優化校園網絡輿論生態環境。
(一)創新育人理念,形成網絡輿論生態引導團隊
形成高校輔導員網絡輿論生態引導團隊,加強網絡輿論引導是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首先,高校輔導員應創新育人理念,突破陳舊過時的輿論引導觀念。面對新時代、新形勢,大學生日常關注的新問題,輔導員應敢于突破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應由命令性的指責向軟條件的引導轉變。其次,提高自身的職業專業素養,用自身的行為示范來引導網絡輿論。輔導員可以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專業素養吸引大學生,走進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大學生理性、文明上網,以便更好地構建高校網絡輿論生態系統。同時,高校輔導員在校園網絡輿論生態的構建中,應以自身優秀的人格魅力和強烈的使命感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最后,整個高校部門形成合力,全方位多層次形成網絡輿論生態引導團隊。高校輔導員及時引導,高校宣傳部門發揮網絡輿情“凈化器”的作用,高校組織部門及其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組織大學生參與網絡志愿活動。構建“全覆蓋”的高校網絡輿論生態同心圓。
(二)增強教育內容吸引力,實現教育方法多樣化
在新時代,增強教育內容的吸引力是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有效方式。高校輔導員不再是面臨教育內容的滯后性問題,而是一方面要加強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倡導和諧高校網絡輿論生態建設,將新時代網絡輿論生態意識“內化”為大學生的自我追求,“外化”為自身的實際行動,為和諧高校網絡輿論生態的構建貢獻一分力量。最后,高校輔導員應時時刻刻關注網絡輿論生態主體的生活和學習,與實際接軌。把更能引起學生興趣和吸引學生關注的視頻動畫、幽默圖表等豐富多彩的形式添加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更好地實現教育目的。
網絡輿論生態視域下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點應在于實現教育方法的多樣化。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拘泥于舊渠道,要與時俱進,探尋新方法、新途徑,要充分利用網絡,發揮網絡開放、互動的優勢,使網絡媒體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方式,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輔導員達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方法的多樣化就需要,第一,建設網絡輿情分析庫,為深入研究不同大學生的需求層次以及個性需求,做到教育引導的個性化,贏得學生的信賴,提供綜合化全面化的信息指導。第二,開發師生新型教育互動系統。通過QQ、微信群、微博等平臺主動強化與大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大學生的日常狀況,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機,及時判讀網絡輿情,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三,用當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引導大學生的個性需要,做好不同層次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三)優化校園網絡輿論生態環境,增強網絡輿論生態的感染力引導力吸引力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強調“校園文化應是具有校園特色的文化,即校園特色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同時,習總書記在2016年“8.19”講話中明確指出:“互聯網已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優化網絡輿論環境,真正使用現代傳媒新技術,加強網絡新媒體的管理,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輿論新氛圍。”當今網絡時代的到來使網絡輿論,網絡熱點事件及新聞影響著整個校園文化環境。因此,優化校園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營造良好校園網絡輿論氛圍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重要條件。
優化校園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營造良好校園網絡輿論氛圍,一方面高校輔導員要根據大學生的個性特征,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以及表達習慣將校園網絡輿論傳遞給大學生,增強校園網絡輿論生態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高校輔導員應利用在校大學生的同輩群體的網絡輿論及校園網絡輿論熱點事件,從而增強校園網絡輿論生態的吸引力。最后,高校輔導員應加大使用大眾傳媒的力度,用“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用網絡傳播真實可靠的信息,增強網絡媒體對構建網絡輿論生態的引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