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冰清
【摘要】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優秀的技能型人才,在這種人才培養理念下,中職語文教學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好語文知識,同時對于學生的求職及發展也有著較為積極的促進作用。那么,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該如何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呢?本文將對中職語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發展之路,以求更好地促進中職語文的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中職語文;就業導向;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在當前的中職語文教學中,由于學校對于專業技術知識的重視遠高于文化知識,使得語文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為此,下面嘗試從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特點出發,以就業為導向開展語文教學工作,以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一、中職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學習習慣不佳,對語文課程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
當前,進入到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文化課成績基本上都不是十分的理想,大部分學生都是因為進入普通高中無望,才選擇進入中職學習的,希望能夠掌握一門技術,在未來能夠更好地求職就業。在初中階段,由于文化課成績不理想,因此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都不是很好,如有的學生喜歡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看小說、睡覺、打游戲等,對于教師所講解的知識不感興趣。而且部分學生在學習文化課時觀念錯誤,認為自己進入到中職學校,主要目的就是掌握一門技術的,技術才是自己學習的關鍵所在,文化課知識學習與否對于自身的發展影響并不是很大,而語文這門課程所講述的許多知識自己都知道,學習與否意義并不是很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積極性普遍不是很高,厭學情緒濃重,不愿意學習語文這門課程。
(二)教學方法及內容枯燥,缺乏新意
當前在教學中職語文這門課程時,大部分教師所采取的依然是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法,其沒有契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專業以及語文這門課程的特色等。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是很高。近些年來,中職語文教材雖然在不斷修訂,但是其基本內容從根本上來說沒有出現根本性的調整和變動,教學內容過于陳舊、腐朽,都是一些基礎嘗試和閱讀理解方面的知識,其與學生所學專業的聯系并不是很強,學生的學習訴求沒有得到有效滿足。如有的學生希望在語文課堂上能夠學習寫作方法的知識,還有一些學生希望語文課能夠與自己的專業課程知識學習結合起來,為自己未來的求職和就業做好準備,但是這些要求基本上都沒有得到有效實現,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三)學生課外閱讀量缺乏,讀寫能力差
語文是一門需要學生閱讀和積累的課程,在學習語文課程時,如果僅僅只是依靠教師的課堂講解,而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自身不能多看多學,那么教學所能夠發揮的作用實際上是極為有限的。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由于文化課成績差,就已經養成了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上存在有錯誤的認知,導致他們在平時對語文閱讀存在有一定的抗拒心理,缺乏自主閱讀的意識,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此外,在對中職語文教學進行分析和探究時,筆者發現學校本身對于語文這門課程的重視力度不夠,中職學校普遍定位于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其比較注重技術類課程的教學,而語文這門課程與技術之間的聯系并不是很大,因此其重視程度有限,影響教學質量。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
隨著時代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從以就業為導向的角度出發,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明確教學的重點內容及改革方向
從長遠角度來說,語文教學就是為了讓中職學生在以后的生活及走向社會之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將所學習的知識與工作內容緊密結合起來,發揮所學知識的價值,同時更好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更好的求職就業。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就需要明確教學的方向和目標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后期教學工作,為教學的改革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時,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專業特點等理性地開展各項教學工作。以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為例,在未來他們很可能會從事與旅游相關的工作,例如有的學生可能會成為一名導游,而有的學生則可能會在旅行社中從事旅游策劃的工作等。針對該專業學生的就業發展目標來看,在教學語文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多給學生講解一些與旅游相關的課文,推薦一些旅游類書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還可以給學生播放《邊城》等電影,將文學與旅游聯系起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其學習興趣,使面向就業的職業化語文教學逐漸演變為主流方向。
(二)結合專業特點進行教學
中職學校的學生,自身文化素養都不是很高,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其學習的基本上都是基礎知識,而且在初中時,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教師對這些學生的重視程度有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學習積極性差,厭學情緒強烈,因此,學生的文學素養可想而知。同時,筆者教學觀察中發現,在許多學生的觀念中,語文實際上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自己通過小學和初中的學習已經能夠自主的閱讀和寫作等,而且在考試中,自己即使沒有認真學習成績也不會太差,以上種種都對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筆者認為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開展各項教學工作,教師還應當積極地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特點開展各項教學工作,進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文秘專業學生,在將來可能會從事行政方面的工作,而該工作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公文寫作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學生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將專業課程與語文緊密地結合起來。
(三)改善中職語文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反映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重要手段,當前,隨著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教學評價體系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在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學評價體系如果不能做出應有的調整和改善,那么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必將會成為空談。而在改善中職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時,首先,應當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原則,不能只是以教師為中心開展教學評價工作,還應當將學生也納入到教學評價體系中。其次,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不能僅僅只是以傳統的考試作為評價內容,還應當將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及聽說讀寫多方面內容納入到評價體系中,評價方法也應當多樣,不能一直遵循用一種方法,而是應當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差異,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最后,教學評價要始終以學生能力的提升與發展為根本目標,教師也應及時結合教學評價,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學生學習需要。
(四)實踐教學的內容應不斷豐富
中職語文課程是一門比較注重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學習,而從就業為導向的語文教學發展角度來看,教學也需要注重實用性。因此,為了讓學生在將來能夠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適應自身的工作任務,發揮語文這門課程的價值和作用。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嘗試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如可以在校園中開展模擬招聘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表達和交流能力,發揮語文學科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舉辦朗誦、演講、辯論賽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借助這些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其能夠更好地學習多學科知識,在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之后能夠更好地適應自身的工作,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靈活地處理語文與學生所學專業之間的聯系,為語文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其必將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法強.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發言積極性的探討[J].才智,2018(7).
[2]陳嬌.談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構想[J].語文教學之友,2017(1).
[3]尹金珠.中職語文教學引入微課的思考[J].江蘇教育,2017(3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