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靖康
摘 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針對高職院校現階段與企業合作過程中,所出現的汽修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以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武漢江城露寶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合作的成功案例,探討在現階段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過程中所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及應對方式,主要是探索能夠促進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企業指導老師教學能力建設、推進產教融合促進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1 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直以來,很多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雖然不斷學習吸收國外先進職業教育理念,也建設了一大批實訓基地,與企業之間有人員往來,但從教學效果來看收效甚微,能實現真正意義上使學生所學與現代企業所需零距離接縫的寥寥無幾。因為,多數院校都只停留在“共建實訓基地”、“共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等中淺層次合作階段,合作廣度和深度不夠;甚至有不少院校和企業只是形式上的合作,與企業僅僅簽訂了一張協議,沒有實質的合作內容,沒有真正發揮企業在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中應有的作用。
2 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2.1 學校自身合作能力不足
首先,在師資上,很多的高職院校教師“雙師型”隊伍建設不夠完善,很多老師是從校門出來又直接進了校門,總體而言,他們的優點是理論水平高,缺點是知識應用能力不強。主要是他們缺乏實際的企業工作經歷,生產實踐能力不夠。由于對企業的生產、管理、運營沒有直接參與過,更就無從談起為企業解決真正的技術問題,也即無法滿足企業的現實需求。導致企業熱情不夠,參與校企合作的興趣不大,這就嚴重阻礙了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的可能。
2.2 企業指導老師理論水平不能完全勝任教學需求
企業指導老師,由于他們由于長期從事一線生產或維修崗位,所以工作經驗豐富,具備大量的現實應用案例技術。但是他們也有缺點,由于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系統的理論學習;沒有接受過相關的教學技巧、教學理論和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等專門學習及培訓。所以他們在講授教學內容過程中,特別是把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很難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容易理解并樂于接受,擔任學生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困難。
2.3 企業經濟利益回報時間長,積極性不高
企業與學校追求目標不相同,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是企業最大的熱情。多數企業只對能有立竿見影效益的成熟技術或相關項目感興趣,他們意識不到高素質型的技術工人是其保證產品質量,也是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的必要條件,所以沒有去主動承擔為社會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的熱情,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是政府的事情”,“我培養了學生,畢業后不留在我們自己的企業,那不是為他人種樹嗎……”這些認識嚴重影響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2.4 校企合作形式化嚴重
目前,校企合作大多數是合建幾個設備簡陋的實訓室,或簡單地購置幾臺落后于教學需求的設備,當企業生產需要要用工時,來學校招聘廉價的學生當勞動力;如果學生獨自去人才市場謀職,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因為他們在校期間相應的專業知識學習、專業技能應用沒有跟上社會上的技術更新;最后,由于企業自身利益因素,很少有企業將自己單位的高級別人才投入到學校實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導致企業沒有真正承擔實踐技能操作的教學任務。這些形式化嚴重的校企合作形式挫傷校企雙方繼續合作的熱情與積極性,阻礙了校企的深入開展,難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環。
3 破解校企合作堅冰的對策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取決于學校和企業,還涉及到國家相關的法律保障、政策支持等。但作為教育的主體,學校不能被動地去坐等法律的保障、政策的支持及企業認識的轉變,而是應積極主動認識自身的不足,勇于采取措施、考慮校企利益關切,積極推動校企合作進度,促進教育教學改革。
3.1 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教學服務能力
學校想為企業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學校的教師就必須熟悉企業的生產、管理、動作模式,清楚生產流程、制作工藝及操作規程。湖北生態信息機電學院利用與企業共同創設的實習基地,興辦專業產業,為汽車專業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參加實踐、提高實際工作能力提供了條件和機會,而且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這有利于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提高教學的質量,對學校建立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學校老師經常利用課余或下班休息時間,向企業指導老師學習技能操作,獲取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實操教學能力。
3.2 校企互動,為企業指導老師培訓、學習創造條件
現代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不管是老師還是企業的有經驗員工,都應該做一個終身學習的人。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接受新的教育理論及教學方法。由于社會發展迅猛,企業指導老師的技術水平和文化理論知識也需要與時俱進。在企業指導老師能抽出時間的前提下,學校可以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比如近幾年,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就為企業指導老師提供國培、省培的機會,讓企業指導教師也接受新知識、新理論,有利于學生成才的培養;利用教師信息化比賽的機會,把企業指導老師拉入合作團隊,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他們接觸到當前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他們的教學服務水平。
3.3 通過服務創收,協力推進產教融合,打造4S店一體化辦學模式
還是以湖北生態工程技術學院與武漢江城露寶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合作為例,通過校企合作真實汽車4S店,利用學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免費為企業提供水、電、場地等支持,通過對外有償服務,業務包括汽車美容、保養、清洗、打蠟、噴漆、鈑金、貼膜、故障檢修等服務,讓學生在真實的汽車服務項目中,學習到真正的實用技能知識,同時也讓企業每天都有看得見的收益。因為照顧到了企業的利益需求,使得企業愿意并樂于扎根學校,這樣學校也做到了引企入校,實現了送教入企,真正做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一體化模式。
3.4 校企合作共建真實4S店一體化辦學模式及嚴格的實習指導老師選拔
目前,由校企雙方共同出資共建汽車實訓工廠,其教學環境建設及硬件配置與市場接軌,嚴格參照4S店的標準設置建立。從車主接待、調度派工、進程控制、質量檢驗、結算收銀到服務交車,都是當前4S店服務中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的工作能力與實際崗位需求實現無縫對接;同時,汽車實訓工廠秉承對學生負責,對教育質量從優的態度,對于企業指導老師的挑選,要求是從事汽車后市場行業多年,有豐富的汽車維修經驗的大師傅。保證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些基礎的、流程化的專業技能。
4 結語
由于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將學生培養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緊密結合,所以我院畢業生業務技能強、綜合素質高,深受用人單位喜愛,致使學生一畢業就被用人單位搶光的局面出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必然趨勢,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在職業教育發達的國家校企合作理論體系比較健全,實踐操作比較規范。就我國職業教育而言,如何建立校企合作有效的支撐體系?如何充分調動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都應是校企合作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參考文獻:
[1]高奇峰.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校中廠”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
[2]喻濤.中職汽修專業與4S店一體化辦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1).
[3]胡偉卿,關于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發展趨勢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4(24).
[4]高小六,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與實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