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
摘要:提出問題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從小學課堂教學就開展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影響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能力的主要因素的分析,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提出了培養小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問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運用新教材中,我們發現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內容越來越重視學生自主提問能力的培養,即,要善于提問、發問。那么怎樣培養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呢?
一、數學教學中影響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主要因素
影響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學環境、數學學習興趣等多個方面。教學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如今教師的職責已經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則是激勵學生的思想,也就是要創造一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環境;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探求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其非智力因素水平關系甚密,特別是興趣都是“基于獲得某方面的知識或參加了某種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
二、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策略
1.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營造和諧氛圍,使學生愿問。
世界因多樣而異彩紛呈,學生也因各有特色而顯現無窮活力。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想問什么,只要問就可以,問錯了、問偏了都不要緊,給他問的機會、問的權利,課課問、天天問,長期堅持,學生就會越來越會問,也越來越敢問。同時,教師要注重對不同個性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對積極提出問題的同學,教師要多給展示的機會,輔以表揚鼓勵,使其始終保有提問興趣;對于膽小不善于發言的同學,只要舉手,一定要給他機會,說得對的適時給予獎勵,說得不對的委婉指出,只要肯說,就是進步,通過夸贊讓他嘗到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成功和喜悅;對于不發言的同學,營造氛圍,吸引他們提問。慢慢的,讓所有的學生都開口問問題,學會提問題。另外,教師要營造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讓學生在課堂上能“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說、敢做。只有這樣,才為問題意識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陽光、水分、適宜的土壤,有利于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2.創設質疑情境,讓學生想問。
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疑和問,疑是條件,問是結果。因此,課堂上要使學生樂于提問,教師就要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使他們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學生只有對學習探究發生興趣,才會去思考、去發現。毫無疑問,學生自己發現并提出的問題,最有興趣、最有動力深入探究。在小學階段,無論哪部分內容,我們所教學的往往都是最基礎的知識,要尋找知識的來源,確實有提不完的問題。所以教師的指導工作,重點應該放在設計讓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的情景上,而不是放在設計問題本身上,應著力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順應學生的學習思路,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發揮,才能體現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發現”因素,創設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知識,以激發學生想問,使教學過程圍繞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問題而展開,幫助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要我問”轉變為“我要問”。如,教學“加法交換律”時,先讓學生觀察情景圖,說說圖中畫了什么,從中提煉出“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這一問題,讓學生想想該怎么做,得到兩個算式:40+56=96(千米);56+40=96(千米)。讓學生說說算理,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的異同,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是這樣的呢?經過反復比較、討論,最后學生歸納得出了加法的交換律,并能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表示。這樣,學生主動地提出數學問題、探究解決問題,體驗到了自主參與探究的快樂和成功。
3.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善問。
學生有了提問題的勇氣,老師也給了學生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并不等于學生就能提出問題了。因此,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首先,是多觀察實際生活、從日常生活中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目的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養成觀察習慣,要培養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素養。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科學未解開的謎團,只有勤于思考,認真觀察,才能切身體會到生活的這種科學魅力。如:學校開運動會,一些學生觀察到,400米比賽每位運動員都不在同一起跑線上。于是提出:“400米賽跑為什么運動員不在同一起跑線上?400米賽跑,相鄰跑道的運動員起點的距離應該有多遠?”的問題,這一問題引發了學生課余鉆研數學的熱情。
其次,讓學生對“解題方法”提出問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從多角度、多方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是克服思維定勢、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可在學生解決問題時,指導他們按下列的幾個層面提問:A.題中所給條件有哪些?B.題中是否有隱含條件?C.可以從哪幾個角度去解決問題?D.能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結果?經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學生便逐漸學會按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既提高了解題能力,又學會了如何提出問題。
總之,培養學生會提問題的能力,是促進個體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可能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動機,營造提出問題的氛圍,創設提出問題的情境,指導提出問題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促使他們在問題中發展自我,成長為真正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丹,吳正憲.培養小學生問題提出能力的實證研究——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7 (5).
[2]張煜妍.例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