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安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完善和優化,我們注重的不能只是對學生知識層面的提升,更多的是要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本文通過分析核心素養的意義,以目前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現狀為切入點,重點探究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校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課堂 ?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78-01
一、核心素養基本概述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的,是學生以后進行社會交往和個人未來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相對與知識能力來說,核心素養更注重的思想方面的提升。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包括文化底蘊、主動發展和社會實踐三個方面。具體表現為知識底蘊、科學精神、探究精神、道德素養、法治精神、實踐創新等六大基本素養。核心素養不同于知識素養,它不僅包括了對知識方面的認知,還包括情感認識、基礎價值觀等方面的認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能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滿足孩子日常生活和學習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對孩子未來的良好發展也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這對孩子以后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都很有幫助,同時對孩子法治精神的養成也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核心素養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養成的不能一撮而就,急于一時反而會引起孩子的抵觸心理。這是一個逐漸養成的過程,甚至是一個習慣的養成。
二、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于法制高效課堂基本現狀
隨著社會開始意識到對孩子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在國家的大力推行下,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始慢慢走近我國初中教育實踐中,并已經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孩子自主精神和法制觀念的形成,提前讓孩子感受到社會現狀,有利于孩子理想觀念的形成。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在進行這門課程的授課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和學生不夠重視這門課程。我國目前的教育制度大多采用應試教育,這就導致很多學校只注重對學生語數外知識的提升,往往輕視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老師一味的對學生灌輸抽象知識,很快學生就會失去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雖然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導致教學內容沒有充分與實踐相結合,從而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三、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法治高效課堂構建研究策略
1.提高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視程度言傳身教
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其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相對與成年來說還不夠成熟。因此針對這一階段的學生需要教育工作者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既要言傳也要身教,要想學生養成正確的核心素養,首先教師就需要形成正確的核心素養發展觀念,汲取知識不斷完善和充實自身,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言行來給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從多方面入手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教學過程中,時刻記得為人師表,形成全過程、全方面的核心素養教學方式,進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核心素養。
2.實行情景教學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形成正確道德觀、樹立法制觀念、重視理想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實際生活,從日常生活過程中尋找案例,采用情景教學法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通過讓學生參演法制或道德方面的情景劇,讓學生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切實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觀念和法制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讓學生養成明辨是非的道德觀念,加強法治觀念的具體化運用。這樣來源于現實生活的情景教學法使得道德與法治課程更加趨合實際生活,更能引發學生的共鳴。
3.加強對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養
通過創建趣味性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精神的養成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主體,進而培養學生自學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形成正確的學習意識,不僅能讓學生更好的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對學生未來的十年寒窗求索起到了一個良好的引導作用,對核心素養的養成也更為關鍵。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已經成為了我國初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動性作用,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正確道德觀念的養成也起積極促進作用。但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于法制高校課堂的構建,我國還存在著一些疏忽,還需要我們不斷加強自身素質提升,針對這些教學過程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從而幫助學生養成核心素養,提升我國綜合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水宜.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78.
[2]曾凡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8.
[3]鄭士國.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