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元紅
【摘 要】 制作高中生生涯規劃,能迅速彌補高中生在探索期和準備期的不足,減少由于這兩個時期教育與輔導不足而產生的消極影響,是降低專業選擇盲目帶來的消極影響的重要捷徑。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的形成和發展時期。本文從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出發,探討高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方法。
【關鍵詞】 高中生 生涯規劃 現狀 指導方法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告誡青年弟子應該設計好自己的人生藍圖。“預則立,不預則廢”,凡是成大事者,一定是心中有目標之人。高中生處于生涯發展中的探索期階段,可以說,生涯教育關系學生一生的發展方向和終生幸福,其核心目標是教育青少年在心理上、職業上及社會上的平衡與協調的發展。一般認為,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在生涯發展歷程中,對自身各種特質以及外界進行探索以逐漸形成生涯決策并建立生涯目標。
一、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眾所周知,現在的許多高中生,學習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學,但沒有考慮自己的個體需要,對自己的興趣、個性、價值觀了解不夠,不知道自己的發展空間或者未來的發展前景是什么。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目標缺失,很少經歷“目標”實現后的成功體驗,因而情感態度不積極。現行的高中教育內容與學生今后的發展沒有直接的緊密的關聯,使學生對學習的價值產生了懷疑,繁重的學習壓力使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
當下高中的各項工作主要圍繞考試進行,很少關注學生生涯發展,也沒有意識到生涯輔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不少高中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并不十分明確,存在著“學習無動力生涯無規劃、發展無方向”的現象,令教育管理者、教師和家長憂心忡忡。五月份對我校學生生涯規劃現狀進行的調查表明:僅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了解職業規劃;對自己的學習、工作的規劃程度很低,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有規劃,規劃了三年的不足20%人;對院校和專業的詳細情況知之甚少;大多數學生愿意參加職業指導培訓。可見,高中生面臨文理分科、填報志愿等人生方向性選擇,加強學生職業意識培養,讓學生逐步明晰自己的職業選擇,培養職業技能,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是一種迫切的現實需求。順應社會發展和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對中學生進行生涯發展指導,有效地引導學生健康地成長,這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使命。
二、高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方法
學校教育理應讓學生開始懂得如何規劃自己,規劃自己的未來。若是看不到未來,就掌握不了現在;若是掌握不了現在,就看不到未來。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去?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問自己的問題。同時,學校還可以利用家長會和家長QQ群、微信群對學生家長進行有關生涯教育方面的宣傳及指導。來配合學校開展相關工作,共同提升學生的生涯意識,進一步從正面影響學生近期的學習行為。
1. 全面了解自我。在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高中生應該從職業需要的角度去分析自我,明確自己適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只有在認識了自我個性、自身條件的情況下,才能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就如個子矮的人不能成為杰出的跳高運動員,即使彈跳力好也于事無補,而個子太高的人當舉重運動員一定會吃虧。在分析自我的過程中,既不可高估自己,覺得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又不能妄自菲薄,覺得自己樣樣都不如人。要客觀地認識自身條件,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這樣才能使自己理性地面對紛繁復雜的職場,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
進行生涯規劃后,可使學生主體增強自我認知能力,探索自己可能的發展型態以便做出較佳的抉擇、規劃與準備;使學生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增強學習動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盲目發展為有目標發展;使學生通過積極的情感體驗來減輕學習上的心理負擔。
2. 家校合作教育。家校合作開展生涯教育,充分利用家長進行生涯教育方面的宣傳及指導。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優點和長處。從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來看,他們之間更多一層血緣關系。從家庭教育的影響途徑和方式來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過耳濡目染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可以邀請一些家長或他們的親戚朋友等較成功的人士來給學生做一些講座。講述他們的人生經歷,講述他們把握機會的經驗,分享教育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介紹自己具體的日常工作情況等,能切實對學生進行引導。家長的分析與感悟能觸動學生,使學生對個人的評價、興趣特長的發展更加得明確,從而生涯規劃技能得到培養。
3. 開展教育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育活動,營造健康和諧的氛圍,為學生擁有幸福人生奠基基礎。我曾在全班開展過一次《樂業敬業之我見》的活動:課前要求學生通過調查訪問,發現身邊樂業敬業的人。結合課堂匯報及討論,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敬業,感悟到只有樂業敬業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活動過程如下:
(1)調查訪問。全班學生分為幾個調查訪問小組,每組選擇一個調查訪問對象,可以是學生的家長、親戚或學生較熟悉的成功人士等,利用課余時間去訪問此人。訪問主題:您是如何工作的?您對敬業精神是怎么看的?
(2)課堂匯報。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調查情況。教師把學生匯報的情況記錄在黑板上,便于總結。
(3)學生交流。同學間可以談一談自己的感受,以及對敬業的看法。
(4)邀請一位事業上有所成就的學生家長為學生做一次關于“敬業”的報告。
通過活動,要讓學生認識到“干一行愛一行”,這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一個人只有有了強烈的責任感,才能把工作做好。在學生課堂匯報后,我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出來,然后選擇有代表性的張貼出來,從而強化學生的樂業敬業思想。
總之,通過高中生生涯規劃指導的研究,將會促進學校的特色發展,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當然我們不能把生涯規劃教育,看成是一項單純的教育教學工作。應該進行整體設計,整合校內外多方資源,從而實現學生受益、教師及家長成長和學校教研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