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只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才可保障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本文主要研究互動式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首先分析了互動式教學概述,同時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性,最后總結了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當前教育現狀已經發生了轉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各類教學方式逐步被應用,實現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討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詳細闡述如下。
一、 互動式教學概述
互動式教學方式屬于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全新教育模式,以學生的心理為教學基礎,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通過強化師生交流,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此保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互動式教學具備顯著的特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性,通過有效結合兩者,可實現師生互動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注重學生思維能力、交際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 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性
語文屬于各個學科的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學階段,不僅可實現學生文學知識的豐富,還可實現學生知識面的擴展。促使學生找尋關鍵的學習方式,實現自身語文素養的提升,傳承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
三、 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 樹立互動理念
在整個教學階段,教師屬于課堂的引導者,并非主導者,教師應當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構建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以學生學習作為主線,基于小學生認知特點,配備對應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以此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教師應當明確自身的定位,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良好的互動理念,以此保障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二) 開展互動教學
1. 構建良好教學情境,教師在備課階段需要依據課文內容,構建對應的場景,在課文內容基礎上,引發學生開展聯想,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搶答,以此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切實發揮出互動式教學的特點與優勢,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
例如:《烏鴉喝水》這一文章教學中,教師可采取“游戲教學”。邀請學生三人一組,一個學生扮演烏鴉,一個學生扮演水瓶,另一個學生念旁白,以舞臺劇的形式將文章內容展現出來,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促使學生掌握語文閱讀知識,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以此保障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2. 構建豐富課外活動,課外活動的開展可實現寓教于樂,實現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語文素養得到提升。教師可積極開展春游、秋游等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其中,促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
3.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階段,教師應當合理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科學引入計算機技術、PPT技術等,保障教學資源,促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鳥的天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先觀看不同鳥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等,接著引導學生開展角色扮演,講解自己扮演鳥的特性,以此掌握更多的課外知識。
(三) 強化師生互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開展互動式教學,可促使生生、師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強化課內、課外互動,以此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師生之間的合理交流,教師可掌握學生學習階段的難題,為學生制定針對性的學習方式,以此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互動式教學方式,可促使教師精準地將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以此保障課堂教學質量與課堂教學氛圍。
例如:《烏鴉喝水》這一文章教學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查詢動物喝水的方式,并積極發言,以此實現師生互動。接著引出課文主題,分角色朗讀課文,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開展小組合作,以此實現生生互動。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應用互動式教學手段,可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當前教學現狀,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強化師生交流與合作,以此保障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師還需要深入貫徹新課改教學理念,合理應用互動式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以此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鍛煉與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艷秀.淺談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J].考試周刊,2018,19(1):59-62.
[2]張春華.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7,22(3):117+119.
[3]包日娥.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探析[J].亞太教育,2016,10(28):33-37.
[4]王國芬.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0):173-175.
作者簡介:
郭彩羨,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盤陀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