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山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傳統教育模式的補充和突破被廣泛地應用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尤其是在政治課堂上,教師更是期望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升課堂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落實“以生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然而事實上,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中的形式化問題普遍存在,教學效果平平。在初中政治課堂上,如何巧妙地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其應有的教學作用呢?本文從準備和實施兩個環節上談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政治課堂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初中政治;小組合作;準備工作;內容;實施
一、 小組合作學習實施前的準備工作。
(一) 先分組,即對小組合作的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
科學的分組是實現小組合作有效學習的前提和保證,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中,分組是否正確、恰當,直接關系到小組內學生之間交流學習的效果和質量,也關系到小組之間追趕、競爭的公平性。所以,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摸底考試的形式,結合平常的教學觀察,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思維能力等多方面進行了解和統計;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日常溝通和相處,了解每一位學生在心理素質、個性特點、生活環境以及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的差異,確定他們的優勢和不足。根據對學生了解,遵循“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將學生4-6個之間組成一組,這樣,不僅能讓組內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在性格愛好上互補,充分發揮小組內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的作用,而且還能讓組間實現公平競爭。
(二) 后分工,即對組內合作的學生進行責任分工
除了科學的分組之外,組內成員之間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順利有效開展的基礎。在剛剛開始對小組合作進行摸索教學時,由于缺乏分工,組內經常是優生“挑大梁”甚至是“唱獨角”,其他學生隨聲附和,被動接受,無異于教師的“一言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嚴重。為了避免這一現象,在之后的每次合作學習之前,我都會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對組內學生進行責任分工。分工時,可以考慮學生所擅長的,擔任職務,也可以考慮學生所“避諱”的,促進發展。比如讓性格內向的組織發言,轉變性格,讓成績差的擔任學習任務,挖掘自身能量等。
(三) 再定容,即對實施小組合作的內容進行確定
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有很多內容,可能就只適合“說教式”。所以,教師要精心地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那么,哪些內容適合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
首先,應該是學生“需要”交流的問題。有效的合作必須要建立在學生個體的“需要”上,學生本身就能夠通過獨立思考解決的問題,合作學習就變成了“累贅”,毫無意義。那些學生自主獨立思考無法確定,產生了和他人交流,學習的需要時,開展合作學習才是最有價值的。
其次,應該是值得爭辯、探討和質疑的問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一方面要有學生的獨立思考,針對某一個問題,學生要運用自己的智慧,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另一方面又要有同伴之間的互幫互助,在爭論、探討的過程中,學生既能堅持真理,既勇于修整錯誤,更敢于創新實踐。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越是那些存在質疑和沖突的問題,越是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感悟,表現出合作學習的價值。
再次,應該是涉及評判方面的內容。在初中政治課的內容中,有很多都涉及價值判斷和選擇,利弊得失權衡以及多種策略選擇的問題,這些多可以選擇小組合作形式進行,讓學生通過“辯論”的方式尋找答案。
最后,應該是個人無法完成的復雜問題。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初中政治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實踐性比較強的內容,需要學生通過調查研究,撰寫一些小論文,而且考試的內容也越來越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開放性,靈活性,生活性更強。而初中階段的學生受到社會交往范圍的限制,個體認知存在局限性,這時,個人無法完成的工作,就可以選擇合作學習模式。
二、 小組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的控制。
(一) 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加強對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監控
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無所事事,而是要擔負起更大的管理責任。在教學中,每次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深入到每個學習小組,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如當發現組內學生表現良好時,要及時給予肯定;當組內學習探究活動混亂無序時,要及時明確各學生的角色和責任,確保他們盡快進入狀態;當組內學生探討的內容偏離中心時,要及時糾正……
(二) 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把握好時間
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時間長短的控制也非常重要。時間太長,學生會沒有緊迫感,慢條斯理的過程,浪費時間;時間太短,合作蜻蜓點水,學生未得到應有的鍛煉。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情況,確定適宜的時間,并在合作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調整。
(三) 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建立好激勵性評價機制
在初中政治課堂上,實施小組合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解決問題,教師的說教一樣能為學生解決問題,更多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活動來得到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合作能力甚至是創新精神的有效提升。與此同時,師生之間的情感會更加融洽,學生的交往能力也會有所提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盡可能地采用合作學習模式,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表達、表現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被認可、被尊重,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欲望。
參考文獻:
[1]陸紅.初中政治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分析[J].好家長,2016.
[2]周飛揚.初中政治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探究[J].新課程(中),2016.
[3]王文.如何使政治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成功[J].學周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