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正式實施以及新課標的進一步深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從貫徹立德樹人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等層面提出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希望為提升初中學生的素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立德樹人;教學情境;教學目標;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9-006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53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道德水平以及法律意識的全面提高,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行為約束能力,進而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另外初中階段也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而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正是其形成的基礎和保障。基于此,我們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同時還要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在學校生活中,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只有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個人素養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進而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首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師要具備較高的素養和師德,在教書育人中以德服人、以身作則,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規則意識的形成。例如,在學習了人教版八年級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一課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一起管理和維修班級公共物品、一起進行班級大掃除等,從而讓學生明白公共物品服務大家、大家也應該共同愛護,不管是誰都應該遵守這個“規則”。其次,教師還要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德服人,潛移默化中去影響和引導學生。同時,在管理過程中要和學生一起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將這種規則意識盡可能地傳達給更多的學生,如不亂扔垃圾、愛護公共財產等規則意識。
這樣學生通過親自參與管理,就會體會到原來規則無處不在,而只有自己遵守了規則,做到了嚴于律己才會為自己和他人帶來方便,進而全面提升個人素養。
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學以致用,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說亦是如此。因此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生動、貼切的情境創設來構建核心素養教育平臺。
以“責任與角色同在”這個知識點為例,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警察、醫生、教師等不同職業人群工作日常的音視頻課件(為了對學生造成視覺沖擊,可以播放警察與壞人英勇搏斗;醫生給病人手術,以及教師帶病上課等能對學生造成視覺沖擊、情感震撼的片斷),從而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責任”的重要性。接著就可以和學生一起玩“火災緊急疏散”的游戲,讓一部分學生扮演受災群眾,一部分學生扮演消防兵,模擬火災逃生場景,并分成兩組,比一比哪一組最先將“群眾”疏散出去(為了使得游戲逼真,還可以設計一些突發狀況)。當最后所有學生被疏散出去以后,學生就會從角色中深深體會到“責任大如天、履行責任就是挽救生命”,并且通過這樣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責任”的理解深度,牢固掌握了課本內容;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切實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責任和義務,而作為學生來說,其責任就是好好學習、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遵法、守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道德水平,增強責任意識。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在進行制訂時,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以及教學標準,要對知識、技能、過程以及方法等進行綜合考慮和分析。例如,在對學生講述“網絡”這一概念的過程中,其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首先,要制訂出一個“能力目標”,即讓學生掌握和了解基礎的網絡知識、先進信息技術以及相應的網絡法律知識等,從而讓學生明白面對網絡的快捷與便利,自己還要具備一定的網絡安全防范能力及辨別能力,才能理性地利用網絡,而不會被其中的一些負面的信息影響。其次,還要制訂出一個“情感、態度、價值目標”,即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網絡法律知識以及網絡規則的基礎上,感受網絡的多面性,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問題,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進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知識內容,并逐漸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理性思維。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以及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已經越來越被廣大教育者所認可和重視。對此,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也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實現核心素養與學科內容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許有峰.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學周刊,2018(13).
[2]傅丹丹.聚焦學科核心素養 打造生本法治課堂——以“生活需要法律”為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32).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盧明家(1986.11— ),男,漢族,福建壽寧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政治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