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立強
摘 要:思維導圖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形象的圖片,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想象和理解能力,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推廣,具有很大的優勢。一方面,作為學生學習工具,思維導圖具有強大的優點;另一方面,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思維過程和認知特點剛好和思維導圖的特點相匹配。首先,思維導圖可以通過圖形、圖畫等形式,把不容易表達的隱性知識轉化成容易接受的顯性知識,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更好地理解隱性知識。其次,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可以自己動手動腦組織知識結構,自己整理數學知識點,加入數學難題的研討。
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發現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運用于課前備課、教學過程中和整理與復習等環節。
一、在備課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
對教師而言,備好課不僅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教師可以在知教材、知學生后繪制思維導圖,將各個知識點按一定的順序繪制出思維導圖,并標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可以添加圖片讓思維導圖更加形象化。
以“年、月、日”這一節課的備課為例,圖1利用發散思維的模式,輕松將這一課的知識結構呈現出來,該圖從“年、月、日”這一中心主題出發,引出3個次主題,然后再由此主題分別引出相應的知識點。完成思維導圖的構建后,就可以參照思維導圖編寫授課內容。
二、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
1.講授概念性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出現眾多的概念性知識,比如周長、面積、體積等。而這些概念性知識在小學數學中起著基礎性作用,應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數學概念性知識。
以“面積”這一節課的備課為例,圖2以“面積”這一概念性知識出發,引出2個定義,然后再根據這兩個定義進行設計教學,最后再進行總結,得出面積的概念。利用思維導圖,文字加圖片,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面積的定義。
2.解決問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解決問題”目標的解釋為:強調從學生已經在生活中積累的體驗出發,讓學生親身體驗將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分析理解與應用的過程。應用思維導圖,使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抽象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以“兩位數乘兩位數解決問題”這一節課的備課為例,圖3從“例題題目”這一主體出發,引出3個步驟,然后再根據這3個步驟一步一步進行設計,最后得出答案。利用思維導圖,圖文并茂,不僅使學生學習不枯燥,更有利于學生對解題思路的理解和掌握。
三、在整理和復習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
整理和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一個單元或者一段時間學習知識的總結。在小學數學復習過程中,幫助學生進行復習的時候,運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助學生歸納和鞏固舊知識,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掌握數學的知識點。
以“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單元的整理和復習為例,圖4就是我利用xmind繪制的思維導圖,該圖以“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主體出發,引出2個部分,長方形、正方形。再分別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長,寫出相應的內容。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和復習,可以化繁為簡,按照一定的思路把雜亂無章的知識理清。
在小學數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講授方法以后,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加,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邏輯思維得到提升,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想象和理解能力,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廖學春,喻文龍.巧用思維導圖破解習作難題[J].湖南教育(B),2016(2).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