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霞玲
摘 要:語文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好的,推廣課內外的大量閱讀勢在必行。而“群文閱讀”是近年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是創新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也是推進大閱讀的一項重要舉措。
關鍵詞:群文閱讀;科學選文;對比閱讀
北大教授溫儒敏坦言:要把培養閱讀興趣作為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是當下語文教育的重要使命。近年來,隨著一線老師對語文閱讀教學理念的更新,發現群文閱讀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訓練他們快速閱讀的能力,使他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更多有效的信息,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
一、有對比性
可以從群文的思想主題、知識內容、寫作方法、語言表達、人文主題等方面的相同點或不同點進行比較。
1.同一作家系列作品的鮮明對比
例如:在中山市第六屆語文閱讀教學大賽中,麥萍娟老師執教《如夢令》,選取了“溪亭落日、藕花深處、一灘鷗鷺”這幾個畫面,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領悟作者青春少年時的好心情,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但麥老師的教學并不因此而打住,在詩詞拓展環節,特別亮出了女詞人的另外兩首風格迥異的詞——《夏日絕句》和《聲聲慢》,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感受作者不同作品的不同風格,進一步了解李清照更多創作背后的故事,進而提高鑒賞力:她那種既淑嫻又剛毅的品性,導致她前期所作的詞多寫悠閑生活,后期夫死家亡,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如果沒有這一組“群詞”的對比閱讀,估計學生也體會不到這樣一位弱女子還有一種所向無懼的愛國情懷。
2.不同作家相同主題的人物形象對比
在全國小語名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上,清華附小竇桂梅老師的課例《比較閱讀——父親:朱自清+李廣田》,使臺下幾千觀眾折服:竇老師分別選擇了朱自清的《冬天》和李廣田的《悲哀的玩具》關于“父親”話題的文章,放手讓學生通過抓情節、找細節、談感受,比較兩位父親的第一印象:幾乎全班一致認同“朱父寬愛孩子”而“李父苛刻嚴厲”的簡單評價。此時,老師為了讓學生對兩位父親有一個全面、客觀、立體的認識,繼續拋出兩位作者家庭背景的補充資料,通過時光軸、聚集討論,再一次撬動、逆轉學生的思維,牽引學生邁入更深層次的對比閱讀、多元思考。讓質疑、追問、思辨的火花不斷激發,從而完成由“一個父親”到“一類父親”再到“一代父親”的主題構建。學生浸潤在一波三折、五味夾雜的對比閱讀體驗中:原來,李父愛得深沉呀!從而明白了對父親的理解與寬容……比較閱讀,讓學生真正發生學習!
二、具備連接性
群文閱讀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必須要尋找群文之間的關聯點,搭建起多篇文章之間的橋梁,做到以點帶面,才能讓群書脫離僅僅是“書籍數量的疊加”。
例如:在中山市閱讀教學大賽中,王昌齡老師在教學于謙的《石灰吟》的同時,另選了王冕的《墨梅》和鄭燮的《竹石》,這三首詩具有明顯的連接性——都是詠物言志詩。他們所寫的事物不同,但都抒發了詩人做一個高尚正直的人的堅定志向。課堂臨近尾聲,王老師還挖掘了于謙的另一首《入京》,用意何在?《石灰吟》是于謙十七歲時的作品。十七歲的時候就能寫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那么這樣的一個人,長到二十七、五十七,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而于謙的“清風兩袖朝天去”正是出自《入京》。
這樣引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了主人公:他為官清廉,不貪贓枉法,為民任勞任怨。分解到此,王老師意猶未盡,還引出了于謙參與“北京保衛戰”的歷史故事,正因為詩人有著石灰一般的品質,才有他后來在北京保衛戰中,為拯救大明王朝,能在百姓危難的時候為民請命挺身而出的壯舉!這樣回到他的《石灰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有梯度性
選文編排有時也需要由淺至深,體現梯度性。在中山市名師工作室研討會上,張佩娟老師在三年級上了一節探討“古詩中顏色的奧秘”,這節古詩群文教學課所選用的詩文彰顯進階性。
張老師展示了柳宗元的《江雪》,全詩竟無一處表示顏色的詞,但通過以上兩首詩的學習鋪墊,同學們慢慢能感受到此詩充滿了“白茫茫”之色,這是隱藏在詩中內容里的顏色,多有意思!再學白居易的《憶江南》,其中的“風景好”,僅僅是指“紅勝火、綠如藍”么?為使學生更好地領會詩人要表達的心情,張老師補充了一些歷史資料——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余年,寫下了這首《憶江南》。至此,學生終于明白了,本詩并非單獨贊美江南的“好風景”,更有一顆懷念杭州、思念那里的人們的赤誠之心。
最后,張老師出示了白樸的《天凈沙·秋》,讓學生嘗試把空缺的顏色填補上去:( ?)草( ?)葉( ?)花,同學們粘連題目、畫面、情感,也能猜出一二。這樣的一組古詩群文的進階設計,由扶到放,步步深入,效果極佳。
教師精心選好“群文”,組織學生進行思路清晰、主題明確的閱讀和能力訓練,就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最大限度地發揮群文閱讀的作用,引領學生開啟一方全新的閱讀洞天。
參考文獻:
[1]李開忠.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B版,2014,3(1):60.
[2]賴昌偉.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J].學園,2014,8(2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