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見
摘 要: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靈活多樣地設計作業布置環節,注重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布置的多樣化和有效性,讓學生在訓練、操作、體驗中得到全面、有層次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有效
一、課后作業設計的導向
(一)完成時間彈性。課后作業需要學生一天甚至幾天完成,有更多時間去充分思考和深入實踐。
(二)利用資源寬。不局限于教室和學校,可在各種可能空間進行,可以與多門學科進行融合,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三)選擇方法活。學生可以獨立探究,可以合作完成;可以查閱書籍、網絡,可以咨詢家長和專業人員,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多樣。
二、課后作業設計的方法例談
(一)指向新課預習、初定目標的課后作業設計
預習單:與教學目標相對應,注意時間估算,新課學習前檢查和等級評價,探查學情,提高課堂新授內容學習的針對性和適切度。
舉例: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2課《匆匆》預習單。
會讀:借助課文拼音或工具書讀準字音,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
會認:連線
飯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盡管
吹散 頭涔涔 ?淚潸潸 凝然 ?薄霧
shān jǐn sàn níng báo lì pái wǎn luǒ cén
能寫:按要求寫詞語
ABB式(赤裸裸)
AABB式(輕輕悄悄)
感知:在課文中畫出下列詞語并聽寫
(1)默默 匆匆 輕輕 悄悄 溜走 一去不復返
(2)空虛 頭涔涔 淚潸潸 茫茫然 凝然 嘆息 徘徊
蒸融 挪移 赤裸裸
理解:“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為什么在文章開頭、結尾都問了這個問題?
查詢:推薦閱讀《荷塘月色》《背影》《綠》等;積累珍惜時間的格言或名句。
(二)指向復習鞏固、拓展運用的課后作業設計
1.注重差異的自選型作業
每學習完新課后,讓學生把知識點通過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結合實際自挑內容、自選形式,開展“自我定向”學習。可用表格、大括號、智慧樹等形式、手段感受知識的存在。
舉例:以名著手抄報的形式展示小語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名著閱讀情況。
2.注重體驗的實踐型作業
根據不同文體設計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查一查等不同形式的語文作業,拓寬視野,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啟發思維,激發不同角度的想象。
舉例:作文課《一次快樂的游戲》上,我帶著學生,排好隊形,到操場上玩各自喜歡的游戲,15分鐘過后,進行有趣的集體游戲,學生興致很高。回到教室,再拿起筆寫文章,就有話可寫、有感情可抒發。
3.注重探索的研究型作業
舉例:學習《長城》時,學生對我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世界遺產感興趣。可讓學生上網搜集關于長城、金字塔的材料,談談對長城、金字塔之謎的看法,增強對所學知識的了解,同步培養學生搜集知識的能力和參與式學習的能力。
4.注重德育的滲透型作業
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重大節日來臨之時,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探究性語文作業,讓學生探究春節、端午節的由來,談談與節日相關的風俗習慣、做法,滲透天文、地理、社會、品德、人類等方面的現象和知識。
舉例:在學完《北京的春節》后,我結合佛山學生的實際,布置學生搜集、整理體現佛山民俗文化的作業。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對秋色巡游、北帝誕、行通濟、西樵山獅王爭霸賽、剪紙等傳統活動探訪咨詢,加深了對佛山這座城市的了解和認同。
5.注重創造的編劇型作業
舉例:學完《晏子使楚》后讓學生寫一段模擬當時人物的對白或編一歷史小劇本,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本劇。這樣的作業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才能,又增強了小組間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6.嘗試零作業,拓寬學生成長空間
偶爾,我們在學生提前在學校將學習任務完成的前提下,晚上可以不布置一次作業作為獎勵。
(1)每天讀一點兒。堅持開展一日三讀活動,即每天晨讀、午誦、下午放學前師生共讀半小時(美文、詩詞等,教師推薦與學生推薦相結合),每天午睡前閱讀20分鐘。
(2)每天背一點兒。背名言警句、成語、好詞好句、優秀小古文等,堅持人人過關,每天三五句或每天一首小詩、小古文等。第二天早上到校后,花三五分鐘同桌互背、小組長幫忙檢查,放學前再人人過關,可檢可測,實效性強。如果這個工作得以強有力落實,其他的課后作業可以嘗試少布置甚至不布置,盡量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讓學生愛上語文。
總之,六年級課后作業布置與設計需要做到教師有心,學生得益。只要我們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積累;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孩子種種甜蜜感覺,讓他們自己去品嘗學習興味,那么,我們的孩子定會愛上語文課后作業的。
參考文獻:
[1]郭娟.初中語文課后作業的設計優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0.
[2]蔣毅.探索小學科學課前作業布置的有效“點”[J].小學教學參考,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