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琪
摘要:識字是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新課改之后,要求針對低年級課堂的教學以趣味化的教學作為主導,以提高知識的教學效率。因此,在這一背景下,開展趣味化識字教學活動便成為必然。以此為依托,從多個角度出發,對開展不同形式的趣味化識字活動做出闡述。
關鍵詞:二年級語文;趣味課堂;識字教學
所謂趣味教學,是基于這一學段學生的心理成長規律而言的。眾所周知,這一時期的學生心性尚未成熟,仍然處于一個活潑愛玩的年紀,囿于此,學生的學習意識也相對薄弱,往往只以主觀意識作為主導而進行學習。針對于此,我們應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的這一成長規律,要學會以引導的方式開展相應的課堂活動,從而達到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結合信息技術,豐富識字形式
我國漢字屬于象形文字,因此,對于識字的教學,我們首先應從具體漢字的形象特征著手進行教學。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識字教學的優勢在于,信息技術豐富多元的表現形式能夠將漢字以極其形象而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相比傳統教學中采取的筆畫練習方式,既避免了過程當中的枯燥乏味性,亦能夠起到激發學生濃厚的識字興趣和熱情,從而在潛移默化當中促進識字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以“馬”字的教學為例,我在課堂中便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聲畫結合、圖文并茂的強大表現力優勢展開了相應的教學。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中播放了二胡演奏《戰馬奔騰》作為背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與此同時,我將“馬”字以從古至今的幾種不同的寫作方式一一進行動態而連貫的過渡演變,并將字體的背景設置為一匹馬在不停地奔跑。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乃至楷書,激昂的音樂伴隨著“馬”字的豐富演變過程,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引導。直到音樂停止,繁體字與背景“馬”的形象逐漸歸一,化為先進的簡體字,給學生造成了一種“水落石出”的印象,從而確保了課堂識字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二、利用肢體游戲,加深識字印象
肢體游戲活動的開展,亦是依托于漢字象形的前提而言。優勢之一便在于,能夠通過活動的開展,活躍語文識字課堂的學習氛圍,并通過游戲這一活動促使“寓教于樂”課堂模式的生成,幫助學生在玩樂中學習。同時,游戲活動還能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加深對相關漢字結構的理解,并且在肢體活動過程中加深學生的識字印象,為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提供有益的保障。
例如:首先以“大”字教學為例,在象形的認知前提下,我鼓勵學生根據觀察所得分別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去對這一漢字進行猜字的游戲。這一時期的學生所學漢字較為簡單,因此大多數漢字都能通過肢體十分形象地表現出來,在這一課堂活動的實踐過程中,極大地深化了學生對所學漢字的記憶印象,并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對語文“識字”教學這一課堂內容產生了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依托語境認讀,強化識字效率
依托語境認讀指的是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避免將漢字單獨提取呈現出來,即將相關漢字穿插于具體的語句表達當中,在理解其具體含義的基礎上由認讀過渡為識別、記憶。這一教學方法的優勢在于,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具有趣味性的語段,在趣味性的閱讀中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進行記憶,由簡到難,避免直接認讀造成的認知障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在課堂中記住了,亦難以保證長久記憶的不良教學現象。
例如:以“曹”字的教學為例,這一生字是在課文《曹沖稱象》中出現的,在以這一典故為例的前提下,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此字的辨識,我便又以民間諺語“說曹操,曹操就到”的語境為依托指導學生進行認讀。“曹”字相對來說較為復雜一些,利用類似的語境能夠幫助學生在單獨識別這一漢字時,通過語境的聯想而引入對這一漢字的記憶儲存。又如在形近字認讀的過程中,以“派”和“旅”兩個字為例,我們可以將這兩個字設置在同一個語境中出現,如:在一次班級踏春“旅游”的時候,我“派”班長負責學生的領隊任務,在這一語境的依托下,學生經過反復的閱讀,能夠很好地理解這兩個字用法的不同,且能夠對兩個字右半部分進行有效的區別和記憶。諸如此類,這一方法的運用,極大地促進了語文課堂識字教學的質量,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提高了良好的平臺。
總而言之,趣味化的課堂教學活動在低年級的知識教學中是勢在必行的,同時也是培養這一時期的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的重要途徑之一。故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不斷加強實踐經驗的總結,提高對趣味化課堂構建的認知度,以便以更加積極而靈活的手段對課堂進行創設,為相關知識教學的有效性奠定有益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欒建雪.趣味識字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
[2]王志強.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有效性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