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紅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的缺陷與弊端逐漸顯現出來,如何構建新型而有效的教學模式是教師關心的問題之一,結合美術課吹塑紙版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互動;合作;體驗;吹塑紙版畫;教學模式
現階段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核心素養”。因此,“關注人”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體不僅體現在學習上,更為重要的是體現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有千秋,教學過程與方法,是為了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了解學習的過程,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學習金字塔告訴我們“對知識的保持率,“聽講”,知識保留5%;“閱讀”,知識保留10%;視聽結合,知識保留20%;用示范的方法,知識保留30%;小組討論法,知識保留50%;“做中學”或“實際演練”,知識保留75%;“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知識保留90%。”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梢?,學生主動的、合作體驗式的學習將會幫助我們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這種學習方式在實操性強的課程里面實施起來,效果尤為顯著。
版畫是中小學美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操性強,由于本校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美術基礎薄弱,基于“核心素養”和“關注人”的課程改革核心理念,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遵循教學上常用的由易到難的教學程序,在版畫教學模塊我選擇了吹塑紙版畫作為學生最初的版畫制作嘗試。下面以吹塑紙版畫教學為例,談談個人在合作體驗教學模式方面的嘗試與體驗。
“互動合作體驗教學模式”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教學形式的教學活動,應突出學生自學與體驗以及師生互相探討和交流。它在教學中的總體實施框架是:科學分組—教師提出問題或任務—學生自主體驗—師生互動交流(質疑、解疑)—師生合作深入探究—師生交流評價。
一、科學分組
中學生普遍存在攀比、競爭、表現的心理訴求,這種心理訴求利用的好,也是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的原因和動力。合作小組之間實力相當,有益于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熱情,有利于組員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因此分組時教師要盡可能讓每個組的能力水平相當。故此,本人根據學生的美術基礎、性格差異和男女性別,在學生原有座位的前提下,進行微調整,每3~4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民主選出組內學習能力、表達能力較強,而且人緣比較好的同學擔任組長,并明確組長及組員的職責和任務。組長負責組織本組的學習,根據不同成員的能力,讓他們承擔不同難度的任務,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強調組員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聽從組長的安排,合力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師提出學習任務與問題
學習任務是學生每次自主探究學習所要完成的任務和達到的目標??梢砸詥栴}或討論、探究任務的形式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所以,學習任務及問題的提出必須通俗、明了,指向性明確,讓學生一看就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干什么,要做到怎樣才算是完成學習任務。以吹塑紙版畫教學為例:我從一開始就點明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是通過了解吹塑紙版畫的制作,掌握吹塑紙版畫制作的技巧,學會制作吹塑紙版畫。然后播放吹塑紙版畫制作過程的微視頻,并提出問題:(1)制作吹塑紙版畫需要什么工具材料?(2)制作吹塑紙版畫分幾個步驟?(3)嘗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張內容題材簡單的吹塑紙版畫。(4)你在嘗試制作吹塑紙版畫的過程遇到什么問題或困難?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什么?如果需要幫忙,請向老師提出來,讓老師或其他同學為你解難。(5)問題解決后請再次嘗試制作,看看畫面效果是不是更好。為使學生更加明確整個學習過程,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本課設計了學案配合使用。
三、學生嘗試自主體驗吹塑紙版畫的制作
經過視頻的觀看和對吹塑紙版畫制作流程的探討之后,學生對于“怎樣制作”已有初步的認知,接下來就是小組動手體驗的時候了。這個過程是學生摸索和體驗的過程,更是學生通過親身感悟并獲取知識與方法的重要過程。這個過程不要指望學生能做出多么完美的作品,畢竟只是探索與嘗試的階段,我們需要做的是鼓勵學生主動、大膽地探索與嘗試。至于學生嘗試做出來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我們接下來師生共同探討及解決的問題。
四、學生根據自主體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反饋及交流
學生在上階段嘗試制作吹塑紙版畫時,會遇到一些小組探討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是做出來的作品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我們要求學生把這些疑惑都記錄在學案上,然后拿出來共同探討和交流。有些班級的學生可能比較含蓄,不會主動提出問題,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拿出學生作品中存在問題比較明顯的作品,讓學生指出存在什么問題?是怎樣造成的?怎樣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讓其他組的學生幫忙解答問題,讓學生“教”學生,這種學生互教、互助的方式既可以幫助有疑惑的學生解決問題,又可以加深已掌握知識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表達和交往能力,增進同學間的友情,由此實現全體學生共同發展。經過教師的點撥和提示后,學生之間基本上能夠幫忙解惑,很少需要教師直接幫忙解答的。
本階段學生主要反饋和交流的問題有:(1)由于起稿造型時刻的線條不夠深,印刷時顏色跑到輪廓線的外面去,導致印刷出來的物體造型模糊、不清晰。如圖1。(2)由于在吹塑紙上一次上色面積過大,導致最早上的顏色干了,或者上色不均勻等原因,使印出來的畫面有些地方沒有顏色。如圖2。(3)由于調色時用水過多,印出來的色彩很淺,甚至有些地方好像沒印到顏色。如圖3。(3)由于印完一種顏色后沒有及時擦干凈吹塑紙板或前一種顏色沒干就馬上印相鄰的顏色,導致不同色塊之間界線不明顯,出現兩種顏色融合的現象。如圖4。
五、學生根據反饋及交流的信息深入探究吹塑紙版畫的制作
經過摸索階段的反饋與交流之后,學生基本上懂得了印制吹塑紙版畫的技巧,接下來所要做的是將這些技巧再一次驗證到制作行動中。這次做出來的作品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如圖5、圖6、圖7、圖8,學生對自己的作品基本上還是比較滿意的。
六、師生交流評價
著名的教育評價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苯虒W評價是為了更好地做好課堂觀察和評價,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像版畫這類實操性強的學習內容更需要在每個制作環節的學習中進行評價,每次的學習內容體驗完之后讓學生就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看看有哪些不足之處和進步之處;有哪些收獲心得;以及評價對存在問題的改進情況等。而教師的導評要盡可能給予學生肯定、鼓勵,讓學生揚長避短,達到“以評促學”的效果。
交流評價有利于幫助學生矯正學習態度,點撥學習方法,啟迪學習思維,對教學活動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
“師生互動合作體驗”教學模式是簡明而高效的教學模式,尤其適合像版畫教學這一類實操性強的教學內容,它讓全體學生動了起來,讓整個美術課堂動了起來,對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后,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方能達到更理想的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尹少淳.談美術教育[M].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06.
[2]余文森.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尹少淳.美術教學研究與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