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學
摘 要: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靈活的方法,培養學生興趣、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就能有效保證高效課堂的實現,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真正的高效課堂,要用最短的時間給學生傳授有效的知識,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啟迪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其興趣,是要與學生互動,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教學中適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質量等等。
關鍵詞: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情境;教學技巧
在新課程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教學理念中,好多老師把用最短的時間傳授更多的知識當成高效課堂的追求。這種認識當然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我認為真正的高效課堂,首先,要用最短的時間給學生傳授有效的知識;其次,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啟迪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其興趣;最后,要與學生互動,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教學中適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質量等等。作為中學老師,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學目標,結合以上幾點進行施教,打造中學高效課堂就不再是難以跨越的鴻溝。所以,本人認真領會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學習、研究,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打造中學高效課堂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一、重視課前預習——打造高效課堂
課前預習在每一門課程里都是老師掛在嘴邊的老生常談。之所以這個老生常談的“預習”成了老師的口頭禪,關鍵的原因是老師認識到了預習對學習的重要性。預習既然是學習新知識重要的一個環節,那么,預習就跟高效課堂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在課前知道老師要講什么,并且抱著問題去聽課,比一無所知,糊里糊涂坐在那里云里霧里地聽課要感到輕松、愉快,而且學到的東西也更多,更透。作為語文老師,讓學生在預習課文的時候,不但要讓學生熟讀課文,還要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知道每段文字之間是什么樣的遞進關系,當然也要明白段落的意義。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把不懂的問題用筆劃下來,然后帶著疑問去上課,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就會注意從老師所講的內容中找答案,從而讓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老師的講解中理解與領會課文中作者的寫作意圖,更明白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把文章中的難點、疑點都在課堂上解決了、理解了。
二、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打造高效課堂
對于一堂高效的課來說,備課是前提。我們常常說優化課堂,其實就是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備課、準備一切需要的教具、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等等。這樣老師才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進行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所以,作為多年的中學老師,我認為優化課堂教學,實現高效教學,老師首先要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目標是一堂課的核心和方向,有了目標無論是老師在教學中,還是學生在學習中都會努力朝著目標奔去,實現目標,也就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課堂教學內容,最大化地吸收有效知識。實踐證明,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老師的教學也有根據,學生的學習也有目標、有質量,從而也能促進高效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其次,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環節。優化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環節。有效的教學環節就是要徹底打破舊有的、程式化的模式,脫離復習、引入、授課、練習、總結這樣慣性、麻木的程序。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現狀,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疑點精心預設,細致準備,在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其與老師的指導相結合,與老師積極互動,在引導式的探索學習模式下,促進學生發展,實現高效教學。
三、創設教學情境——打造高效課堂
新時代的中學生由于認識的原因,他們可不喜歡在嚴肅有余,活躍不足的課堂上像小大人一樣一本正經地聽講。作為中學老師要想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感興趣,并產生學習的熱情,進而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老師首先不能把學生置于題海中,讓學生對著一堆干巴巴的題,來來回回,這樣機械的學習方法會消磨掉學生的熱情,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其次,老師不能用消極被動的態度進行教學,要用積極的教學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最后,老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掌握他們之間的個性差異,并通過觀察,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方式,使學生切身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用心良苦,愿意和老師一起分享學習中的喜悅。為此,老師在教學中就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疑問式的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只要老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不斷探索、研究,一定能總結出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推動教學的發展,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王俊梅.淺議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8).
[2]孫銀燕.淺議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J].新課程(上),2011(3).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