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君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要想方設法地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以激發和保持學習動力,培養自學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盡最大可能為學生創造運用英語的場景,指導學生積極地運用語言,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關鍵詞】初中英語;創新教學;情境教學
素質教育必須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質為目標。它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方面的綜合發展,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的全面提高,注重啟發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地學習,重視學科能力的提高,變講授知識為訓練綜合技能。在英語教學中,尤其要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在學法方面的指導,使學生掌握語言學習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可能創設一個適宜于英語情景交際的語言環境,使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質教育得到落實。
一、創造情境。增強實踐
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在教學實際活動中,我們要營造、創設一個基本接近于說英語、用英語的交際環境。教師可通過實物及教具演示、看圖及投影會話、扮演角色形象、詩歌故事演講,運用聽錄音、放錄像等手段,創設語言交際情境,提高學生綜合技能。這樣,將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和學生實際相聯系,通過動耳、動口、動手、動腦,引發學生進行交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語言實踐運用能力。
二、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
學生的知識接受和技能訓練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完成的,因此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傳統的“應試教育”重視智力因素而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表現為目標不明確,對學生學習態度、興趣、自信心、學習策略及習慣的培養都沒有具體目標,無的放矢。課堂教學有一個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這既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教學全過程都必須圍繞這個目標來展開。因此,我們必須克服過去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學總目標為依據,優化課堂教學目標;建立全新的教學觀念,以情感為核心,把培養學生學習動機、興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達到全面發展。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采用什么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圍繞學生知識、能力及素質的發展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在教學中自始至終觀察全班學生的反應,要隨時根據情況變換自己的角色,保證所教的內容大家都能接受,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達到完成課堂的整體教學任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能按部就班,應靈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師生間形成一個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圍,真正做到雙向互動,順利進行課堂教學,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四、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
樹立主體意識,造就獨立人格,已成為現代國際教育思想變革的一個重要標志。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簡單的認知體,要把他們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讓他們懂得教師只是他們的疏導者和助學者。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從被動地接受中走出來,把自身當作認識的對象。
經調查研究發現,影響外語學習的幾個主要因素是:動機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動機,使其在主觀上產生動力,要讓每位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I”也是“me”,教師要幫助學生強化“I”的主體意識,幫助“I”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提出適當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動學習,以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在外語教學中,在理論上“無懈可擊”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但在真正廣泛運用時卻常常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要想真正搞清其中的原因,必須研究學習主體,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質教育上尋根求源。
教師的職責一是教給學生知識,二是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知識,即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一是“魚”,二是“漁”,授人以魚不如教之以漁,外語教學的過程中,“漁”就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這遠比簡單地“授人以魚”要重要得多,對學生也有用得多。
五、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有人認為,在中學階段,還談不上培養語感,其實不然,因為語感本身就屬于閱讀能力所包含的諸因素的一種,只要教學課標有要求閱讀能力的教學目的,就要遇到語感問題,因為語感是閱讀能力的根本和實質,就是說閱讀能力的高低,實質上是外語語感的強弱,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直覺。因此,培養中小學生的語感心理,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是當前英語素質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當務之急。
如英語中行為動詞單數第三人稱加“s”,語感強的會脫口而出,而有的學生在老師反復指出之后,仍然忘了加“s”,可問到這項語法規則,幾乎人人都會說他知道。但一運用,語感不同的人表現就不一樣了。又如:“We saw abear dancing on the stage。”有的學生可以馬上在腦海里出現一幅有趣的圖畫,一只熊在舞臺上扭來扭去地舞蹈,從而形象鮮明地銘記這個句子,而有的同學則要老師講解一番語法分析才能明白,并且記憶也不深刻,這就是語感心理成熟的程度差異造成的。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要走出“純語法”的教學誤區,在閱讀能力和語感心理方面加大教學力度,這是提高中小學生英語學習質量的一條素質教育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