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貽杰
【摘 要】本文以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茶葉專業為例,論述依托廣西茶業職教集團建立現代學徒“雙導師”制,介紹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機制,分析現代學徒制“雙導師”內涵,提出大師引領“雙導師”隊伍建設、校內導師綜合能力建設、企業導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等現代學徒制“雙導師”建設途徑,以及培養制度、認定制度、考核制度、獎勵制度等現代學徒制“雙導師”隊伍管理與保障制度。
【關鍵詞】職教集團 ?現代學徒制 ?“雙導師”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C-0074-03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高職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需要,如何為企業輸送更多優秀的適用人才,這給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改革要求。教育部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文件精神,于2014年、2015年分別出臺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以及《關于公布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的通知》等文件,遴選了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部署了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要求試點單位深化產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廣西職業技術學院作為首批試點單位,茶葉專業被列為重點建設專業,開始了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本文以該學院茶葉專業為例,對依托廣西茶業職教集團建立現代學徒“雙導師”制進行探討。
一、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機制
2014年由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牽頭,聯合廣西農墾茶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橫縣金花茶業公司、廣西茶葉學會、廣西茶文化研究會、廣西茶葉研究所、廣西橫縣職教中心等中高職院校以及行業企業組建廣西茶業職業教育集團,集團成員涵蓋區域內涉茶的行企校研等51家單位。在對接茶產業鏈建設專業鏈策略指導下,集團根據茶產業鏈從種植、加工延伸到包裝、營銷、觀光等的需要,整合集團資源,優化辦學結構,形成了茶產業鏈人才培養的大格局。學校在獲得試點工作立項以來,與集團成員廣西農墾茶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橫縣金花茶業公司等簽訂了現代學徒制校企聯合培養協議,組建了校企共同參與的組織機構,成立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定期會商和解決試點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及難點。在校企合作辦學的體制下,逐步完善各項功能,落實合作項目,雙方圍繞“雙主體”育人、“雙身份”學習、“雙導師”教學、“雙交替”實踐、“雙主體”評價等培養方式進行探索與實踐。
二、現代學徒制“雙導師”內涵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的師傅帶徒方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緊密結合的一種企業與學校合作育人的職業教育制度,通過校企深度融合、教師和師傅聯合傳授,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實現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在現代學徒制的體制下,學生“雙身份”學習,既是學校學生又是企業員工;“雙地點”受教,既在學校又在企業受教;“雙場所”學習,既有課堂又有車間的學習;“雙導師”教育,既有教師又有師傅的教育;學習采取旺工淡學、工學交替方式,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入企業進行系列的實踐操作和技術技能學習,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以適應企業需求與未來職業發展。
推行現代學徒制對師資隊伍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建立一支校企協同、專兼結合的“雙導師”教學團隊。“雙導師”制有兩層含義:一是師資隊伍的組建,應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師傅構成;二是師資隊伍的能力和素質,必須具備專業理論知識、技術實踐能力以及職業素養。專任教師通常具備較好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理論,能將理論知識融入教育教學,但往往缺少實踐經驗和職業能力,企業師傅能夠彌補專任教師實踐能力的不足,但缺乏教學能力和教學經驗,缺少人才培養的責任感。因此,通過組建“雙導師”教學團隊,使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師傅互相協作、協同指導,實現無縫連接,使處在不同崗位的導師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對學生全方位的指導,促進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結合,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具備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
三、現代學徒制“雙導師”建設途徑
為建設一支適應現代學徒制的師資隊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廣西茶業職業教育集團,以“集團統籌、校企共建”為原則,發揮集團優勢,采用學校專任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互兼互聘,雙向交流”機制,建設現代學徒制“雙導師”教師隊伍。
(一)大師引領“雙導師”隊伍建設。茶葉專業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注重茶葉加工技藝的傳承和學習,學生(學徒)在校內導師、企業師傅的指導下,除掌握綠茶、紅茶、黑茶、烏龍茶、白茶、黃茶等六大基本茶類的加工工藝外,更要學習和掌握具有區域特色的六堡茶、茉莉花茶、桂花茶等傳統的茶葉加工技藝,傳承本土的技術技藝。在廣西茶業職業教育集團的統籌下,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引進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六堡茶和茉莉花茶制作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廣西茶葉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等作為茶葉加工專業的大師,組建大師教學團隊,建立大師工作室,以大師為引領,建設校企“雙導師”教師隊伍,建立“雙導師”制的組建機制、培養機制、考核激勵機制、科研服務機制,促進“雙導師”教師隊伍能力的提升。
(二)校內導師綜合能力建設
1.加強專業帶頭人培養。從了解茶產業發展趨勢,具備引領試點專業建設、科研創新、組織協調等能力的專任教師中遴選校內專業帶頭人,采取到相關行業企業掛職鍛煉、到兄弟院校參加學術交流、到國外訪問進修、到企業開展技術服務等方式和途徑,培養專業帶頭人,提升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建設期間遴選和培養了1名校內專業帶頭人,使其具備了優秀的教育教學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主持制定了茶葉專業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方案,主持完成了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茶葉生產加工、中國黑茶·六堡茶等專業課程的建設,主持完成了省部級科研項目和教改項目,主持完成了自治區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指導青年教師提高專業能力,并通過了校內導師資格的認定。
2.強化骨干教師培養。專業建設需要一支理論扎實、技術過硬的骨干教師隊伍,采取校內外多崗位歷練、多渠道培訓、多項目實踐等方式和途徑,提升導師隊伍的綜合能力。組織教師開展現代學徒制教育理論培訓,強化教師的職業教育理念,提升教師的教學改革能力;組織教師到集團內企業進行實踐鍛煉,了解企業實際需求、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術技能,了解和掌握生產技術工藝,通過鍛煉提高教師的實際解決問題能力、技術服務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激發教師從事職業教育的動力和積極性;與企業師傅一起共同開發專業核心課程,將真實的生產納入教學內容,強化專業知識的實用性;感受職業氛圍、了解企業文化及員工素質,將行為舉止、道德修養等方面內容納入人才培養過程。建設期間,選送16名骨干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組織29名教師參加校內培訓,組織25名教師參加校外培訓,使骨干教師的業務能力、實踐能力及項目開發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3.重視新聘教師的培養。新入職教師對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理念及內涵的認識欠缺,為確保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順利進行以及專業建設的發展,迫切需要對其進行培養。建設期間學校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采取傳幫帶形式,由高職稱的老教師對青年教師、新進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綜合能力培養,年終實行考核測試,以適應教學改革的發展。首先進行崗前培訓,開展學校規章制度、教師工作規范、校情校貌等方面的學習;再由具有現代學徒制教學經驗的骨干教師進行指導,開展教學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培訓,提升其職業能力、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企業導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依托廣西茶業職業教育集團,在成員單位中聘請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行業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組建校外專家庫,專家庫由23名成員組成的,從中選拔在茶葉行業內業務精湛、了解茶產業發展現狀、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專家,擔任校外專業帶頭人,與校內帶頭人一起共同主導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組織活動。根據現代學徒制實施的“一徒多師、逐輪提升”人才培養模式,以及任務驅動的輪崗實踐要求,選拔熱愛本職工作,思想道德和職業素質高的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擔任企業導師,與專任教師共同組建“雙導師”教學團隊。
針對集團推薦的企業導師人選,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培訓,使企業導師具備教育教學能力,與校內專任教師共同研討和制訂茶葉專業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方案,重新構建課程體系,開發專業教材,掌握教學方案設計;具備指導學徒入門的導入教育能力,具備知識的傳授能力,學會通過產品的展示和情境性的操作,實現對學徒技術技能的培養;具備引導學徒形成正確職業觀的能力,使學徒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四、現代學徒制“雙導師”隊伍管理與保障制度
現代學徒制“雙導師”隊伍的建設是試點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因此,必須構建全過程的管理與保障制度,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開展。學院根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度挖掘師資隊伍的建設內涵,形成了具有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特色的“大師引領、名師主導”的教師隊伍,建立了導師隊伍的培養制度、認定制度、考核制度和獎勵制度,完善了試點工作的長效運行機制。
(一)培養制度。制定《青年教師的導師指導制實施辦法》,強化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規范了專任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的條例,制定了教師下企業鍛煉的考核標準,使專任教師下企業實踐成為一種常態,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以適應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教學工作。鼓勵企業導師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和現代學徒制教育理念的培訓,提高導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學校加大經費投入,保障導師的教學改革和科研服務順利開展,鼓勵教師與企業合作開展橫向課題的研究及技術服務,為“校企互動、人才互用”機制的有效運行奠定基礎。
(二)認定制度。基于廣西茶業職業教育集團,制定《現代學徒制導師認定制度》《現代學徒制校內導師管理辦法》《現代學徒制企業導師聘用與管理辦法》等制度,依據現代學徒制師資隊伍建設內涵,認定重點放在專業性、技術性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等方面,制定符合現代學徒制特點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強的評價體系。制度明確規定專任教師必須經過企業的專業實踐,并通過企業考核和認定;企業導師必須經過相關的教學能力培訓,并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共同考核認可,才能被認定為現代學徒制導師,同時納入學校師資聘用與管理。
(三)考核制度。完善考核機制,制定考核制度,是促進導師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對專業導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各個層面進行考核,從職業技術能力、職業素養能力、教學授課能力、科研創新能力等方面考察,制定《現代學徒制導師考核管理辦法》。每年進行一次考核,合格者享受相應的崗位津貼,沒有通過考核的取消崗位津貼及相應資格。學生在企業進行學徒實踐期間,將企業導師承擔的教學任務納入考核,對企業導師實行《企業課堂教學標準考核辦法》,達標者給予相應課酬,享受相應的帶徒津貼并續聘,不達標者解聘。
(四)獎勵制度。在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對于“雙導師”教師隊伍給予激勵和獎勵政策,制定《現代學徒制導師獎勵辦法》。現代學徒制導師在年度考核以及評優評先(下轉第91頁)(上接第75頁)等方面給予傾斜和照顧,在職稱評定和崗位津貼等方面給予體現;在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選拔上,把具有企業實踐經歷和成效作為必要條件,對于選拔的企業兼職帶頭人及企業導師,明確其責任和待遇,激勵制度成為導師自覺提升的驅動力,成為現代學徒制師資隊伍建設及發展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嚴輝華.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雙導師”隊伍建設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6(12)
[2]顧心怡,楊志強.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雙導師”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職教通訊,2017(28)
[3]李傳偉,董先,姜義.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師資隊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5(3)
[4]李滿亮,武艷慧.現代學徒制下機制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7(11)
[5]朱厚望.高職學院雙師隊伍建設的困境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5(6)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