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構建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指標體系,運用變異系數法定量分析廣西城鄉義務教育在師資投入、物質投入、教育產出上的差異,認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體制不當、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師資配置不合理等是造成廣西城鄉義務教育非均等化的主要原因,提出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系、優化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機制等建議,提高廣西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
【關鍵詞】廣西 ?義務教育 ?均等化 ?城鄉差距 ?教育公平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C-0013-03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對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城鄉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統籌力度推動廣西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使得城鄉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日益完善,經費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師資水平顯著提升,城鄉義務教育發展邁上了新臺階。但由于受到歷史因素、自然條件和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廣西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還存在一定差距,城鄉義務教育非均等化的現象還比較突出,如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鄉村弱、城鎮擠”的矛盾還沒有很好解決;受城鎮化人口流動影響,城鎮地區義務教育教學設施、教師資源緊缺現象突出等。城鄉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平衡阻礙了城鄉的統籌發展。本文通過構建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指標體系,運用變異系數法定量研究廣西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
一、指標體系構建及分析方法
(一)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首先應構建均等化的評價指標,據此計算均等化的程度,然后才能明確均等化的實現路徑等。本文借鑒董明濤等(2012)、龔峰和盧洪友(2010)的研究成果,嘗試通過構建“投入—產出”指標體系對廣西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進行實證分析。為了保證各項指標的選取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本文主要運用變異系數對廣西城鄉義務教育“投入—產出”指標體系進行分析,表1是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
(二)分析工具。變異系數又稱離散系數,是用來測量樣本觀測值離散程度的指標,在測量兩組數據的差異時,可以消除量綱和測量尺度的影響。這一方法能客觀并直觀地反映出公共產品均等化的水平,不受自身數值的影響,由于變異系數中的標準差系數能更直觀地反映數據標志的穩定性,所以本文主要采用標準差系數研究廣西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的差異程度。標準差變異系數的公式如下:
變異系數的計算公式為:Vi=σi/μi
其中,μi表示城鄉第i個指標數據的平均值,σi表示城鄉第i個指標數據的標準差,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指數Vi越大,則代表城鄉義務教育水平越不均等;反之則代表城鄉義務教育水平越均等。
二、實證分析
(一)城鄉義務教育師資投入的差異分析。從城鄉義務教育師資投入情況來看,2007—2016年廣西城鄉中小學的生師比差異在不斷減小,但目前城市小學的教師負擔要略重于農村小學教師,而城市初中的教師則相反。在教師隊伍的組成上,2016年城鄉中小學教師學歷的變異系數分別為0.06、0.28,城鄉中小學教師職稱的差異分別為0.25、0.06,近十年城鄉義務教育教師學歷呈下降趨勢,教師職稱呈波動變化。2016年,本科以上學歷教師的比重城市小學比農村小學高了25.7%,城市初中比農村初中高了9.55%,擁有高學歷教師出于工資待遇、生活水平等方面的考慮,主要傾向于在城市中小學任教。高級職稱教師的比重城市初中比農村初中高7.2%。城鄉小學在教師學歷上的差異突出,而城鄉初中在教師職稱上的差異明顯。
(二)城鄉義務教育物質投入的差異分析。從變異系數上看,廣西城鄉義務教育的物質投入中城鄉小學差異最明顯的是生均校舍面積和生均教學設備,城鄉初中差異最為明顯的是生均教學設備,差異最小的是城鄉中小學的圖書藏量。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農村地區中小學的生均圖書藏量接近于城市,但是農村地區的藏書普遍存在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等問題。2016年,農村小學的生均校舍面積是城市的2.7倍,農村初中的生均校舍面積也比城市多了7.15平方米。農村小學的生均教學設備價值是城市的3倍。農村中小學除了校舍面積上有優勢外,學校教學樓、宿舍、球場等基礎設施的質量遠不如城市。農村地區的生均教學設備高于城市,主要是因為隨著人口的城鎮化,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到城市就讀,農村生源逐步流失,在校學生數相對減少,城市學校學生超負荷,人均資源配置不足。其次 ,2016年城市地區中小學的生均圖書藏量、生均計算機量略高于農村地區。城市中小學的生均圖書藏量分別比農村多2.13本和1.76本,城市中小學的生均計算機量分別比農村高0.02和0.03。
(三)城鄉義務教育的教育產出差異分析。在城鄉義務教育產出三個指標中,2007—2016年間除了識字率的變異系數值較小外,其余兩個指標的變異系數值均較大。2016年,城鄉中小學的萬人畢業生人數的變異系數分別達到0.56和0.59。反映出廣西城鄉義務教育在掃除文盲、提升識字率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其他的教育產出上還是存在嚴重的非均等化。具體而言,2016年城鄉中小學的萬人在校生數和萬人畢業生數差距明顯。從萬人在校生數上看,農村小學萬人在校生數是城市小學的3.4倍,農村中學萬人在校生數是城市中學的3.38倍。從萬人畢業生數上看,農村小學是城市小學的3.86倍,農村中學是城市中學的3.5倍。這說明農村地區在義務教育的發展中承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務必要發展好農村地區的義務教育,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以在真正意義上提升國民素質,實現教育公平,從而進一步實現基本公共服的均等化。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根據本文的實證分析結果可知,廣西城鄉義務教育在師資投入、物質投入、教育產出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體制不當、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師資配置不合理等是造成廣西義務教育非均等化的主要原因。鑒于此,本文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
(一)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系。具體如下:
1.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城鄉義務教育在經費上有差距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農村經濟遠落后于城市。廣西作為農業大省,廣大農村地區還保持著原本的生態面貌,政府應大力引導和扶持農村地區發展特色生態旅游、綠色產業等,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政府的財政收入、促進經濟的發展。只有經濟發展起來了,才能從根本上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
2.優化教育經費的來源。不斷地完善教育經費的轉移支付,增加義務教育的專項轉移支付,切實保障教育經費的專款專用。同時,強化中央和省級在教育經費投入上的主體地位,因地制宜(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低)地制定教育投入轉移支付的額度。
3.健全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發展機制。健全完善廣西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公平分配機制,財政經費向農村傾斜,努力提升農村地區的教學環境,建立城鎮和鄉村義務教育共同發展的機制,打破城鄉學校間的壁壘,推動城鄉中小學的良性發展。
(二)優化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機制。具體如下:
1.統籌城鄉義務教育的發展,合理規劃布局。在人口城鎮化加速的背景下,農村學校學生減少,城市學校學生劇增。廣西應通過人口測算、自然環境等對農村地區的中小學進行合理的“撤點并校”,優化農村中小學的空間布局,減少由于農村學校過于分散、學生人數過少等造成的教育成本浪費,把有限的教育經費落到實處,切實改善農村中小學的基礎設施等辦學條件,爭取留住優質師資和生源。擴容改造城區學校,適時增加城區學校新布點,保證城鎮化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能在城市就讀,減輕城市學校超負荷的現狀。
2.重視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仍存在著失衡的問題,所以政府應重視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制定更加更為合理的教師定期輪崗制度,嚴格把關優質教師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比例,防止農村優質師資流失。鼓勵地方政府和相關院校采取定向招生、培養、服務的方式,為鄉村學校培養“一專多能”的教師。加大農村地區教師的福利待遇,地方政府可根據學校艱苦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充分調動鄉村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3.建立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的評價指標體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績效評價指標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下轉第57頁)(上接第14頁)成為衡量工作效果的重要工具。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的評價可為制定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政策提供重要的決策參考。目前,廣西已經出臺了衡量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評估指標體系,但是在指標的設計仍存在一些欠缺之處,不能很好地測算城鄉義務教育的均等化水平,所以應制定一套更為合理的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的評價指標,從義務教育的師資投入、物質投入、教育產出上定期評估廣西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光龍,陳燕.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的實證研究—— 以安徽省為例[J].財政研究,2016(6)
[2]董明濤,孫鈺,高明,等.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實證研究—— 以河北省為例[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2(10)
[3]龔鋒,盧洪友,盧盛峰.城鄉義務教育服務非均衡問題研究—— 基于“投入—產出—受益”三維視角的實證分析[J].南方經濟,2010(10)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空間溢出視角下廣西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問題研究”(2017KY0583)
【作者簡介】唐世芳(1988— ),女,廣西資源人,經濟學碩士,廣西財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計量經濟。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