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現今實施素質教育理念,在教學當中經常使用問題情境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但是由于素質教育理念在我國實施的時間尚短,在教育教學當中還存在著部分教師教學理念陳舊的問題,這就使得在進行問題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有效性下降,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正常開展。文章當中先是談論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重要性,之后探討了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從而助力于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有效性;創設方法
一、 引言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一直是教學當中的重點科目,尤其是在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之下,在教學當中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數學學科所獨有的理性思維對于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與能力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原有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十分的枯燥,近些年來教師采用問題情境的形式進行數學教學,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由此可知問題情境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更應該深度挖掘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從而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創設的重要性
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還處于成長發育階段。而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小學生的思維難以理解書上的知識,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取得好的成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學生心理特點的探索,并根據教學情況與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情境創設,改變了以往的死記硬背,以更加輕松愉悅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而且問題情境的形式能夠將數學知識以一種學生更加熟悉的形式,更加直觀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不僅促進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還使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了起來,促進了學生知識學習的實踐性。
三、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策略
情境創設的形式在我國使用時間較短,因此在教學當中還存在部分問題,如在情境設置上表達不夠清晰、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內容過于形式化,嚴重影響了問題情境法在教學當中作用的發揮。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當中實施問題情境創設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 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教師作為一名成年人,已經形成了自身固有的思維方式,這在教學當中便體現出一種固化,教學思想陳舊,教學方式落后,這也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性低下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學當中應該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動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并在教學當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而自身則是做好引導性的角色,引導學生在正確的學習道路上前行。
另一方面,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問題情境教學法。其實在教師日常的教學當中便有在應用問題情境的教學形式,但是教師自身缺乏對于問題情境的正確認識,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對于問題情境進行全面了解,多聽其他教師的課程,來豐富自身對于問題情境的認識,正視問題情境給教學帶來的益處,使得在進行問題情境的設置上更加有效。
(二) 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教學情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現在的教材都是經過教育部精心編寫的,在編寫的過程中便考慮到了小學生的特點,因此在教材的設置上更加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特點。如在北師大版的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教材當中,舉例子所使用的大多是現實生活當中或是小動物形象的例子,小動物的動畫形象十分可愛,容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對于學習更加感興趣。
(三) 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
小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還尚未形成,因此在教材方面還難以進行自主學習,所以教材當中的知識還是主要靠教師來進行引導性的教學活動。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教師應該在教學當中常設趣味化的問題情境。如在《混合運算》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游戲情境: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使每個小組的學生在四個人以上。之后再讓學生們到教師處隨機抽取數字,由教師來規定運算法則,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來進行數字之間的計算,并給出答案。之后每個小組派出一個學生來匯報計算結果,看哪一組速度最快。再將學生的小組打亂重組,再進行結果計算,通過這樣的形式來進行四則運算的鍛煉。在這樣的游戲活動當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運算能力,同時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相互之間進行速度上的比拼,形成了良性競爭,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之間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 聯系生活,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數學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實踐當中,教學的目的便是將這些數學知識教授給學生之后讓學生再應用于實踐生活。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不斷的加強教學的生活化,在教學當中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性,還能夠讓學生以一種更加熟悉的方式來進行數學知識學習,以促進學生的成長。
如在《周長》的教學當中,教師便可以設置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探索。以書上的例子為例,一個不規則圖形的公園,各個邊長分別為240米、410米、200米、190米、560米,問公園的周長為多少。在之前的教學當中,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了周長的相關知識,知道了周長的概念,在已知各個邊的邊長,直接將所有邊長相加就能夠得出周長。之后再將教學內容順移到生活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測量學校操場的周長、教學樓的周長等,或者是以一些班級當中常見的事物為例,讓學生來進行物體的周長測量,進一步鞏固學生關于周長知識的學習。
四、 結語
問題情境教學是當前教學當中十分有效的一種教學形式,也是教學當中學生接受反饋較好的一種教學形式,教師可以在問題情境當中加入各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如小組合作、分層教學、多媒體等形式,來進一步加深情境教學的有效性。文章當中便是將小組合作和生活化與情境教學相融合,促進了教學的有效性。但是教學模式一直在發展當中,因此教師應該不斷進行探索,從而進一步加深問題情境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玲.探析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105.
[2]張先杰.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119.
[3]紀春艷.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學周刊,2018(28):109-110.
作者簡介:
宋書凱,遼寧省大連市,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光明山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