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香
摘 要:“精教活學,自主課堂”的主題著重強調教師要教得精,學生要學得活,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自主性,擁有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配合教師完成數學教學,以提高自身的數學思維水平,提升數學成績,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培養策略;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新課改中提出要提高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強小學生的自律精神,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所謂的“精教活學”,換言之則是“少教多學”,把學習的主體地位交給學生,教師做一個引導的角色即可,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體會教師所講的內容,去深度分析其中的知識內涵,內化為自己的一種技能,并且可以結合社會生活,學以致用;而“自主課堂”則是在“精教活學”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互相探討,以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調動每一名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促進課堂的高效進行。本文就如何在“精教活學,自主課堂”這一課題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分析和論述。
一、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必要性
學習數學需要舉一反三,需要不斷深化理論知識以達到可以借助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發散數學邏輯思維、發揮空間想象力、挖掘自身的潛能。但縱觀現今的小學數學教學,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師仍被應試教育的理念所束縛,依然堅持單調枯燥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依賴課堂,只會“套路式”的解題,不會自主探究和摸索;除此之外,教育的進步也要求小學數學教學應當在“精教活學,自主課堂”的主題下進行,轉變教育理念、完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以真正實現自主課堂的目的。
二、開展自主課堂的策略
1.轉變教學方法,實施合作教學模式
合作教學模式是體現“精教活學,自主課堂”主題的一項重要策略。首先,合作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它視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把課堂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去交流和探討,學生與學生自由組合、自由討論,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保證小組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利用合作教學模式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將學生合理劃分成各個小組,平衡小組之間的學習成績和個體差異,保證每個組的成員都有機會答對問題。在小組合作中,因學生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互補性,這樣更容易幫助學生取長補短、認識自我,學生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吸取更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想,不斷鞏固自身、提高自我。
2.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除了開展小組合作,教師應注意及時地轉變教學方式,摒棄傳統教學中落后的教學方法,保持理念上的與時俱進以及教學上的與時俱進,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設情境就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教師圍繞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創設出一個符合教學內容的主題,運用多媒體數學技術等多元化的科技手段以直觀、立體、形象、生動的形式將理論知識呈現給學生,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引導學生快速融入課堂之中。接著,教師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既要讓成績優異的學生有提升的空間,又要保證成績較為落后的學生有答得上題的機會,如此一來便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才會通過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去獲取信息,才會主動開動腦筋、發散思維、發揮想象力。
3.開展活動,實現自主課堂
要從真正意義上落實“精教活學,自主課堂”這一主題,開展課堂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舉措。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旺盛、天性好動的年齡,對于新鮮事物有著很強的渴望,教師應當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心里特征開展多元化的課堂活動,如算術競答、畫圖比賽等,多種多樣、趣味橫生的活動可以快速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快速帶動他們進入到活動當中,而通過這些數學小活動,學生不但積極性得到了調動,各方面的能力也同時得到了培養和鍛煉。比如教師以算術競答為主題開展課堂活動,便可以圍繞教材中的相關算術技能,設置不同難度的算術題,在學生搶答的過程中去發現哪些學生的算術水平優異,哪些學生仍需要提高,并且在提前講好的規則之中選出最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和獎勵,給進步較大、勇于參與的學生以表揚和贊賞,讓每一名學生都在競爭中不斷提升自我,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提高自主分析和探索的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課堂。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有很多種方法,教師轉變教學方法,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讓小學生樂于學習且懂得學以致用,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趙青.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學式教學法的應用[J].學周刊,2019(7):109.
[2]張旭斌,裴轉發.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8):56.
[3]左曉巍.引導—探究式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初探[J].學周刊,2018(35):89-90.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