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霞
【關鍵詞】 小學語文;微課教學;預習;
知識點;思維;復習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
17—0155—01
所謂微課,簡單地說,就是教師在5-1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利用信息技術對課程某一個環節或知識點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直觀地學習語文知識,激發出學習積極性,從而擴大語文學習的外延,進而促進綜合素養的提高。
一、使用微課,提前預習學習內容
在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把新課程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制作成微課視頻、音頻發給學生,作為自主學習的輔助資源。音視頻的豐富程度以及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力容易使學生全神貫注,提前掌握教學內容,在課堂上與教師的講課進程保持同步。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能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分析與處理信息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提前將西方節日的視頻播放給學生欣賞,以便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西方節日以及圣誕節對西方人的意義。為了把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調動起來,教師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換位思考,站在小女孩的角度體會其當時內心的變化。教師還可向學生適當提問,展開有效探討,使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點,展開自主學習,這樣就能將學生的學習潛能徹底挖掘出來。
二、巧設微課,準確挖掘知識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將微課設計好了,方可保證“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眾所周知,微課主要是將挖掘什么知識,挖掘的地方告訴學生。所以,在設計微課時,應對教學的認知規律予以嚴格遵循,合理選擇知識點,同時展開科學分析與處理,進而促進小學語文學習效果的提高。微課設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備課,它必須要有自己獨到的亮點,這個亮點必須是學生確實難以理解的,而且也確實能夠帶動學生更加深入地走進文本之中。
比如,在教學《觀潮》一課時,“潮來時”這段內容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錢塘江大潮,在朗讀時仿佛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中,親耳聽到潮水拍打的聲音。而本課教學的重點就是感受錢塘江潮的壯觀景象,為此筆者制作了《壯觀的錢塘江潮》這一微課。第一,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其中包括山崩地裂的響聲、悶雷滾動的聲音,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實現“入境”的效果;第二,播放潮來時的視頻。第一次整體觀潮,使學生從感性層面認識大潮,第二次將相關語句結合起來觀看視頻,使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進而對文章內容有更好的理解。運用微課視聽結合,聲像并茂,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中解決重難點知識,達到“內行看門道”的閱讀境界。
三、利用微課,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新課標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除了要將基礎知識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創造能力、探索精神給予培養,但因為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還是忽略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微課是時代的產物,是新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優秀的成果,也是未來小學階段教育發展的趨勢,它將語文課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識和抽象化的概念具體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通過對視頻、文字、圖像等的賞析,能夠更好地對課文進行理解和掌握。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成年人不同,他們對事物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微課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視聽結合的語文課堂,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與教師的互動過程中,不斷激發想象力,拓寬知識面實現語文學習的進步。
四、利用微課,加強知識點的復習和鞏固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出現因故缺課或是未聽懂課堂內容的情況,但因為課后沒有再聽課的機會,無法對教師的講解進行對接。而微課視頻的播放不受次數的限制,能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與鞏固,可使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與此同時,因為微課內容精,且不用長時間播放,所以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能夠將課余時間有效利用起來,這樣就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總而言之,隨著網絡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微課也必將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只要將微課運用恰當,將課堂教學內容展示出來,就能巧妙地化解教學的難點,使學生輕松地學習知識,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