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月平
【摘 要】本研究探討了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二年級學生一學期內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比傳統面對面教學模式的影響。同一老師同時授課2個班級,一個班級經歷了部分網絡在線授課,另一個班級經歷了傳統面對面教學模式。班級之間的比較是基于評估學習、學生認知調查和教師反思。在任何一項評估因素上,班級之間沒有差別。然而,在學生對學習、社會聯系、愉悅程度和教師支持的認知上,出現了差異。這些發現可能稍微緩解了對技術介入教學效果的擔憂。雖然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被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所取代,可能讓教師感到不適應,但提供豐富的在線學習環境可能對學生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混合式教學;在線學習
一、引言
互聯網+技術使教師可以用越來越多的方式吸引學生。在線學習工具可以使教育更加普及,讓更多的學生有發言權(Concannon, Flynn, Campbell, 2005)。各種各樣的在線學習工具鼓勵學生花更多的時間思考并反思他們的學習(Meyer, 2003; Newman, Webb, Cochrane, 1995; Warschauer, 1996),這反過來可以提高學生成績。越來越多的學生期望在線學習成為他們學習的一部分,反映了在線課程的普及化,這似乎預示著課堂效率和有效性的不斷提高。這些期望至少部分地證實了使用技術為媒介的學習工具與學生成績提高相關聯(Hoskins Van Hooff, 2005, Means et al., 2010)。
除了這些積極的作用,教師和研究者還發現了使用技術為媒介的學習工具帶來的風險和潛在損失。已經觀察到社會聯系的減少,盡管在線建立這種社會聯系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清晰(van Tryon Bishop, 2009 )。不管學習方式如何,社會聯系對于有效學習都是必要的。然而,21世紀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擴散可能恰恰會破壞這種社會聯系( Gergen, 1991; N. V Smith Morgan, 2010),盡管它提供了新的學習機會。
因此,如果要充分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就必須從表現和認知兩方面考慮技術介入學習的效果。關于在線學習對學生感知影響的研究結果喜憂參半。與傳統的面對面教學相比,研究顯示,有學生更滿意線上教學模式(O'Malley McCraw, 1999),對線上學習持更積極的態度(Richardson Swan, 2003),但相反,也觀察到有學生更喜歡面對面教學,甚至討厭技術介入的學習(Noble, 2002)。人們還注意到,在熟悉和接受技術介入學習方面,個體差異持續存在( Meyer, 2003 )。關于教師,有研究人員得出了積極和消極影響并存的復雜結果。(Christianson, Tiene, luft, 2002; GG. Smith, Ferguson, Caris, 2001 )
以技術為媒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學校課堂教學中越來越普遍。本研究通過對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與傳統面對面教學相比較,增加關于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較混合式教學模式和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對學生成績和認知的影響,包括:學習、社會聯系、愉悅程度、教師支持等多個方面。
二、研究方法
2.1 參與者
課程開始時,2個班級人數相同,都是45人,在能力方面沒有已知的差別。學生年齡在20歲至22歲之間,大多數來自廣東省。
2.2 測量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三種測量方法。首先,根據他們的完成結果(考試、作品計劃和作品)對兩個班進行比較。這些結果被認為是衡量學習效果的主要指標。第二,課程進行到二分之一時,對兩個班進行了一次在線調查。調查包括6個衡量學習觀念的指標;6個衡量社會聯系的指標;3個衡量教師支持的指標;2個衡量對課程愉悅度的指標;1個衡量面對面教學的指標和1個衡量在線學習的指標。單獨的指標進行累計求和,為目標構造提供一個綜合評分。第三,教師不斷完善優化網絡課程。
三、研究結果
學生關于社會聯系、學習水平、愉悅程度和教師支持的認知是積極的。盡管存在線上教學和面對面教學的不同偏好,這些認知測量數據表明混合式教學的積極效果。三種衡量方法之間存在密切相關性,對社會聯系、學習、教師支持和愉悅度的看法也是如此。在線學習的偏好與其他指標幾乎沒有關聯,除了與面對面學習的偏好呈負相關,正如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喜歡面對面學習的學生更容易感受到良好的教師支持。也許最令人震驚的發現是,學習成績和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知之間幾乎完全缺乏相關性。
四、分析結果
4.1 測量指標之間的關系
相同專業兩個不同的班級加強了本研究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認知兩種主要類型的測量標準。評估結果邏輯上顯示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同時,學生對愉悅程度和教師支持的認知與學生對學習和社會聯系的看法相關。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的面對面教學的偏好與在線學習的偏好負相關。教師和研究者都需要認識到,學生對在教育中使用信息技術有著不同的偏好。
學習成績和學習認知兩個主要衡量標準之間缺乏明顯相關性,這一點起初令人吃驚。這意味著那些學習成績更好的學生并不比其他學生獲得更高(或更低)的愉悅度、教師支持或社會聯系。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這是理想的結果。學生對學習環境的認知一般不決定他們的學習成績。最極端的例子是,那些認為自己學習最積極的學生在考試中表現最差。
4.2 班級之間的差異
兩個班級在評估成績上沒有明顯的差異,這一結果可以從兩方面解釋。一方面,混合式教學可能至少與傳統面對面教學一樣有效。另一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比面對面教學更有效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沒有觀察到明顯的成績差異,但是接受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學生對自己學習水平的評估明顯高于傳統面對面教學的普通班級學生。也許混合式教學班級學生的感受沒有客觀根據,也許本研究使用的評估方法沒有完全反映學習的真實水平。
4.3 研究不足
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因此,本研究結果具有局限性,不能客觀反映總體結果。教師對待兩個班的方法上的差異可能產生了潛在的影響,例如:教師對學生表現的潛在希望;評分的公正性;以及課堂環境的中立性。如果要更充分地證實本研究中的結果,大樣本的進一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五、結語
本研究探討了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面對面教學模式之間的差異。兩者之間的差異可能并不像有時認為的那么明顯,在本研究中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差異。學生群體對在線教學和面對面教學有著不同的偏好。積極的在線互動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社會聯系、愉悅程度和教師支持的認知。雖然教師可能會認為使用混合式教學,教師與學生的聯系越來越少了,但是提供豐富的在線學習環境可能對學生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翁攀峰,楊伊.“課堂+網絡+討論”混合式教學的實踐——以溫州醫科大學《基礎》課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12):186-187.
[2]劉芳.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基礎英語混合型教學模式的運用[J/OL].鄂州大學學報,2019(01):93-94.
[3]劉琨.基于雨課堂的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02):57-58.
[4]趙越.互聯網背景下產品設計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工業設計,2019(0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