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慧
摘 ? ?要: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大力倡導的,也是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發展中面臨的重要任務,本文立足“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優化完善歷史學科教學,在理論銜接實踐中不斷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歷史知識的獲取、整合、應用中高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實現個性化學習。
關鍵詞: 農村寄宿制學校 ? ?歷史學科 ? ?自主學習能力
寄宿制學校產生于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浪潮之中,隨著大規模“撤點并校”,寄宿制學校已成為農村學校主體,如何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至關重要。歷史是農村寄宿制學校開設的基礎學科之一,根據歷史學科與學生具體特征,以自主學習為出發點,深化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大環節,在興趣激發中高效指引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科學學習方法、提高歷史學習效率,同時鍛煉歷史思維及發展能力。
一、強調課前自主預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習興趣是培養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保障,課前自主預習是不可忽視的關鍵點。要強調課前自主預習,在科學安排課前預習任務的同時明確歷史新課題預習方向,便于各層次學生在針對性、層次化預習中深化感知歷史知識與情感,順利激發學習興趣。
以“鴉片戰爭”為例,教師可以在把握“鴉片戰爭”課題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班級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從鴉片戰爭爆發、經過與結果三大層面入手,聯系歷史背景、主客觀原因、相關事件與人物等,科學設置基于課題基礎知識、重難點內容的各層次預習任務,為班級學生建構“鴉片戰爭”課題自主預習整體框架體系,明確預習方向后促使學生合理預習,提高課前自主預習效率。在此過程中,學生要聯系自主預習任務有效解讀教材中章節課題內容,同時通過其他路徑收集教材以外的關于“鴉片戰爭”各方面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在和教材課題內容的協同作用中深化了解“鴉片戰爭”,拓寬歷史知識面,不斷獲取歷史情感體驗,培養學習興趣及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實現高質量的課前自主學習。
二、深入挖掘聯系教材,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師要深入挖掘并聯系歷史教材知識點,在有機整合的同時科學設置課題問題,引領班級各層次學生自主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提出新問題,建構且完善歷史知識結構體系,科學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在層次化自主學習中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以“儒學的興起”為例,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儒學的興起”知識點的同時聯系“百家爭鳴”,采用圖片、文字、聲像等集于一體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呈現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應用教學設備設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主動參與“儒學的興起”歷史課堂。在知識點講解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師生角色,強調班級學生主體地位,結合教材內外及前后相關知識點,科學設置思考問題,和學生共同剖析相關材料的同時引領班級各層次學生自主思考,在回顧、整合已學過的“百家爭鳴”等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與此同時,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思考時可以講一些相關小故事,讓學生重現相關的歷史情境,站在歷史高度深化分析,鼓勵班級學生大膽回答課堂問題,在綜合把握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儒學的興起”課題知識點,再聯系學生已學過的舊知識補充、完善課內講解內容,堅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科學設置課題問題,引領學生不斷挖掘潛能,在問題層層解決中理解、掌握“儒學的興起”課題知識,在新舊知識整合中完善已構建的歷史知識體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三、優化課堂教學方法,鍛煉自主學習思維
掌握學習方法是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提高歷史學科學習效率的前提條件,前提是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教師要在歷史知識講解、歸納、總結中優化教學方法,在深化課中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促使學生在多層面互動中科學把握歷史學習方法,在鍛煉自主學習思維的同時提升歷史知識層次。
以“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為例,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優化,將分層教學法引入課內,在“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課題知識講解中針對班級學生自主學習水平分層設置課題問題,在層次化作用中引領班級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預習、自主解讀教材中“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課題內容,在問題解決中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各方面情況的同時鍛煉自主學習思維。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合理化總結,針對未解決的問題,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各小組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挖掘潛能、共同解決課題問題,同時發現、提出新問題,在知識講解、問題解決有機聯系中確保各層次學生都參與歷史課堂,促進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同步提升,發展自主學習思維。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教與學的具體情況,在精講課題重難點時指導各小組學生深化探究,說說有效學習歷史課題知識的方法,在學生分享、交流后加以歸納、總結。比如,注重課題中圖片、史料等信息內容,強調同一課題及不同課題知識之間的聯系,鍛煉自主學習思維,科學掌握重要的歷史學習方法。教師要在把握分層教學法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入手巧設“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課堂練習試題,使其具有鮮明的梯度性、層次性,以填空題、判斷題、問答題等形式呈現出來,以自主學習為切入點,分層設計班級不同層次學生的隨堂測試任務。學生可以結合課本、工具書等解答對應的試題,解答結束之后,相互交換、批改,錯題要標注正確答案。教師根據課堂試題練習情況,發現班級學生在學習“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課題知識中共同存在的問題,補充講解相關內容的同時明確考察點、易錯點等,針對學生存在的個性問題,可以分別進行合理化引領,包括對歷史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自我歸納、總結中有效學習歷史學科,同時深層次鍛煉自主學習思維,為課后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四、優化課外實踐環節,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在歷史學科教學中,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師要在把握課內教與學情況的基礎上優化課外實踐環節,促使學生高效鞏固復習課內知識并進行有效反思、分析、總結,夯實歷史理論基礎,同步培養自主學習、史料分析、問題解決等能力,樹立正確歷史觀、價值觀,增強歷史意識與提高文化素養。
以“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為例,教師可以綜合把握教材中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開辟農村包圍城市、中共七大等層面知識,在聯系課內教學的基礎上優化課外實踐環節。教師要以“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為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歷史課外實踐活動,比如走進偉人世界、閱讀分享、情景劇表演,合理延伸拓展課內教學,在歷史課堂內外深度銜接,針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特征及地區已有的各類優勢資源,堅持自主學習為主、合作學習為輔的原則,合理設置課外實踐任務,實時組織班級各層次同學參與其中,在多層次實踐中活用課堂課題知識,在鞏固復習的過程中有效夯實歷史理論基礎。教師要在仔細觀察中合理點撥、引導,確保每位學生在歷史課外實踐任務完成中有效鍛煉思維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歷史思維品質,塑造健全的人格,實現全面發展,最大化提高歷史學科教學價值。
五、結語
農村寄宿制學校要多層次地分析歷史學科教學及各層次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在層次化實踐中提出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構建高效歷史教學課堂,深化課堂互動,引領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歷史學科學習熱情及積極性,主動參與歷史課堂內外,在探索歷史學科奧秘的過程中實時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歷史學科素養,更好地成長成才,順利實現歷史學科教與學目標,深化實施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楊暉.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探尋[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0):264.
[2]伍建澤.在歷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途徑的探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6):49.
[3]任永明.歷史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1):114.
[4]舒澤昭.中學歷史學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6(1):100.
[5]華先萬.淺析自主學習策略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8):235.
[6]趙宏達.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4):74.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M〔2018〕GHB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