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妹
【摘要】當前教育改革中對學生文學素養需求不斷提升,越來越注重語文教學中名著閱讀的引入,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進行分析,從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更好實現初中名著閱讀教學效率與質量快速提升,為初中生良好發展創建科學條件。
【關鍵詞】初中教學;名著閱讀;科學引導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初中語文教學對于強化學生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有著格外地關注與重視。其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可確保其在社會中與他人之間具有較高交流水平,而交流方法與技巧也會極為豐富。同時初中生正處于主要發展時期,進行名著教學可使學生形成良好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一、初中名著閱讀教學問題
受到新課程改革影響,各種教材中都有著豐富的“名著導讀”內容,同時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作用下,學生也具有豐富閱讀機會與途徑。而在傳統教學觀念影響下,教師與學生對于閱讀的利用情況較弱,這也導致出現了兩方面問題:
(一)師生缺乏重視性
在傳統教學模式作用下,各種考試對于分數過于重視,并受到以分數決定一切評估模式影響,教師對于閱讀缺乏關注,通常格外重視應試教育,沒有了解閱讀的真正作用與意義。另外,過于看重知識點的記憶與寫作,也導致大部分閱讀時間被壓縮。
教師寫作作業布置相對較多,使得學生閱讀時間相對較少,同時教師也沒有布置閱讀任務,這就致使學生不斷進行寫作練習,沒有自由時間閱讀相應名著。因此摘選文章題目期間,學生不了解名著各種內容與背景,不能科學明確作者真實的寫作思想,進而導致學生不能理解題目,所以其閱讀能力明顯降低。
(二)名著閱讀缺乏引導
在快餐文化環境影響下,初中生較為喜歡閱讀各種扁平快式文章,厭惡甚至抵觸那些具有較強思想內涵的文學名著,并將其分類為腐朽、落后的書籍。通常情況下,名著與現在具有較大時間差,而且現階段時代背景特殊性相對較強,特定人物特征也較為明顯。若學生在沒有一定了解時,閱讀名著會具有較大阻礙難度,過于枯燥與乏味,不能與作者之間形成思想上的共鳴與理解,這就導致學生不喜歡深度、細讀文學名著。另外,教師教學期間沒有確保名著意義與當前時代背景有效結合,使得學生沒有掌握閱讀名著的重要性與意義。同時由于需要進行各種考試,學生在教學期間僅僅重視對于名言名句與知識點的學習,而對各種輔助內容則較為輕視,使得教學整體結構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名著閱讀觀感消失。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期間,沒有進行名著閱讀引導,僅僅簡單介紹名著相關背景,使得學生不了解名著,因此降低了閱讀名著的積極性。
二、名著閱讀教學所需基礎
(一)明確導與讀的關系
通常名著思想有著較強豐富與復雜特征,可形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閱讀效果。其中初中名著閱讀內容僅僅具有內容點評語簡介,選節內容也僅為文章某一部分,不能完全展示出名著的魅力與意義,所以名著導讀不能成為名著內容。所謂導就是教師進行引導與啟發,即教學期間運用因勢利導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讀則是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與自主性。這在明確讀與導之間關系的同時,也為教師明確自身職責,使得名著閱讀有了科學方向。
(二)深入閱讀了解名著
在年齡等因素影響下,學生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進行名著閱讀期間經常出現各種問題與困難,這時教師應及時進行引導與啟發,其中教師對于名著閱讀的見解,對學生也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對名著進行深入研讀,真正掌握名著內容,不斷與學生進行分析與交流,以此確保得到全新啟發,確保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共鳴。
三、初中名著閱讀教學優化措施
(一)利用“國學”風潮,強化名著閱讀
在物質文化快速提升作用下,人們逐漸利用閱讀文學名著提升自身文化底蘊與內涵,確保人文素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這也是“國學風潮”形成的基礎。例如我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在為人們提供視聽享受的同時,對于各種文學著作也有格外深入的見解。而在經典名著與人們生活之間不斷連接作用下,有效提高了學生對于名著閱讀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可有效利用“國學風潮”中的名著創建良好閱讀環境,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與好奇心。再如在進行《三國演義》閱讀期間,教師可根據實際需求運用《易中天品三國》的資源,實現同步閱讀名著,其中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收集各種評論文章,確保學生在閱讀名著期間形成發展性思維,為其發展奠定基礎。
(二)利用圖書角,創建閱讀平臺
在考試成績壓力作用下,初中生學習任務過于沉重,這就使得網絡小說、游戲、動漫、各種流行讀物以及青春讀本成為其放松與了解時尚的主要途徑與追求。同時在這種娛樂性與消遣性較強的快餐式閱讀模式影響下,學生閱讀名著積極性明顯降低。其中受到部分學校圖書館沒有及時開發與家庭書籍較少等因素影響,進一步阻礙了學生閱讀名著積極性的提升。因此,根據實際需求創建讀書角,形成良好閱讀環境,使學生閱讀名著具有良好基礎與平臺。其中教師與學校可通過各種方法確保圖書角藏書量快速提升。例如教師可將自己收藏的名著存于圖書角,確保學生良好借閱,同時確保學生家長積極合作,調度學生不斷將自己的名著存放在圖書角與其他學生分享。另外,教師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利用集資方法購買相應書籍。在教師與家長不斷支持作用下,學生會形成良好閱讀環境,這時教師再通過圖書角進行交換閱讀,確保閱讀心得具有良好交流性。其中在良好讀書環境中,學生可真正暢游文學海洋中。
(三)提高教師引導性
為了促進名著閱讀教學不斷完善,教師可根據社會發展創新自身教學理念,確保自己角色從講解者逐漸轉變為引導者。在實際教學期間科學介紹相應文學名著,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與好奇性,并讓學生自主尋找相應文章進行閱讀與交流。同時還可讓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名著,這時教師也應進行閱讀,了解與分析學生閱讀目標,進而掌握其愛好與性格。教師在引導與督促閱讀時,還需要確保學生的讀后感交流能力,通過對名著某一內容的分析、討論以及話劇表演等方法,強化學生感官體驗水平,以此為提升教學質量創建條件,這也可以促進班級閱讀環境快速形成。
在名著閱讀教學期間,教師還需要讓學生邊閱讀邊做筆記。例如在閱讀《西游記》時對于精彩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等進行總結與分析。引導學生如何在名著閱讀期間運用符合自身需求的閱讀方法,確保學生形成“邊動筆,邊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使學生在名著閱讀期間真正感受到其中存在的意義與樂趣,為長期保持閱讀積極性提供基礎。對于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感悟,教師也應讓學生進行記錄,進而促進學生穩定發展。
(四)引導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為了確保初中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僅僅簡單地閱讀名著、講解名著內容與情節仍存在一定不足。由于所有學生對于事物的感知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教師需要格外重視學生心理需求,結合學生個性進行科學引導,確保學生實現個性化閱讀,通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思想,允許學生對于相同內容存在不用的見解與想法。例如在閱讀《三國演義》期間,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客觀角度出發對曹操這一人物進行評價,確保學生分析“曹操”這一人物屬于英雄還是梟雄,以及其行為準則是否符合當前社會發展。學生通過掌握時代背景差異情況下分析道德需求與標準,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思想與意圖,進而實現思想共鳴。
(五)結合閱讀名著,實施針對性引導
在對具有較強時代性特征名著進行閱讀期間,名著語言也會在時代性影響下較為晦澀,進而導致學生閱讀較為困難,因此教師需要進行針對性引導。例如在閱讀《哈姆雷特》時,教師可讓學生先閱讀相關講解文章與資料,確保學生在閱讀文學著作時具有相應簡單性與通俗性。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強化自身文學素養,若教師自身知識積累存在不足,文學素養較為缺失,也會導致名著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受到阻礙。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對于初中生文學素養需求的提升,學校對于名著閱讀教學逐漸重視。為了確保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可通過引導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結合閱讀名著,實施針對性引導等方法,確保名著閱讀教學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莉.以情感為媒介提升名著閱讀“獲得感”[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7).
[2]王杰.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鞍山:鞍山師范學院,2018.
[3]李汭桐.YJ市四中“名著導讀”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8.
[4]王坤.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8(9).
[5]譚江慧.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7.
[6]谷思慧.基于敘事學的中國四大名著教學現狀及其對策建議研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17.
[7]張萌萌.基于闡釋學的高中語文名著閱讀現狀及對策研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