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新課標教學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師要開展以人為本的教學,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積極學習,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和積極探索的精神,在遇到問題時能努力尋找方法進行解決,促進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使他們掌握多種分析數學問題的方法,高質量地完成學習內容,實現高效的數學教學。
關鍵詞:以人為本;小學數學;自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09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88
在素質教育下,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教學改革,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分析數學知識,在教師引導下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效率。教師要優化教學內容,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教學進行創新和優化,采用多種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積極探索,深入思考,提高學習效率。在設計教學時,教師要精心備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內容,了解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將他們掌握的數學知識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刪減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增加重難點知識的教學環節,使學生能在短短的學習時間中抓住重點內容進行探索,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在設計教學中,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掛圖、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使他們被學習內容吸引,提高學習內驅力,在積極思考中掌握數學知識,實現優質的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獨立思考掌握所學內容,使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數學知識,在自主學習環節,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探索,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小數的整數部分表示什么?小數部分表示什么?想想列豎式時,什么和什么要對齊?在探究問題時,學生重點分析了教材中相關的知識點,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操作活動是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運用的有效方法,通過操作可讓他們深入分析抽象的數學知識,在探索中理解知識。在操作環節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探索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動腦、動手下掌握數學知識。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讓學生先猜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然后讓他們進行分組操作:用學具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后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并做好記錄。通過操作和合作討論,學生推導出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深刻理解了所學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自由、平等的學習氛圍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可以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責任感,獲得深刻的學習成功體驗,使學習活動成為一種不斷深入、持續前進的探索活動。在小學數學自主學習中,要讓學生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學習內容,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使他們在不斷探究、總結和反思中提高學習能力。在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時,教師可從以下方面進行:1.在預習中進行指導。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方向進行指導,使他們在預習前思考應掌握哪些知識點,應解決哪些問題。在積極思考中預習,可使學生的預習事半功倍。2.在課堂學習中指導。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時,要對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探究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在分析數學知識時能夠思路清晰地深入思考,抓住重點知識進行理解。3.在歸納總結中指導。每學完一堂新的數學知識,教師都要指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找到和已有知識的聯系,促進數學知識體系的完善。
在小學數學自主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中通過獨立探索掌握了數學知識。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在他們掌握了數學概念、順利解決了數學問題,通過作業鞏固了數學知識后,都要進行表揚,讓他們獲得激勵,產生努力學習的自主意識,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在積極思考中不斷取得數學學習上的進步。在學生出現計算錯誤、理解錯誤等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分析錯誤的地方,順利解決這些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共同作用下,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使他們努力探索,掌握扎實的數學知識,不斷提高數學綜合素質。
總之,在小學數學自主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自由探索中分析數學知識,通過主動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促進數學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慧娟.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教育革新,2016(11).
[2]李佳欣.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現狀及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劉波(1979.3— ),男,漢族,山東曲阜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