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虎
【摘要】小學生可塑性最強,這一階段是他們語言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如同萬丈高樓之地基,如果能把握好此階段的口語交際教學,必將對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出眾的交際能力使其侃侃而談,彰顯出不凡的談吐修養,讓他人刮目相看。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這一課題展開淺論,此乃筆者管見所及,謬誤紕漏之處,還望各位同仁斧正補充!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口語交際 教學反思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034-01
隨著社會的蓬勃發展,口語交際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對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教育,也愈來愈受到廣大家長們的重視。然而,當前的口語交際教學現狀卻是不容樂觀,例如,口語訓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口語課教學效率低下,缺乏良好的口語交際氛圍等等,各種情況不一而足。那么,該怎樣走出這一困境呢?下面筆者淺談兩點自己的看法。
一、從學生喜歡的交際話題入手,喚起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
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先生認為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助推器,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樂學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和肯定。小學生年齡較小,自我約束能力非常差,無論做任何事都是以興趣作為內在驅動力,如果在口語交際課中,教師給學生提供的話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學生難免會感到趣味索然,提不起半點“說”的熱情,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口語學習意興闌珊,味如雞肋,最終喪失口語交際的興致。故而,小學語文教師若想點燃學生口語交際的火種,首先要為學生提供他們喜聞樂見的交際話題,給口語交際注入一些趣味元素,以此掀起學生的情感漣漪,讓他們感覺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從而產生盎然濃厚的口語交際興趣。
譬如,筆者就曾給學生提供了《不一樣的我》這樣一個口語交際題目,要求學生從自身性格、愛好、優點、缺點,與他人與眾不同的地方等來介紹自己,避虛就實,簡明扼要,其他同學作為聆聽者,聽完以后要做出中肯的評價。因為話題內容是讓學生介紹自己,而且自己最熟悉的莫過于自己,所以學生便會覺得有話可說,不會再啞口無言,難置一詞,從而激發他們“說”的蓬勃熱情。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我美麗的家鄉》、《我最愛的人》、《我的兒時玩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等口語交際題目,這樣的題目設計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起學生“說”的積極性,我口述我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二、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使學生樂于開口
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活潑好動,天真無邪,玩耍之心尤為濃烈,渴望表現自己,對此語文教師不妨投其所好,選取某篇課文中的故事讓學生進行表演,去真實經歷一番文中所描述的故事情節。通過此舉,不僅可以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口語交際的樂趣,達到樂說會說的目的,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和理解,有助于學生更進一步解讀作者的思想觀點,實為一箭雙雕之舉。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三年級上冊《陶罐和鐵罐》一文時,當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筆者特意請兩名學生到講臺來進行角色扮演,一個扮演夜郎自大、趾高氣揚的鐵罐,一個扮演謙虛豁達、不矜不伐的陶罐,來進行課本劇的表演。這樣趣味濃濃、生動形象的活動形式,既可以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熱情,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切實有效地提高,又能活躍課堂沉悶的氣氛,加深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從這一活動中受益多多,收獲多多。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類似于這種故事性強的課文還有很多,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晏子使楚》、《將相和》、《畫家和牧童》等等,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源,積極地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長此以往,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然會得到大幅度提高,說得自信,說得流利。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廣泛的口語交際素材
筆者觀察發現,每次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時候,總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約莫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在對某話題進行敘說的時候,總是感覺無話可說,難發一言,或者只有寥寥幾句簡短的話,沒有自己別具一格的理解與認識。究其根源,在于學生對于所討論的話題,缺乏真實的情感體驗,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多姿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多看、多聽、多想,積累廣泛而鮮活的口語交際素材,這樣學生談論起來便能對答如流,滔滔汩汩。
一言蔽之,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養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如同幼蠶食桑,必須經過長期大量的鍛煉與實踐,如此方能真正成為自己掌握的本領。在日常的口語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采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與途徑,給學生提供更多說話的機會,誘導他們產生強烈的說話欲望,從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淑.如何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10)
[2]于月紅.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