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燕 楊秀芹 王炳忠
【摘要】以實戰化教學為原則,根據多年的航空蓄電池課程教學經驗,本文以士官職業技術教育層次《航空蓄電池》課程為例,從課程情況介紹、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措施與方法、考核評價五個方面對該課程的教學設計進行了研究,重點對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如何體現實戰化教學所采取的措施與方法進行了分析,充分體現了任職教育特色、實戰化教學理念。
【關鍵詞】任職教育 實戰化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251-02
實戰化教學,顧名思義是在近似實戰的環境和條件下按作戰要求進行的教學。實戰化教學的標準要求是按照學員未來所擔負的使命任務設計教學內容,按實戰化環境設計教學環節,按實戰化標準配備教學裝備。只有把課堂“前移”至戰場,把戰場“延伸”至課堂,才能夠實現課堂與戰場的銜接、理論與實踐的銜接,才能夠順利地推進實戰化教學的開展。據此,本文對《航空蓄電池》課程教學設計中的幾個環節進行了研究。
一、課程情況介紹
《航空蓄電池》課程是士官職業技術教育層次發電與供電專業中的一門主要的專業課程,該課程屬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員應理解航空蓄電池的原理,熟悉航空蓄電池的性能,掌握航空蓄電池的構造、使用維護方法等知識,為學員畢業后勝任本職崗位工作打下較好的基礎。根據畢業學員的崗位特點,教學過程中將結合航空蓄電池裝備管理細則和維護規程,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學員的動手能力和崗位任職素質,同時培養學員的自學能力,以提高學員適應新裝備的能力。
二、教學對象分析
本專業的教學對象為士官高職學員,培養目標是航空兵場站充電員,主要從事航空蓄電池的充放電工作。從近幾期的學員情況來看,學員來自于不同的部隊,來源比較廣;入學前所從事的崗位也比較分散,有炊事員、司機、報務員等,具有崗位雜的特點,但他們由于來自于部隊,具有很高的崗位榮譽感以及強烈的任職崗位課程學習的欲望,渴望接觸裝備,鍛煉實際動手能力。另外,學員在前期接受過《工程數學》、《電子技術》、《電路原理》等基礎性課程,雖掌握了一定的電路知識,但從掌握情況來看,他們的學習成績大多不理想,而且自身基礎也比較差,自信心略顯不足,而且學習航空蓄電池課程所必須的電化學理論知識接觸很少,幾乎為零。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員的接受能力,按照“夠用為度”原則,在課堂教學和實踐實習的過程中,對航空蓄電池理論的掌握不要求全求深,重點講述是什么,弱化為什么的原理分析內容。重點關注如何利用所學原理來解讀使用操作方法、維護要求、故障分析排除方法。同時,強化能力,突出應用。充分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引用部隊的工作案例,增強學員對本課程的感性認識,引導學員主動學習,著力加強學員對蓄電池維護以及充放電等實踐性操作能力的培養,以及根據原理的學習,結合維護規程,掌握航空蓄電池的日常、換季和定期等維護內容,保障裝備的完好率,以此來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內容優化
1.前期教學效果分析
經過前期教學實踐,航空蓄電池的結構、原理和使用維護等知識的教學基本上達到了教學要求,但由于學員的電化學基礎知識較差,學習比較困難,上課的互動性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另外在授課中法規意識貫徹不夠,案例分析不是很到位,在合格崗位人才培養方面有待進一步的加強。
2.教學內容優化思路
具有科學的、合理的、先進的知識結構體系是形成能力的重要基礎,根據內容結構,優化課程體系,強調教學內容基礎性和實踐性的有機結合。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可以劃分為五個模塊,如圖1所示。第一模塊緒論的內容包括航空蓄電池的概念、特點、分類、發展、應用;第二模塊電化學基本理論,是蓄電池工作原理和性能的基礎;第三、四、五模塊由航空鉛酸蓄電池、航空鋅銀蓄電池、航空鎘鎳蓄電池組成,是航空蓄電池的主體部分,分別講解三種不同類型的航空蓄電池的結構、充放電原理、特性以及蓄電池組的使用維護方法;在掌握蓄電池原理和電氣性能的基礎之上,結合充電裝備,在第三、四、五模塊中安排蓄電池的充放電實習,這是課程必要的實踐性環節,也是和學員未來工作崗位掛鉤的環節。
按照實戰化教學的基本要求,在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將按照航空蓄電池的結構帶原理,以蓄電池的工作原理、充放電等電氣性能分析為主線,以航空蓄電池的使用、維護和簡單的故障分析為重點,以應用為目的,以適應本職崗位工作的需求為最終目標,按照電化學理論→蓄電池結構與原理→蓄電池的電氣性能→蓄電池的使用維護和常見故障分析與排除的教學思路展開。
四、教學措施與方法
要想在規定學時內,按照實戰化教學的要求,培養學員全面掌握航空蓄電池的結構、工作原理、使用操作及維護保養,并具備一定的故障排除分析能力,是有很大難度的。因此,在教學中堅持崗位需求決定內容選取最為根本,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最為重要,充分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來提高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大力加強實踐性教學組織和力度,提高學員崗位動手能力。
充分利用單位現有的航空蓄電池、航空充放電設備與科研成果,進行開放式實驗、結構熟悉及操作使用實習,同時模擬部隊實際的工作環境,把課堂“前移”至戰場,提高學員的崗位任職素質。例如在使用維護課中,充分利用教研室的航空充電設備,將學員進行合理分組,對新蓄電池進行跨晝夜啟封充電操作;在考核時,也是以實操為主要考核形式,學員畢業前要參加由機關領導和部隊保障專家當考官的士兵職業鑒定工作。學員通過實際動手操作裝備并完成保障任務,切身體會了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培養了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維護保養能力、故障分析能力及科學管理能力,提高學員的崗位任職素質。
2.教學內容更加貼近部隊、貼近裝備。
堅決貫徹海軍裝備管理法規,力求貼近部隊現役裝備,貼近部隊維護實際,將管理法規、維護規程、訓練考核大綱中關于航空蓄電池的規章制度貫穿到教案中,融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去,通過理論教學,使學員理解規程制定的理論,加深對相關法規的認識。在相關章節的教學中,以規程的內容進行引題,分析問題并總結問題,使學員能夠從規程、法規的高度,把今天的學習與明天的工作聯系起來,在實踐課教學中,以部隊發生的實際案例進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員的學習目的性強,積極性才能提高。
3.注重教學內容更新。
把戰場“延伸”至課堂,一方面是把近兩年到部隊調研收集到的航空蓄電池的故障案例充實到教學內容中來;另一方面是把四站部隊開展的正規化訓練、規范化管理的相關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課堂與戰場的銜接,才能夠順利地推進實戰化教學的開展。
五、考核評價
教學過程中采用平時考核和筆試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平時考核主要是檢查學員平時作業完成情況、出勤率、課堂提問、課內實作動手操作能力等,該部分占課程總成績的30%。課程結束時進行筆試考試,主要考核學員對航空蓄電池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占課程總成績的70%。最后學員的總成績由平時成績和筆試成績相加而得。這種成績評定方式可以非常客觀的評價學員的整個學習過程,可以防止學員單純為了考試而進行的突擊性學習,能夠確實起到以考帶學和調動學員積極性的作用,值得在其他課程考試中進行推廣試用。
參考文獻:
[1]俞志強,萬凡兵,徐晨羲,魯力. 加強雷達裝備實戰化教學的思考[J].空軍預警學院學報,2015,6:444-446.
[2]楊子龍,李學峰,張金輝.課程教學設計研究[J].空軍航空大學學報,2010,6:8-10.
[3]洪慶根.軍隊院校任職教育教學模式新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
[4]杜俊,王丹.淺談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的管理與隊伍建設[J].職業教育,2017(26):20-23.
作者簡介:
姚海燕(1982~),女,碩士,海軍航空大學青島校區講師,主要從事航空供電保障裝備的教學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