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闡明當前我國小學體育教學現存問題,探討日后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的科學辦法。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體育;教學應用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此時體育教學水平怎樣,會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個性和抗壓能力。因此,為了確保成功激發每個小學生的潛能,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體育教師,理當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竭盡全力引領每個層次學生進行長期深入性鍛煉。具體就是沿用分層教學方式來為每個學生匹配不同的學習任務,令他們各自能力都得到充分性發展。
一、 當前我國小學體育教學現存問題
(一) 教學模式過于統一
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往往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想要快速提升整個班級的體育學習水平,進而令每個小學生合理性地發展身體素質,作為體育教師,要預先準確地分析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隨后為每個層次學生匹配富有針對性的鍛煉方案。可現實往往不遂人意,許多小學體育教師經常會忽略學生的差異性,選擇針對所有學生設置統一的教學目標、提供相同的教學內容和鍛煉項目,如此一來,一些體能不佳的學生就難以緊跟教學進度,慢慢地喪失了長期學習和挑戰體育的自信心。
(二) 受社會環境影響
很多一線的體育教師愛崗敬業的意識不強。在當前教學環境中,學校追求升學率,家長追求分數線,從上到下都不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成績,客觀上對小學體育教師沒有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加上個別小學領導對體育老師不夠重視,在經濟待遇和業務考核上與其他老師有一定差距,對體育設施和場地建設的投入也不夠,體育老師自然產生了怨氣和不滿,影響了他們的事業心和進取心。
(三) 知識結構和文化水平不高
大家知道,我國的體育人才一般都是從小進專業或業余運動隊,長年累月地進行集中訓練和比賽,到了退役年齡,或進相關院校進修,或到學校任教,或從事與體育相關的工作,在這個循環過程中都忽略了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特別是小學體育教師本身就底子薄,專業背景差別較大,又沒有機會進行“后天”的業務技能培訓和系統學習,造成了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體育理論知識認知不深,專業訓練技能不高,嚴重制約和阻礙了小學體育教學整體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四) 教學過程充斥著較強的單向性
一些小學體育教師因為長期深受應試理念制約,習慣于借助滿堂灌的途徑來保障自身在課堂中的控制地位,根本沒有顧及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汲取和實現個性化發展等訴求。久而久之,整個小學體育課堂氛圍就變得愈來愈陰暗沉重,最終難以獲取較高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五) 教學評價標準相對單一
如今許多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還是習慣于檢驗學生對規定動作的掌握和完成度,該類評價標準未免顯得有些單一和片面,不足以激發出學生深層次的運動潛能,還會令他們慢慢喪失主動研究體育知識和進行身體鍛煉的欲望。相比之下,分層教學法則為消除該類教學弊端,提供了全新的指導思路,有助于贏得更加理想化的教學質量和成效。
二、 日后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科學操作辦法
(一) 設置適當的分層教學指標
小學生的身體發展趨勢、運動技能、學習水平等往往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體育教師須預先依照他們各自的實際狀況設置層次分明的教學指標,確保實際教學中不會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運動基礎等產生沖突。
如教師在正式組織體育教學時,須依照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將他們劃分成為優質、良好、中等三個層次的小組,之后再分別匹配每個小組適當高度的教學指標。即針對優質組設置較高的學習目標,以迎合他們的身體素質和知識水平提升需求;中等組則要盡量要求低一些,掌握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即可,這樣才不會打擊他們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從而順利提升這類小組學生的體育成績;至于良好組則重在增強他們學習體育和參與鍛煉的信心,力求任何運動項目都可以達到及格水平。歸結來講,選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推廣分層教學法,可以持續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激情,令他們在各類體育活動參與中強化自信心,從而大幅度提升個體的體育水準。
(二) 基于學生身體差異狀況來展開針對性的分層訓練
小學設置體育課程的動機,就是引導小學生潛心學習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隨后做到靈活控制身體的每個部位、做出各類基礎性的運動動作、熟練掌握必要的體育和健康知識。須知因為每個學生先天因素和所處的生長環境不一樣,所以他們的身體素質自然各異,所以說教師要靈活地使用分層教學模式,制定富有層次感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方案,從而更加快速地完成預設任務,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如在進行跳高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好先消耗十分鐘來進行基礎性的動作和規則闡述,并在現場進行標準性示范,令學生能夠熟悉跳高過程中必要的姿勢。之后鑒于男女的差異性,將男女學生分開展開訓練,并適時地安排兩組成員進行競賽,觀察誰可以學得更快且跳得更高。這樣一來,就能夠實時性強化小學生的體育競技意識和能力之余,快速挖掘和修正學生平時學習和訓練中遺留的弊端,從而帶動所有學生共同進步。
(三) 依照學生學習能力予以分層評價
以往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都沒有顧及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習慣于沿用既定評價體系來考查認證每個學生,無法保障他們身心的健全性發展。而自從我國實施新課改之后,便要求教學評價中加大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關注度。所以,小學體育教師要將學生個性發展作為評價的主流方向,隨后依照各層次學生表現狀況設置對應的評價機制,輔助個體快速塑造出標準化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從而持續性地完善自我。
同樣是在跳高教學期間,因為男女性別和學習環境不同,學生跳高成績自然不夠均衡,基于此,教師須依照學生體育學習能力等設置有效的評價體系。即保證多鼓勵那些跳高資質一般的學生,令他們樹立起更強的自我挑戰信心;對于一些資質優越的學生則適當增加跳高難度,令他們不斷挑戰和超越自我,最終順利達成身心健全性發展的目標。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有助于持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帶動他們進行個性化發展。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體育教師,理當積極貫徹因材施教原則,將分層教學模式靈活地滲透到體育教學和訓練環節之中。長此以往,有機改善小學體育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曉紅.分類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5,36(5):84-93.
[2]張培培.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6,19(3):122-140.
作者簡介:王廣云,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周市華城美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