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
【摘 要】本文基于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論述產教融合視閾下中職實訓基地建設的理論與實踐,針對中職學校實訓基地建設的常見問題,提出突出內涵建設、加強實訓資源建設、全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校企融合、引企入校等做法,為中職校園實訓基地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教融合 校內實訓基地 電子商務專業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5B-0063-03
構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既是中職學校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中職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目前中職實訓基地建設存在大而全的現象,專業特征不顯著,注重硬件設施建設,忽視或者淡化相匹配軟件設施的建設與維護。而產教融合型的實訓基地作為一個主要的載體,承載著中職教育最重要的育人功能,其立足于地方經濟發展,建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使專業與產業緊密對接,打破了過去的簡單的實訓及實驗操作,由企業來主導實訓基地的建設,引入企業的技術和工作標準,實現深度的校企一體、產教融合的“雙元”主體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更注重基地場地設施的建設、實踐教學系統的進一步優化和升級、運行機制的改革和實訓基地管理模式以及教師隊伍的建設等所有環節。
一、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
(一)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得以提高。中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其中“企業”在現代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轉變,傳統的中職教育推行的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提出“與企業緊密聯系,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與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而現代職業教育則提出要深化產教融合,企業需要發揮其“重要辦學主體作用”,它重在強調企業主動參與教育教學實踐,并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企業可以根據發展的需要進行專業設置及課程資源開發,學校與企業一起建設實訓實習基地,實現企業生產的用人標準與學校的培養目標接軌,學校與企業雙主動。
(二)實現校企共享交流、互動反饋。通過校企合作,學校與企業保持長久的深層次合作關系,為學校的專業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和課程開發等提供更多的幫助。引進企業的專家,建立專家數據庫,為學校擴大專業師資隊伍。合作企業深度參與共建實訓室,使學校的專業教學與企業崗位能夠無縫對接。同時,專業教師能夠利用合作企業的平臺深入企業實踐,這樣就可以把教學內容與實踐崗位結合起來,真正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和教學水平,實現校企共享交流和互動反饋。
(三)凸顯學校辦學實力和可持續發展。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礎是“雙贏”,學校要發揮主導地位,通過內涵建設和良好的辦學體制形成辦學的可持續發展力,通過學校軟實力的提升來吸引企業的關注。職業學校辦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適應區域建設的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只有在專業建設(專業設置、課程建設、實訓平臺等)上具備一定的辦學優勢,才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影響力,才有可能促成校企合作機制的長效建設,企業才愿意參與和投資,才能打造深度合作的實訓基地,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機制。因此,只有讓企業既能獲利又有意愿滲透到教學當中,將學校的人力技術優勢和企業的無縫對接滲透到企業的產業價值中,才能凸顯學校的辦學實力和可持續發展。
二、中職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常見問題
(一)學校的實訓基地與企業的生產環境存在隔膜。盡管我們一再強調實訓基地建設的仿真性、生產性和輻射性,但是學校建設的實訓基地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總是存在著隔膜,這主要是企業開發的軟件或產品是針對消費群體的需求而生產的,但是職業學校的教學是以教材為依據的,中職學校的課程存在著明確的分工、有明顯的細化和碎片化的特征,沒有一個專業教師能夠把一個軟件或設備的所有內容駕馭。因此,教師大都只會選取其中跟自己授課內容聯系最為接近的軟件作為實訓基地建設的內容。即使購買的是全部的軟件或設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只會選取很少一部分來使用。因此學校雖然添置了實訓設備和軟件,但培養出來的學生依然不受企業的歡迎。
(二)實訓室功能不夠強,只注重技能培訓。大部分的基地建設重在強化“訓”的功能,忽視了“產、學、研、賽”等功能的開發。大部分的實訓設備只是為教材內容的實訓安排,重在某一內容的實訓強化,當教材實訓內容更新時,實訓室的功能就無法滿足實訓的要求。同時,“產、學、研、賽”對實訓室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實訓室開放性和兼容性出現嚴重的開發短板。大部分的“校中廠”成了企業把實習生變成準員工的培訓場地,大部分學校的“校中廠”花錢投入設備,引入企業來進行生產,這樣的實訓就是一個花架子,沒有實現真正的產教融合。
(三)軟硬件不匹配,實訓基地利用率不高。學校的實訓室是為教學服務的,因專業的緊密度不夠和軟硬件的建設不同步等,教學以外的時間,實訓設備處于閑置狀態,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學校的實訓室大部分成了“陳列室”或學校“標桿”,從而顯得實訓基地與眾不同,在同行或領導來參觀時就可以作為宣傳的“經驗”和“亮點”。
(四)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較為滯后。實訓基地的建設大多是根據當下的實際教學需要而建立的,具有一定的時間限制,資源開發存在明顯的滯后性。而隨著專業的發展和課程的改革,原先實訓的內容就顯得陳舊,與配套資源開發不相適應,迫切需要中職學校根據專業實訓教學要求全方位開發實訓資源。
(五)專業教師的配備泛化。實訓指導教師的配備存在著泛化的現象,主要體現為一師多專,即一個專業教師負責指導很多個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實訓。近年來,因國家政策影響和地方政府的大力主導,不少優質的中職學校的招生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師資隊伍的建設較為滯后,不少教師因專業的停招而不得不轉型,出現不是本專業的教師上著專業的課程或者一個教師上著不同專業的實訓課的現象,這種泛化現象制約著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
三、實訓基地建設對策
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是 2016 年度廣西職業教育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項目重點建設專業,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桂政發〔2014〕43 號)、《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關于報送 2015 年度職業院校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項目建設方案和任務書的通知〉》桂教職成〔2015〕37 號等文件,著力對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進行了全方位的建設和探索。
(一)突出內涵建設,彰顯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結合電商行業和合作企業的需求,選擇企業的負責人、行業專家、骨干教師等共同組建專業建設工作組,共同開展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改革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
1.構建電商專業“135”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對企業及區域人才需求的調研,分析電子商務人才的技能及素質要求,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構建了“135”工學結合的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依托深度校企合作,通過工學結合、項目模擬實訓和頂崗實習等方式,培養學生運用電商技術、信息技術、現代管理方法從事電子商務運營、服務和創業工作,培養適應東盟區域產業、行業、企業發展急需的電子商務應用型創新人才。
“1”即一條主線: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同步培養,并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3”即三個崗位:以“網絡營銷、網頁設計/美工、電商物流”三個崗位的工作過程作為導向,確定學習領域和行動領域,通過崗位能力不同進行分項培養。
“5”即五項措施:學習領域情境化、課程設計系統化、技能訓練崗位化、知識講授應用化、頂崗實習員工化。
2.修改完善基于電商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通過對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通過選取工作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開展職業能力分析,校企共同修訂、完善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體系,形成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項目課程為主體、基于電商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形成“基礎知識與專業課對接、專業知識與企業項目對接、實踐技能與工作崗位對接”的格局。
(二)加強實訓資源建設,提升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組建《電子商務物流實務》《東盟跨境電商》和《社區 O2O 電商》三門精品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小組,經過企業考察、專家指導、反復研討,各小組擬定具體建設實施方案,從實際崗位工作流程出發,以項目為引導,開發項目化的專業課程教材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目前已完成三門教材的編寫以及教材出版和三門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招標,中標企業在課件制作、教學視頻拍攝、素材優化等數字化資源開發方面提供技術支持。
(三)全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強化實訓基地使用效率。電子商務專業要以“內培、外聘、優化、提高”為師資培養基礎思路。首先要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現專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化。實訓指導教師不僅要具備精湛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還必須具備專業實訓指導水平。因而學校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培訓進修和企業實踐等形式來帶動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構建一支專業綜合素質較高、專兼比例合理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師隊伍,輻射帶動電商專業群教師團隊發展。目前學校通過遴選確定電子商務專業帶頭人培養對象 2 名、專業群骨干教師培養對象 6 名(其中電子商務 3 名、會計 2 名、市場營銷 1 名)、從合作企業聘請企業骨干擔任兼職教師 3 名。截至目前,已經聘請相關專家來校為教師開展教科研立項和結題指導 2 次;組織專業群教師外出考察交流、學習 16 人次,下企業實踐 12 人次;選派專業骨干教師參加區培、國培項目培訓 4 人次。
(四)進行深度校企合作,實現校企融合。為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學校修訂和完善了校企合作新型運行機制。通過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實訓基地,爭取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學校,為專業師生提供實踐平臺,實現真正的“做中學、學中做”。
目前,新增緊密型合作企業廣西天水目夏燕商貿有限公司 1 家,使電子商務專業緊密型合作企業數從 5 個增加到 6 個。與廣西順百隆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廣西天水目夏燕商貿有限公司簽訂共建校外實訓基地協議,新增校外實訓基地 2 個。從廣西天水目夏燕商貿有限公司、廣西順百隆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等合作企業引進兼職教師 3 名,主要負責專業技能課教授及學生頂崗實習指導,兼職教師將企業文化、企業崗位工作流程引入教學,并積極參與到專業課程建設、實訓室建設工作中。
(五)引企入校,推進產學研緊密融合。2016 年 5 月中旬,學校組織專家小組對項目的實訓基地建設計劃進行評估,認定方案的可行性。6 月,自治區財政廳采購處同意學校電子商務綜合實訓室、網絡營銷實訓室、美工攝影實訓室、(下轉第70頁)(上接第64頁)電商創業實訓中心和校園電商物流快遞實訓中心等 5 個實訓室的實訓設備采購計劃。學校委托廣西科聯招標中心運作相關程序,于 8 月底完成相關招標工作并簽訂合同。
通過項目建設,改善了學校電商專業群綜合實訓基地的實訓條件,不僅將更好地滿足電子商務專業及專業群學生日常教學實訓的開展,更將建成一個集實踐教學、職業培訓、技能鑒定和開展技能賽為一體的產教融合綜合實訓基地。
【參考文獻】
[1]程艷霞.現代中職教育的特點、問題及建議[J].職業與教育,2015(7)
[2]郭鳳鳴.“三位一體”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3(6)
[3]徐溢艷.產教融合的實訓基地建設及其運行機制[J].文教資料,2018(3)
[4]何 穎.中職院校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建設研究—— 以河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為例[J].財訊,2018(3)
[5]倪莉莉.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探析—— 以銅陵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7)
[6]黃雪梅.“2015中國—東盟教育高峰論壇及校長企業家論壇”文稿翻譯實踐報告[D].南寧:廣西大學,2016(6)
[7]李 想.計算機動漫與游戲制作專業職業化課程體系的構建[J].廣西教育B(中教版),2015(1)
[8]張艷華.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研究—— 以衡水中職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為例[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5)
[9]張興華.高職院校營銷專業“三位一體”實訓平臺建設探析[J].現代商業,2018(7)
[10]劉士祺.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施路徑[J].現代職業教育,2016(3)
[11]秦京昌.淺談提高車工理實一體化教學質量的幾點做法[J].科技創新導報,2015(1)
[12]張海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審計學課程改革[J].時代經貿,2012(4)
[13]匡 芳.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制度建設研究—— 以湖南省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11)
【作者簡介】梁 華(1983— ),廣西華僑學校講師,教務副主任,研究方向:教學管理。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