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節奏的課堂教學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快”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囫圇吞棗,阻礙了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慢教育”能夠緩解學生的身心,讓學生對所學新知仔細回味,從而深化理解,內化認知。本文結合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慢教育”實施策略談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初中物理;慢教育;實施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教學實踐證明,“慢教育”對學生理解和認知物理知識,促進學生深度融合運用所學新知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生有了動腦思考、分析的過程,可以參與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樣,才能構建富有實效的物理課堂。
一、 “慢”中糾錯,提升辨析能力
初中生剛剛接觸物理知識,而物理知識抽象、難懂,因此,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這時就需要教師正視學生出現的錯誤并予以及時的糾正,在糾錯的過程中,教師應放慢教學步伐,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分析、尋找各個錯誤點,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辨析能力,掌握知識的本質。
如在教學初中物理《壓強》后,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教師給學生布置的練習題目是:在面積為S的水平桌面上有一質量為m的正方體鋁塊。已知鋁塊的密度為ρ,試求該鋁塊對桌面產生的壓強為多大。學生看到題目后,迅速進入到計算中,在巡視中,教師發現了學生對壓強定義式的理解存在問題,立即放慢教學步伐,組織學生進行糾錯活動。教師挑選了兩個有代表性的學生,把做題過程展示在黑板上,其中一個學生在計算壓強時是用重力除以桌面的面積S,另一個學生先根據鋁塊的質量和密度計算出了鋁塊與桌面接觸的面積,然后再用重力除以這個面積得到了壓強。教師讓學生仔細對比壓強的定義式,對兩個學生給出評價,并讓學生說清楚錯誤出在了哪里,是因為什么原因出現的錯誤。在逐一回答的過程中,其他學生對壓強的定義式也有了深入的認知,從而避免了類似的錯誤再次出現。
教師在學生的練習中發現問題,及時放慢教學步伐,把學生所犯的錯誤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重新思考,糾正錯誤認知,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辨析能力。
二、 “慢”中行動,培養探究能力
實驗教學是物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對實驗教學都很重視。傳統教學中,教師習慣于靠“嘴”把實驗“說”給學生聽,學生聽過了就算是學過了,實際這樣的實驗教學,學生并不能領悟實驗的真諦,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可以適當地放慢教學節奏,為學生創造參與實驗探究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實驗參與度,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構建富有實效的物理課堂。
如在教學初中物理《浮力》時,教師就加入了實驗教學的內容,只是教師設計的實驗與以前有兩點不同:其一是教師給學生提供的實驗器材并不是實驗室中的規范器材,而是教師在課下尋找的學生身邊的物品;其二是教師沒有給學生進行實驗演示,而是讓學生進行實驗方案的確定、操作實施、尋找結論。當學生看到教師準備的深口盆、帶蓋的一大一小兩個可樂瓶子后,都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紛紛動腦思考實驗的方案以及實驗操作步驟,再加上學生的日常經驗,學生很快進行了實際的操作,只見學生把盆子中裝滿了水,然后把可樂瓶子壓到水中,學生邊操作邊體驗著,并做好了實驗記錄——瓶子被壓得越深,需要的力就越大;在兩手同時把一大一小兩個瓶子向水深處壓的過程中,兩只手的感受是不同的,拿大瓶子的手更費力些。學生再對課本內容進行閱讀,然后給出了浮力會與哪些物理量有關的結論,最后教師讓學生自由發言、討論。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慢節奏中完成了本節課的實驗教學,課堂教學效果很好。
教師在課堂中,放慢了實驗教學的步驟,讓學生在自由的學習空間中,有了主動探究的積極性,這樣不僅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還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讓課堂教學更有實效。
三、 “慢”中示弱,提升思維能力
在以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將知識“傾囊相授”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聽講。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課堂教學效果很差。新課改要求提高學生的素質,教學中應讓學生感受到師生的平等,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初中物理“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時,教師就給學生創設了寬松的學習氛圍,并把自己的問題暴露在了學生面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成功地激發了起來。教師利用一塊木板把小燈泡、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電鍵、2節干電池固定好。用導線把小燈泡與電壓表先并聯接上,然后把電流表、滑動變阻器、2節干電池、電鍵、并聯后的電路依次串聯接好。教師高高地舉起了木板,讓學生見證當電鍵閉合時的情形。學生都很積極地看著教師的一舉一動,只見教師把電鍵閉合后,小燈泡特別亮而且電壓表的指針指示的是3 V,教師趕忙把電鍵斷開了,教師向學生露出一臉的茫然:這是為什么呢?學生一看教師表現出的無奈,自然會產生尋找解決方法的積極性,學生便會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分析,有學生就提出: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位置放置有問題,有其他學生也搶著說:本應該在實驗之前把滑片放在阻值最大位置處,根據電壓表的示數可知,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放在了阻值最小的位置了……學生在討論中逐漸把問題解決了,他們的臉上充滿了成功的喜悅,教師趁機對學生進行了表揚。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放慢節奏,向學生“尋求幫助”,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將有助于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益。
總之,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利用“慢”教育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搭建參與課堂教學的平臺,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化理解,這樣,才能真正將學生主體落到實處,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學生的自主潛能,從而構建實效課堂。
作者簡介:
黃征,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淮安市清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