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逸
【摘要】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積極推動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但同時也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本文重點分析四、六級考試和大學英語教學的矛盾,然后從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角度探討解決矛盾的具體對策,最后用實驗數據分析其可行性。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四、六級 學習動機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117-02
一、問題的提出
四、六級考試是國家教育部主持的全國性的,針對大學生的一項考試,是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檢測考試。四、六級考試自誕生之日起,積極推動了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為我國選拔人才提供了依據,為推動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我國許多研究者(如楊惠中,1998; 楊惠中、金艷,2001)對大學英語考試的設計原則、質量控制、數據處理、考試信度和效度、施測效率等因素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科學的驗證,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然而,實踐當中,大學英語和四、六級考試之間也存在突出的矛盾。有學者(周福芹,邵國卿,2001)提到,學生進入大學后,往往剛開始都有較高的英語學習動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者的英語學習動機普遍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就是大學生和英語教師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四、六級的負面影響。比如過級率和優秀率讓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活動偏離了初衷。教師不再關注知識傳授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而是注重傳授考試技巧。許多高校甚至把四、六級當做是決定學生能否獲取學位的一個必要條件。理想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應該能減輕學生對四、六級考試的恐懼。理想的四、六級考試不應該干擾正常的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那么,四、六級考試對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到底產生了哪些負面影響,影響程度如何?教師與學生對待大學英語和四、六級考試的態度如何?四、六級考試在多大程度上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正反撥作用?本文將通過數據分析這些問題。進而探討大學英語教學和四、六級考試的矛盾所在,及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最后探討未來的解決對策。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通過收集的學生和大學英語教師反饋的問卷分析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和四、六級考試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制定了416份紙質的“大學英語及四、六級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表主要參照克特五分制量表使用五分制計分,每題分值從1分到5分代表“很不滿意到很滿意”5種滿意度。調查問題由50道題組成,其中有2道主觀題,題目圍繞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和對待四、六級的態度等進行滿意度評估。本次研究樣本來自同一高校(銅陵學院)的在讀本科生和部分大學英語教師。針對在讀本科生,本研究設計的問題涉及個人基本信息,英語學習情況,四、六級分數,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評價及建議等。針對在職大學英語教師,本研究設計的問題涉及個人基本信息,大學英語授課情況,對四、六級的態度,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評價及建議等。其中問卷樣本總量為416份。問卷采取現場填答回收的方式。在調查完成之后,回收的有效問卷403份,有效回收率達96.8%。本次調查問卷得到的所有數據,筆者均采用SPSS20.0 進行了數據統計和分析。
三、四、六級與大學英語的矛盾根源
四、六級和大學英語教育的矛盾根源,實質就是誤解兩者的關系。誤讀了教考分離的本質。我們都知道考試按其用途可分為:能力考試(aptitude test)、編班/分級考試(placement test)、診斷考試(diagnostic test)、學業成績考試(achievement test)和水平考試(proficiency test)等。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一項全國性的教學考試,同時也是一個尺度相關——常模參照的考試(楊惠中,Weir, 1998)。其尺度便是《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我們追根溯源就會發現,其實四、六級的命題范圍和大學英語的教學依據都是《大學英語教學大綱》。“1982年教育部高教司正式啟動制定適應我國改革開放需要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在大規模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教學目標,確定課程教學要求。于是1985年重新制定了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提高了對大學生的英語能力的要求。新的教學大綱確定的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和譯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使學生能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所需的信息”。1987年開始實施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正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開發的。”
由此可以看出,四、六級考試做為一種教學考試,是檢測學生是否達到《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因此它是一種學業成績考試。
四、六級對大學英語教學有反撥作用
這種反撥作用既可以體現在四、六級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總體影響上,也可以體現在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態度的影響上。(Alderson & Wall, 1993)。這是四、六級與大學英語的深層關系。對于四、六級和大學英語教育的誤讀,實質就是不理解兩者既區別又聯系的關系。在目標的解讀方面,四、六級與大學英語教學都以《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為基礎。兩者的區別在于:四、六級的考察目標具有有一定的獨立性。四、六級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其內容包括命題,施考,閱卷,發布成績等。在《有效測試、有效教學、有效使用》中,楊惠中提到“讓語言教學正確且有效地幫助學生養成語言交際能力,讓語言測試準確且有效地測量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說明四六級目標是測量能力,它的評價目標在實踐過程中體現出特有的獨立性,這個標準不可能做到因校而異,因人而異。相對而言,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實施起來更加考慮實際情況,更加因地制宜。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做出的。這個目標結合了本校人才培養方案,適應了學生的層次和接受程度,所以教學目標因校而異,做到了因地制宜。在這一點上,四、六級和大學英語是截然不同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四、六級考試的信度和效度,才能真實測量學生英語能力,才具有四、六級考試的公平和公正性。所以我們說,四六級與大學英語雖然都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指導下,但是兩者區別明顯。四、六級考察內容不可能跟大學英語教學內容一致。應該是既有重合也有區別。
五、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途徑和方法
鑒于此,為解決當下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筆者建議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思想上統一認識,認清《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性質和作用?!洞髮W英語教學大綱》對大學英語和四、六級的作用是什么。老師首先應該加強學習,明確思想,然后在教學實踐當中將這一個思想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和教師在思想上與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要求的精神保持一致。
(2)教學內容要體現《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和四、六級的要求?!洞髮W英語教學大綱》對大學生英語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種要求在四、六級中以測試題的形式體現出來。鑒于此,教學內容要以《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基礎。課堂教學內容不能變成應試教育,不能脫離實際語言運用,教學內容應該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適當結合四、六級的測試題,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英語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3)在教學模式上要做到分級教學,因材施教。通過四、六級成績反映出來的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低年級學生和高年級學生英語知識掌握情況不同,同年級同學的英語水平也不盡相同,不同專業學生英語能力也不同,四、六級成績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標準。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根據學生具體的英語水平和能力做適當調整。
(4)大學英語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機為導向,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大學英語教師常用的動機策略有“闡明學習目標”,“正確說明學習任務和價值”,“將課堂所學聯系實際需要”,“讓學生熟悉目的語文化”,“提供幫助讓學生順利完成活動任務”,“促進學生間的合作”,“使用小組活動”,“提供實際獎勵”和“提供具體有效的表揚”。不常使用的動機策略包括“讓學習者了解英語學習的實用價值”,“提出參考性問題”,“開展具有實際成果的活動任務”,“鼓勵學生自我糾正或同學間糾正錯誤”。受到重視但使用較少的動機策略包括“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開展具有趣味性和創造性的活動”。其中“闡明學習目標”,“正確說明學習任務和價值”,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最大。所以,教師應該充分運用動機策略,“闡明學習目標”,“正確說明學習任務和價值”,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結語
本文就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進行初步探究,對銅陵學院400多名學生和大學英語教師展開了一次問卷調查。經過問卷調查,采集多方面的數據進行分析,實驗結果表明學生和老師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解讀不夠透徹,認識不到位,理解有偏差,在實際英語學習和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沒有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削弱了學生對于大學英語的興趣。通過問卷調查,我們還分析了動機策略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并給出了建議。
這次調查是告別傳統低效率的課堂教學模式,科學地遵循動機模型理論,找到激發學生學習強度的方法,這是對筆者所在院校英語專業教學的改革創新,也是筆者所在院校應用型教學的實踐。今后,筆者將深入學習和研究,反思本次實驗的不足之處,完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努力讓教與學達到最優化效果。
參考文獻:
[1]Alderson, J.C. & Wall, D. Does washback exist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3(14): 115-129.
[2]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高等學校理工科本科用)[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高等學校文理科本科用)[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6.
[4]金艷,楊惠中.走中國特色的語言測試道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三十年的啟示[J].外語界,2018(02):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