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悅天
摘要:買辦階級是近代中國歷史中出現的一支重要階級力量,對其歷史作用和歷史地位的正確科學的認知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文摒棄以往學界相對流行的狹隘歷史史觀,從辯證唯物主義史觀和唯物發展史觀出發,對近代買辦階級的歷史作用進行系統梳理和全面闡述,透析它在經濟、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在梳理深化對這一重要問題的認識的基礎上,本文又提出了其帶來的現實啟示意義。
關鍵詞:買辦階級;歷史作用;近代化;現實啟示
1.引言
買辦階級(以下簡稱“買辦”)是近代中國的特殊產物,是在近代中國社會經濟領域中曾經表現積極的新生代力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和改變了近代中國多領域的發展和變化。對買辦研究進行的將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國近代史學界對其研究評價主要分為兩種論斷:一是“階級論”,對買辦的歷史影響基本否定,二是“中介論”,全面肯定其歷史作用[1]。這兩種理論存在的主觀色彩濃厚,僅僅片面強調買辦的正面或負面作用影響,因而對買辦的透析評價也失之偏頗。因此,科學綜合運用各種唯物史觀,辯證地、歷史地重新認識買辦的歷史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我們既要充分認識到買辦在中國近代史上消極而反動的一面,又不可忽略買辦在中國經濟社會初期現代化當中的先導力量和積極推手作用。本文全面論述買辦在近代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各種影響和作用,首先它對近代中國經濟、文化、思想等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并客觀分析其消極影響,再審視并深化對買辦歷史作用這一課題的系統認識,并挖掘其給我們帶來的重要現實啟示。
2.買辦的概念和產生
“買辦”本意為采購者,源自葡萄牙語單詞“Comprador”。而中國近代跌宕起伏的社會環境,則賦予其更多的含義?!百I辦”的職業定義如下:幫助西方與中國進行雙邊貿易的中國商人;受雇于外商并協助其在中國貿易活動的中間人[2]。
最初的買辦在后來的發展演化進程中主要分化為民族資產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它的發展分為兩個歷史階段:19世紀的形成和發展與20世紀的進一步發展與衰落,這樣我們可以在后面部分更好地理解買辦的歷史作用及地位。
買辦是在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后興起的?!赌暇l約》的簽訂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標志,在里面有如下規定內容:“今大清皇帝準以嗣后不必依照向例(公行制度)乃凡有英商等赴該口,貿易者勿論與何商交易,均聽便……其隨意雇覓跟隨、買辦、通事,均屬合法,中國地方官勿庸經理”[3]。至此,鴉片戰爭前官方的對外貿易窗口“廣州十三行”開始被近代買辦階級取代?!百I辦”這一商人團體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并對后來的中國近代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3.買辦的歷史作用和影響
3.1 買辦階級對近代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3.1.1 對近代商品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買辦推動了中國近代商品經濟的發展。19世紀中后期買辦積極而大量參入的各種購銷洋品、土貨的商貿活動直接帶動了當時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加快分化和瓦解了已存在數千年的中國封建小農自然經濟,開啟了中國社會經濟初級階段的現代化進程。
19世紀40年代中期之前的中國尚屬處于自給自足、相對封閉的自然經濟格局,對外貿易份額在整體經濟分量不足輕重。清政府相繼和外國列強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及沿海和沿江城被迫對外開放以后,大量洋貨如洋布、洋紗、洋油等,經由沿海沿江口岸城市逐步進入內地和農村地區,這些相對質優價廉的洋貨在華銷售份額及內地市場逐步擴大,熟悉中國市場的買辦的直接參入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導向推動作用[4]。拿洋布作例,在五口開放通商的早期,僅沿海沿江的市民階層可購買使用洋布材料,而到了19世紀末的情況卻是:“無論通都大邑,僻壤遐陬,衣大布者不過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5]。以上等事實說明當時洋布取代土布的潮流趨勢是明顯而不可阻擋的。以洋布、洋紗為典型代表的大批量洋貨在晚清中國市場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小農自然經濟的加速解體[6]。
從當時對外經貿發展情況看來,近代買辦將外國資本和中國農民聯系在一起,使他們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商品經濟的大發展中,促使中國相當部分地區的茶、絲等農產品農產品生產日益商品化,最終導致當時中國傳統自然經濟逐步走向分化瓦解。
3.1.2 對現代商人階級產生的直接推動
買辦直接推動了現代意義上商人階級的出現。在買辦產生之前,中國社會傳統商人往往指的是進行商貿往來的人們,盡管出現了許多富商和商幫,但受種種阻礙因素的影響,商人群體始終沒有形成一個階級,僅僅是封建社會中的資本主義萌芽而已。而買辦階級產生之后,逐漸擴大了經營范圍。買辦把從內地采購的茶葉、生絲運到中外通商口岸銷售,加上沿海商貿活動,他們漸漸地解脫了傳統自然經濟,商業活動經營范圍擴大。從采購到推銷,從商業到金融業甚至擴展到工業等當時各個新興領域。由此,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商人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3.1.3 ?對中國近代工業化的有力推動
買辦商人的經濟管理能力和投資行為有力地推動了近代工業的發展與進步。
在當時,不僅新式西方工業機器,還有先進的科學管理方式,如合股制度、保險制度、合同法、有限責任等,都在近代買辦創辦的各類企業中大量得以投入和運用。這些來自西方的科學管理制度由于買辦階級的積極推動,在中國近代企業中逐步施行下來。同時在創業具體過程中買辦也學會了解決企業發展規劃、預算編制以及成本結構確定、產品定價等近代企業所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2]。不容置疑,對于中國早期工業化的開啟而言,這一切幾乎都是彌足珍貴而不可或缺的。眾所周知,作為一個有著上千年封建自然經濟傳統又飽受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在1840年之后的中國,封建士大夫階層和小農經濟中的農民群體,不可能、也很難體會并把握當時那些先進的西式理念、技術和方法,買辦們卻由于獨特優越的自身條件而可以熟悉運用,從這點上說他們是推動中國近代企業產生和發展的先驅者和推動者。
3.1.4早期買辦階級在近代中國思想文化觀念革新方面的帶動促進作用
買辦的產生和發展有力推動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觀念的更新。在思想文化領域,買辦起到了推動近代中國思想文化革新的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有力帶動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變化與發展。
時代的變化促使買辦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和背離。由于職業或事業的需要,買辦可以接觸到當時西方的各種先進文明成果,他們視野和思想相對較為遠闊和開明,與其他階層相比,對中西社會各種差距有著更深層次的切實體會和感悟,這也是他們開始向西方文化廣泛學習的主要內因。
從衣著打扮來看,買辦們不再穿長袍大褂,而尤其喜歡中裝?!八{綢長袍和在剃過的頭上戴一頂繃得緊緊的瓜皮帽。”同時他們也沖破封建禮教藩籬,如不允許女兒纏足、見面時要握手等,可謂是思想文化上的一大突破。從他們子女教育方式中也可看出買辦與中國傳統習俗的進一步突破和背離。他們很少鼓勵孩子去學習儒學經典以及參加科舉考試,其子女大多就讀于國外舉辦的學校,[2]。這顯然是一種歷史性的社會進步。
3.2 買辦階級對近代中國經濟社會的消極作用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的對外大門被迫打開,買辦階層因與外商利益上具有的交匯點越來越多,而使之成為資本主義列強在經濟上和政治上侵略和控制中國的工具。隨著廣州十三行的沒落,買辦階層逐步成為壟斷中外貿易的中間商,其中的一部分逐漸失去公正愛國甚至中立立場,趨附于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下,欺壓中國商人,有時還可以分享外國列強根據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勒索的賠款。隨著資本主義侵略不斷深入,買辦階級作為資本主義侵略的工具作用日趨持重和明顯,造成大量中國社會財富被掠奪,而人民生活卻日益貧苦。
4 買辦歷史作用的現實啟示
新中國成立后,買辦階級或被消滅或得以改造而成為服務新生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部分群體。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斷敞開,許多外商到中國投資、經營,出現了大量在國內貿易公司和外企擔任各類高管的中國人。他們為外國企業工作、服務,這一點與近代買辦階級類似,也有人稱他們為“新買辦”[7],但其與近代買辦的本質截然不同。
首先,歷史背景不同。近代買辦是被迫開放的中國與外國資本家的中間人,他們為洋行利益而服務?!靶沦I辦”是中國主動對外開放的產物,他們本質上是代表了中國利益,并且盡可能在對外貿易和中外經濟交往中實現平等互利的雙贏。其次,社會影響不同。近代買辦促進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同時也掠奪了大量社會財富,剝削了勞動人民。“新買辦”則在對外經貿與吸收學習外資、技術、管理等方面起到積極帶動和傳導作用,順應并推動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
但是,令我們不得不注意的是,盡管兩者本質相差甚遠,但同是為外資工作,這其中難免會出現如近代買辦一樣的不利因素。其一,買辦官僚化和官僚買辦化,這在近代歷史上是有跡可循的。近年來,一些受外商雇傭的“新買辦”,為幫助外商在中國開拓市場、尋找商機,處心積慮、花樣百出地向掌握重要行政審批權或市場資源監督權的國家公職人員行賄。相關資料表明,外企在我國行賄事件近10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我國近年來出現的大量腐敗案件,其中大部分與國際貿易和外商有關[8]。這些內外勾結行為嚴重違反國家法律和商業道德,擾亂了正常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競爭秩序,損害了國內某些企業甚至重要產業的健康與發展機遇。其二,西方不良文化對當代中國社會的各種滲透[9]。就如同近代買辦將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奉為圭臬一樣,“新買辦”利用自身話語權和文化傳播的優勢,為外國文化代言。近年來網絡上出現的“精美”“精日”就是很好的例證,他們片面地要求以西方價值觀為標準,去衡量、裁判其他民族的文化,甚至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精神加以批判。他們的做法弱化了國家的整體民族凝聚力,給社會穩定和人民內部的團結帶來不良影響。
對此,我們應當以史為鑒,認真吸取近代買辦階級的歷史教訓,防止這些不良影響愈演愈烈,防止重蹈歷史覆轍。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的“新買辦”的角色已經轉換,我們應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用其長,限其短,引導其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第一,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讓“新買辦”在制度保障和規制的大框架下,真正起到對中外經貿來往、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動作用,實現互利共贏。第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加強政府采購監督和國家重點工程招標法案,加大對重要涉外公權力的監督和懲治力度,對出買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要嚴懲不貸,堅決杜絕買辦官僚化、官僚買辦化的發生。第三,增強“四個自信”意識,特別是文化自信。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積極穩妥地輸出中國各類優秀文化產品和文化理念,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提高中國文化在國際社會綜合國力較量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結語
近代買辦階級是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中一股新生階級力量,它的興起、發展、頂峰到后來的消亡可以說緊密伴隨著中外經貿、文化、政治等多方面關系的發展演化史,并貫穿于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整個歷史進程。對于買辦階級歷史作用的全面否定論和作用抬高論都是有失偏頗和不可取的,唯有全面、唯物、唯物地審視和分析它才是重新認識歷史問題和解決實現問題的科學正確之途。買辦階級的積極歷史作用主要體現在促進推動了近代中國經濟、文化、社會思想等各方面的近代化??梢哉f,正是有了買辦階層對當時中西器物、文化等方面的對比反思,才開啟和極大推動了近代中國第二波大范圍的從小到衣食住行用、大到救國救民道路探索的“西學東漸”進程。
當然,另一方面,近代買辦階級的對外經濟依附性和對內掠奪性決定了它的軟弱妥協性和反動性,這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啟示意義。對于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所謂“新買辦”,我們應當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和科學正確的思想宣傳教育路線,防止新時代中買辦官僚化和官僚買辦化的出現,堅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經濟主權、重大經濟利益和思想自主權,努力做到興其利除其弊。
參考文獻:
[1]張萍.近代買辦研究綜述[J].清史研究,1996 (01):111-118.
[2]吳國民.對十九世紀中國買辦階級的再認識[J],人文雜志1994年第2期,P109-111.
[3]中國海關總署.《中外舊約章大全第一分卷(1689-1902)》[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年6月,P353.
[4]鮮喬鎣.淺析買辦與中國早期現代化[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 (03):31-37.
[5]彭澤益.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第2卷)[M].北京中華書局,1962-07,P223-232.
[6]吳羽.買辦與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J].安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06 (04):58-60.
[7]任麗梅.新買辦的辯證分析與管理對策[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 (01):67-71.
[8]沈泉涌.謹防“新買辦”[J].經營與管理,2007 (06):6.
[9]孫正甲.中國加入WTO后買辦尋租現象透視[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1 (06):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