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大幅度提升,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而不是簡單的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就夠了,還需要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提升,學科核心素養應運而生,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們應當不斷地對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手段進行改進,從而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教學。本文主要講述在核心素養的前提下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應當如何進行創新。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創新
學科核心素養融合了學科知識以及綜合素養,它是學生需要被培養的素質的總稱,也是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在核心素養的前提下,教師應當不斷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幫助教師將學生培養為高素質人才。筆者認為,想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我們就需要知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當中的核心素養具體是什么。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核心素養
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科學習的過程當中,逐步形成的與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相關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綜合表現,而小學品德和社會這個學科本身就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可以分為六個基本要點:
1、社會責任
所謂的社會責任,主要指的是學生需要對國家和社會承擔的身為公民的責任,社會責任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能夠在做每一件事時都有責任感和社會感,社會責任能夠幫助學生將自身所學報效給社會。
2、國家認同
所謂的國家認同,它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是學生能夠對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產生認同感,是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報效社會當中去,更是建立學生文化自信和國家自信的重點。
3、國際理解
國際理解指的是學生能夠尊重并且包容國外的優秀文化,能夠理解外國人也是有著感情和人性的,能夠從外國的優秀文化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再將之應用到我國的建設當中去。
4、勞動意識
所謂的勞動意識,指的是學生懷有熱愛勞動的心,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勞動當中去,養成勤勞勇敢的好習慣,抵制懶惰。勞動意識是學生能夠在進入社會后保證工作正常運轉的重要素質,更是保證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石。
5、解決問題意識
問題解決的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所謂的問題解決能力指的是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且進行解決,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個的問題所組成的,工作更是包含了無數個問題,想要過好生活的每一天,就必須擁有問題解決的能力。
6、技術運用
每一門學科、每一門知識都蘊含著嶄新的技術,學會這些技術并且應用到生活當中就是技術運用的含義。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創新
1.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個體
教師的教學理念應當伴隨著他們的教學而不斷地進步,當前我國要求教師應當從原本的師本理念中轉變為更適應社會發展的生本理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和個體性,使得學生能夠參與并且融入到課堂當中去。生本理念融入到課堂當中不僅僅代表了教師對學生的重視,更是教師轉變自身教學手法的第一要務,如果教師不能夠在課堂中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并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的話,學生就不能夠提起對課堂的興趣,教師也不能夠將學科任務完全傳授給學生,學生也不能夠達到被培養核心素養的效果。轉變教學理念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教師完全將課堂交給學生,從掌控課堂變為引導課堂,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
例如說重要應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組隊進行合作,比如說我們在學習《鄰里之間》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組隊去了解自身的鄰居,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理解鄰里之間的意義,幫助他們培養合作意識和團結意識,讓學生能夠理解這堂課所教學的含義。或者是我們舉行一些關于鄰里之間的課堂討論,讓學生能夠組隊進行,各抒己見。
2.重視教學手法,提升學生素質
教學手法是教師們應當另外改變的方面,這一改變是建立在教學理念轉變的基礎上的,教師的教學手法應當是靈活多變并且具備極強的趣味性的,在這里筆者提出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來改變教師的教學。信息技術是近些年來比較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教師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更快地參與到課堂當中,構建出一種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信息技術還能夠幫助教師加快自身的教學速度,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課堂內容,一些品德與社會學科的內容其實對學生來講是比較晦澀難懂的,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改善這一狀況。
還是拿《鄰里之間》來舉例子,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播放一段有關鄰里之間的小視頻,讓學生能夠更加明白鄰里之間的關系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讓學生理解這個章節當中蘊含著什么樣的含義,保證學生得到足夠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下教師改變自身的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傳統的教學不能夠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更不能夠幫助建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當不斷地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幫助將學生建設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況濤.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品德教學整合路徑探索——以《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再見,我的小學生活"為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 (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