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各方面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教學質量越來越精。在這種要求下,教學上的問題逐漸突顯出來,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本文主要就探討了分層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 高中數學? 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142
就高中數學學科知識來說,其靈活性和邏輯性較強,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不少學生學起來顯得很困難,且由于其中不少知識具有空間性,對教師來說,教學難度也比較大,導致教學效率整體不高,究其原因還是在于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出現了問題,急需尋找更有效教學方法來改善這種現狀。在這種背景下,分層教學法開始廣泛運用于高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法,顧名思義,即把通過分層的方式來開展教學,這個分層的主體可以是教學上的,也可以是人,即可以是教學目標分層,教學任務分層,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分層。通過分層的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層次學生能力不同展開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往往更有效果,教師教起來更輕松,學生學起來也更有激情。
一、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開展策略
(一)學生分層
分層教學法各項內容開展的前提就是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這個分層不是說戴有色眼鏡來看,來分,而是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來分層。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教師教學過程中也不好開展針對性教學,如果能夠把學生分成幾個同學的層次,即A、B、C三個層次,A層級是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相對比較好的,B層級學生為學習能力和知識一般,C層次學生屬于知識能力和水平都相對較弱的,這樣分層以后,教師的教學就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往往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教學效果更佳。
(二)教學目標分層
分層教學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以及區別于其他教學方法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這個教學目標是有分層的,即針對不同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教師對他們的教學目標是不一樣的。因為教學目標就代表著學生能力能夠達到的水平,如果教學目標與學生的能力是脫節,不相符合的,那這個教學效果也是沒法保證的。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分層,更有效的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開展教學,這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要多下點功夫,設計的教學環節要以每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為前提和指導,在這個方向上去拓展教學內容,才能更有效的達到教學目的。比如說就高中函數這一章節來說,難度可大可小的,對于C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函數運算,保證基礎分能夠拿到,而對于B層次的學生,就要求常規練習,能夠靈活運用函數,對于A層次的學生則不僅僅要求他們能夠靈活運用,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拓展知識面還有知識深度,做到再難的題也能想辦法攻克。
(三)教學任務分層
就上面所說的教學目標不同,這也決定了開展中教學任務也是不同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任務也有劃分,能夠更好的從學生的能力出發,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在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安排給學生的教學任務是一樣的,有時候太難的題,C層次的學生根本就插不上手,達不到鍛煉的目的,而一些對于C層次學生適用的題,對于提高A層次和B層次學生能力的參考意義不大,反正就是把所有學生當作一個整體來看,來布置任務,總是會有考慮不到的地方,針對性也不強。而如果能夠根據對學生進行了一個分層,根據分層再確定教學任務,這種就更具有針對性,才能夠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比如說就家庭作業的布置上,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布置的題目就更加偏向于拓展思維,對于B層次的學生,作業就更加注重基礎知識上的靈活運用,而對于C層次的學生,則更加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加強。這樣分層次布置教學任務,就是從學生能力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加強,效果也會更加明顯。
(四)教學內容分層
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內容也可以適當根據學生的能力分層。就高中數學知識內容來看,重難點還是比較突出的,比如空間幾何,大多數學生只會做第一個簡單題,對第二題下不去手,教師就可以針對這部分內容分層展開教學。難度比較大的第二題的知識點內容可以選擇性的講,講一下方法,不要求B和C層次的學生掌握,但對于A層次學生來說,必須要去做,并且嘗試把答案算對,這部分內容就可以不在課堂上花過多的時間,而課后把這部分難點內容給A層次的學生。這樣有選擇性的開展教學內容,不僅不會耽擱學生學習的時間,效果也會更加明顯。
二、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需注意的問題
(一)分層應遵循科學性,合理性原則
分層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分層,分層環節沒有做好,那這個教學方法的開展不僅達不到相應的教學效果,還可能適得其反。所以說在分層過程中要注意分層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這個主要體現在學生分層上。學生分層是關鍵,不管是教學任務分層還是教學目標分層,都是建立在學生合理分層的基礎上的,如果學生分層出現了問題,那么這個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針對性也就不那么強。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要綜合考量學生的能力,不能僅僅靠一次考試成績就簡單進行分層,這種根據一次考試內容就對學生能力進行判斷,不確定因素很多,容易導致對學生能力的誤判。比較科學的方法是綜合學生多次的考試成績來進行能力判斷,再分層,這是比較合理的。
(二)分層要有靈活性
在根據學生能力分層以后,這個分層當然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學生能力的變化,教師要及時對分層進行調整,這要求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一般來說,可以規定一個具體的時間,這樣可以減少分層的麻煩,也能夠讓學生有一點競爭意識,想要努力達到高層次的標準。比如說就一個月進行一次分層的重新評定,這樣有變化性的分層教學才更加符合實際,也更具有可行性。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開展是比較有效果的,最關鍵的就是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的分層。當然,在分層教學開展過程中,也要注意分層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以及分層的靈活性,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艷芳.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649(29):80-82.
[2]李利寧.分組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5):113-113.